奔驰能甩掉“杂牌电动车”标签吗?

20多万的BBA电动车,“真香”了吗? “我们电动车很多,看着有点复杂,但我们不是杂牌电动车。”在全新纯电 CLA 上市发布会上,北京梅赛德斯 - 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

20多万的BBA电动车,“真香 ”了吗?

奔驰能甩掉“杂牌电动车”标签吗?

“我们电动车很多 ,看着有点复杂,但我们不是杂牌电动车。”在全新纯电 CLA 上市发布会上,北京梅赛德斯 - 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 CEO 段建军以一句“自黑式 ”开场回应了市场争议 。

这句坦诚的表态戳中 BBA 在新能源转型中的集体困境。在燃油时代稳坐“豪华头把交椅 ”的 BBA  ,在电动化浪潮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甚至被消费者贴上“传统豪华品牌做不好电车”的标签。

奔驰能甩掉“杂牌电动车”标签吗?

全新纯电 CLA(摄影/刘珊珊)

如今,面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 BBA 正在集体调整战略:一方面主动放下豪华品牌的价格身段 ,将电动化产品的售价下探至 20 万— 30 万元主流区间;另一方面,积极拥抱 Momenta 等本土科技公司,补足智能化短板 。

值得一提的是 , 11 月 11 日,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北京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备案信息公告,由北京推荐备案的梅赛德斯 - 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奔驰虚拟助手 ”大模型 ,通过中央网信办等多个国家部门审批,成为 全国首批 、北京首款获批上线的外企大模型产品 。

在价格及产品力全面焕新之后,品牌力更强的 BBA  ,是不是消费者更好的选择?

20 多万买奔驰,不“香”吗?

如果说此前 “杂牌电动车”的质疑,折射出市场对豪华品牌电动化产品“不符合预期 ”的否定 ,全新纯电 CLA 的登场 ,可视作奔驰对这一市场反馈的直接回应。

作为奔驰 MMA 纯电专属平台的首款量产车型,该车的产品逻辑呈现出明显的“补短板”特征。针对过往豪华品牌电动车型在续航、补能效率上的争议,其搭载的 800V 高压电气架构、 CLTC 工况 866km 续航 、 10.9kWh/ 百公里低能耗 ,以及“充电 10 分钟补能 370km ”的参数,均对标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主流核心需求,在性能层面缩小与自主 、新势力品牌的差距 。

价格策略上 ,奔驰此次的 “下沉 ”颇具行业意义。 20 万— 30 万元区间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竞争红海,聚集了比亚迪汉、小鹏 P7i 、特斯拉 Model 3 等销量标杆车型,豪华品牌此前多聚焦 30 万元以上细分市场 ,而纯电 CLA 24.9 万元的起售价打破了这一固有边界,而这一价格甚至比预售价还低了 1 万元。值得一提的是,由奥运冠军王楚钦代言的奔驰纯电 CLA 冠军限量版 ,定价 29.99 万元且全球仅 100 台配额,在直播间上架后瞬间售罄,连配套的公益小狮子挂件都同步被抢空 。

奔驰能甩掉“杂牌电动车”标签吗?

全新纯电 CLA(摄影/刘珊珊)

智能化领域的策略调整 ,是奔驰此次转型的核心看点之一。奔驰选择与中国本土智能驾驶企业 Momenta 展开合作 ,纯电 CLA 全系标配城区及高速领航辅助驾驶 、智能辅助泊车等实用功能;同时深化与字节跳动的合作,引入其 AI 技术能力。这一系列动作,传递出奔驰主动拥抱中国本土供应链与技术生态的明确姿态 。

值得一提的是 ,刚刚通过中央网信办审批的 “奔驰虚拟助手”大模型,通过调用抖音“云雀 ”大模型 AI 生成能力,可支持奔驰全新车型纯电 CLA 的 语音对话、智能导航、座舱控制等服务 ,预计 2026 年实现年服务 7 万辆规模。

按照奔驰的说法,这款全新纯电 CLA 除了名字以外,其他每个部件都做了重新开发和设计。比如奔驰投入 2500 万元研发单车门把手 ,将焊点检测量提升至行业标准的三倍;一把座椅打磨了 1460 天,满足 6000 多项标准的系统工程,超过 1800 项数字仿真测试 , 4 万次耐久测试;底盘研发从 CAD 设计开始,要完成全球 500 万公里,含中国 110 万公里的耐久验证 。

奔驰能甩掉“杂牌电动车”标签吗?

全新纯电 CLA发布会现场(摄影/刘珊珊)

这种技术自信 ,也让奔驰多了份 “松弛感”。发布会上 ,段建军拿此前奔驰中国总部楼顶 LOGO 因大风“战略躺平 ”的趣事开涮:“ LOGO 没倒,这叫战略躺平——该稳时能放倒,该起时能归位。 ”

新能源市场能否触底反弹?

在此之前 ,以德系 BBA 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包括 EQ 系列 、 i 系列,以及 e-tron 系列 ,无论是技术沉淀还是产品影响都落后于国产高端电车,市场表现远不如油车有统治力 。

在市场更迭中, BBA 在 2025 年上半年交出近年来“最惨”财报:奔驰营收同比下滑 8.6%  ,净利润从 60.87 亿欧元骤降至 26.88 亿欧元;宝马营收降 8% ,税后净利润减少 29% ;奥迪虽营收增长 5.3% ,但净利润下滑 37.5%  ,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三家在财报中均承认,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是核心影响因素,部分品牌甚至下调了全年业绩预期。

销量与利润的双重压力 ,源于市场格局的彻底改写。在 2021 年之前 , BBA 占据国内豪华车市场超 60% 份额, 2021 年奔驰在华销量达 75.9 万辆,宝马 84.6 万辆 ,奥迪 69.64 万辆,地位难以撼动 。

但新能源浪潮下,这一格局被打破。在第三方市场调研公司 “杰兰路 ”所发布的数据当中 , 2024 年奔驰的单车成交均价为 43.1 万元,相比 2023 年下降了 7.2% 。宝马和奥迪也在 2024 年成交均价也有所下降,分别为 34 万元和 29.7 万元 。

此前 , 30 万元以上市场是 BBA 燃油车的主阵地。但进入新周期, BBA 在杀入 20万 — 30 万元区间电动车市场之后,要调整的不只是策略 ,更是心态。毕竟,这一价格区间竞争对手众多,且不乏创立没几年的造车新势力 。

不过 ,与燃油车时代不同 ,彼时消费者为追求性价比,往往优先选择入门配置,其余功能多倾向后期加装;而当下 ,智能驾驶水平已成为消费者考量性价比的核心指标,不再一味青睐最低配版本。在此背景下,拥抱中国本土供应链与技术生态 ,成为 BBA 的共同选择。目前,奥迪与华为深化合作,聚焦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领域;奔驰、宝马则纷纷与 Momenta 等本土科技企业联手 ,加速推动智能化技术的本土化落地与迭代 。

目前,奔驰依旧是 “ 100 万元以上及 150 万元以上用户首选品牌”。这也说明,在金字塔顶端消费者当中 ,传统豪华品牌依然有其强大的影响力。且百年积累的制造工艺与售后服务,仍是吸引理性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

无论如何, BBA 这场“深蹲”式调整已让市场看到新可能 。当 BBA 的百年豪华基因与中国本土的智能技术、用户洞察深度融合 ,它们或许难以重现燃油时代的绝对统治力 ,但无疑会为新能源市场注入新的竞争活力。而最终受益的,将是手握选择权的消费者。

本文来自作者[友菱]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wiki/202511-58169.html

(3)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友菱
    友菱 2025年11月16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友菱”!

  • 友菱
    友菱 2025年11月16日

    希望本篇文章《奔驰能甩掉“杂牌电动车”标签吗?》能对你有所帮助!

  • 友菱
    友菱 2025年11月16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友菱
    友菱 2025年11月16日

    本文概览:20多万的BBA电动车,“真香”了吗? “我们电动车很多,看着有点复杂,但我们不是杂牌电动车。”在全新纯电 CLA 上市发布会上,北京梅赛德斯 - 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