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惟有园林陈从周学术思想展来往荷香里,竹中惟一凉。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与同济大学共同主办、上海古猗园参与协办的“惟有园林——陈从周学术思想展”于2025年6月18日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一...

惟有园林

陈从周学术思想展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来往荷香里,竹中惟一凉。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与同济大学共同主办 、上海古猗园参与协办的“惟有园林——陈从周学术思想展 ”于2025年6月18日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一号主题展厅隆重开幕 。该展览精心设置“园理·哲思之源”“园法·造园之艺”“园境·笔墨之达 ”“园情·文脉之融”四大单元 ,通过丰富展品(包括孟兆祯院士为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所书墨宝等),系统梳理了陈从周先生作为中国现代园林学开创者与奠基人的卓越成就。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古猗园此次参展的三幅作品均为书法作品,系陈从周先生20世纪80年代来园题写 ,分别是“绘月”匾额(复制件)、“翠霭楼 ”镜框(复制件)和“池馆清幽多逸趣,梅花冷处得香遍”对联。值得一提的是,“池馆清幽多逸趣 ,梅花冷处得香遍”这幅对联是陈先生为古猗园梅花厅创作并书写的 。早已制成楹联悬挂于梅花厅外的抱柱上,与厅后的暗香园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惟有园林——陈从周学术思想展 ”

上海古猗园园藏作品展示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园内实景·20世纪80年代

陈从周先生为梅花厅创作并书写的楹联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惟有园林——陈从周学术思想展 ”

上海古猗园园藏作品展示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园内实景·20世纪80年代

陈从周先生为绘月廊写的“绘月”二字

陈从周先生以园为家 ,为园而生 ,他将造园与绘画、书法 、昆曲、文史相结合,一生致力于园林艺术的研究与传播,用独特的审美视角与跨界的艺术实践为我们解读传统园林的人文之美。陈从周先生生前曾多次来古猗园 ,指导古猗园的建筑修缮和文化建设 。“几多泉石能忘我,何处园林不忆君。”古猗园也希望通过参与“惟有园林——陈从周学术思想展 ”展览的形式,纪念、缅怀陈先生 ,更是致敬与传承中国园林艺术之一代宗师身上的“知行合一”的治学精神和融汇科学与人文 、理论与实践的大家风范。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本次展览不仅是一场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与陈从周先生精神世界相遇的契机 。观众可徜徉于展厅,心慕中国园林之美 ,探寻先生思想闪烁迸发的智慧之光,深刻感悟其学术思想之境 。展览引领人们在领略园林山水之美的同时,更能洞见民族文化的诗意之魂。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展览开幕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中国园林博物馆党委书记、主任

杨秀娟 致辞

本次展览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与同济大学共同主办 ,是馆校合作的又一成果,也是“园林名家”系列的再次呈现。特别感谢上海和扬州的多方力量促成本次合作,社会各界贤达慷慨提供宝贵的学术指导、书画信札 、老照片等逾两百件珍贵展品 ,以无私情怀共同铸就展览丰碑 。大家的鼎力支持 ,是对陈先生最好的致敬。

陈从周先生是著作等身的园林泰斗,尤以《说园》蜚声海内外。展览力求全方位展现其文人情怀与精深造诣,通过其书画 、著作及往来信函 ,还原其赤诚之心、跨界融合的学术视野,以及“做学问先做人 ”等深刻理念 。同时,中国园林博物馆“园林名家”项目已系统收集五万余份珍贵资料 ,梳理行业脉络,守护遗产,增强文化自信。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

李如生 致辞

陈从周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园林泰斗 ,一生致力于中国园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他以深厚学养和独到见解,融汇书画 、诗文、戏曲于造园,将中国园林推向广阔的文化视野 。先生“园林之妙 ,贵在自然,重在人品”、“造园须因地制宜 ”等箴言,至今闪耀智慧光芒。其代表作《说园》影响深远 ,推动了中国园林现代化与世界认知 ,彰显中华优秀文化的持久生命力。

中国园林博物馆作为重要平台,珍藏了众多名家及社会各界捐赠的珍贵文献与实物遗存 。“园林名家”系列展览有效传播了园林文化与科学精神。

中国园林是中华文明瑰宝 、国家名片,是活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我们要以陈从周先生等前辈为榜样 ,不忘守护初心,坚守园林理想,弘扬探索精神 。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

曹静 致辞

很荣幸能以创新融合的园林艺术与昆曲表演 ,成就中国高校首次赴美系统性展示东方造园艺术的里程碑,并启动了“行走江南园林”数字IP,展现中国高校与同济在新时代文化传播中的创新活力 。

首次到访中国园林博物馆 ,我深感震撼。作为国内首座园林主题国家一级博物馆,其在青少年培育 、科技赋能与跨界融合上的实践,形成了从保护到创新的闭环 ,为园林活态传承树立典范。作为上海18所高校“中华传统文化育人联盟 ”牵头单位,期待与园博馆深化共建,打造资源共享平台与文化传播矩阵 ,赓续陈从周等前辈的学术薪火 。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

风景园林学教授 郑曦 致辞

陈从周先生是中国园林学界的瑰宝 ,一位知行合一的巨匠。他凭借深厚学养和艺术洞察,构建了独树一帜的园林理论体系;作为“造园中的名诗人”,更躬身主持了豫园等重要修复工程 ,令古园重焕生机。其代表作《说园》以典雅文笔阐述精髓,叶圣陶先生曾赞誉其融哲理与美学于一体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先生主持设计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轩”,这是中国古典园林首次系统走向西方的里程碑 ,他当时与国际学者方闻的交流切磋,更促进了深入的国际学术对话。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与园博馆的合作源远流长。我院持续将园博馆作为重要课堂,作为园林青年发展联盟成员 ,我们期待未来与园博馆及各高校深化协作 。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陈从周学生、画家

石迅生 致辞

作为陈从周先生为数不多的清华学子之一,我深感荣幸。特别感念郑孝燮先生的引荐之恩,使我得以拜入先生门下。1975年 ,先生亲携我赴蒙古拜谒心仪已久的孙筱祥先生,由此开启追随恩师二十载的治学生涯 。先生不仅授我画艺,更教会我立身之本——初见时 ,他便在习作上题写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 ”诗句 ,教导我保持赤子之心,潜心治学而不为世俗名利所困。

先生一生恪守“厚德致和 ”之道。即便在物质匮乏年代,仍坚持为亲友甚至慕名求字者挥毫相赠 。这份待人以诚的品格 ,与其艺术成就同辉 。由衷感谢中国园林博物馆与同济大学倾力筹办此展,通过200余件展品多维展现先生的书画造诣、学术思想与人格魅力。展览不仅是对园林泰斗的致敬,更为我们开启理解陈从周先生精神世界的珍贵窗口。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陈从周之女 陈馨

线上视频致辞

衷心感谢中国园林博物馆让我以这种方式追忆父亲 。北京承载着他诸多学术足迹:1953年 ,父亲作为中国营造学社最后成员,师从朱启钤先生,与梁思成 、刘敦桢等前辈共同奠基中国古建筑研究与保护事业。1959年他驻留香山饭店编纂《中国建筑史》 ,期间多次深入恭王府考察。1978年与俞平伯先生踏访疑似大观园旧址,探寻文学与园林的共鸣;1980年在圆明园学术会议上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经典论断 ,其《小隐名园几日闲》一文正是对颐和园治镜阁与万寿山的诗意写照 。

父亲一生重情厚谊。1922年母亲蒋定离世后,他与张大千、谢稚柳等文化大家结为至交,在北京留下大量珍贵墨迹 ,被誉为“建筑界才子”。日常中他待人至诚 ,凡有人求字画,皆欣然应允,行囊中常备着写满求字者姓名的纸条和闲章 。

得知园博馆筹办父亲学术思想展时 ,我深受感动。展览以多维视角呈现父亲守护传统、博学多才的大家风范,让世界见证中国园林的永恒魅力。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展览特色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园林化展厅

动静相宜与“可游可居”

展览突破传统学术展的静态叙事框架,以沉浸式设计为核心亮点:展厅空间巧妙化用月洞门 、花窗等经典园林元素 ,营造“步移景异 ”的动态观展流线,并结合“对景”“漏景”手法与互动装置,生动诠释陈从周先生倡导的园林“动观 ”美学 。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流线设计中融入“对景” 、“漏景”等造园手法 ,结合互动体验,生动诠释了陈从周先生强调的“动观 ”意趣;而精心布置的丛植小品、框景节点,则提供了可供静思品味的“静观”空间。这种将陈从周先生园林理念融入展览环境的独创设计 ,是高校园林专业深度合作的智慧结晶,让无形的学术思想变得可观、可感 、可游,成为博物馆展示创新的亮丽名片。

《说园》辉映

中国园林美学的世界表达

展览系统梳理了陈从周先生作为中国现代园林学开创者与奠基人的卓越成就 ,其核心学术贡献尤以《说园》系列著作为代表 。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陈从周先生学养宏富 ,精通诗、书、画 、曲,他深刻洞悉“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中国园林”的真谛 ,将深厚的综合艺术修养熔铸于造园实践与理论构建中 。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说园》以诗意的语言,精辟阐释了中国园林的美学精髓,其影响早已超越国界 ,被译为多种文字远播海外,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园林艺术与文化哲学的经典之作。展览通过图文、珍贵书稿等,重点呈现了这部不朽之作的深远价值及其对学界探究园林美学本质的持续推动。

名流雅集

跨界大师的文脉滋养

展览通过陈从周与二十世纪文化名流的多维学术对话 ,揭示其思想形成的深层机制 。作为张大千入室弟子,他承袭文人画精髓;在陈植指导下考辨古建形制;与梁思成共同踏勘遗构;更向俞振飞研习昆曲程式——这种跨艺术门类求索的精神,凝结为31幅书画珍品及与张大千、王蘧常等数十位大师的未刊信札。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陈从周先生以其赤诚之心 ,“不耻下问 ”,从文学 、戏曲、音乐、绘画 、诗词、乐理等广阔领域汲取丰沛营养,独创性地实践“以画造园”、“以书造园” 、“以曲造园 ” 、“以史造园 ” ,将多门类艺术精髓反哺于园林理论与创作 ,终成一代融会贯通之宗师。其晚年仍不忘师恩,在陈植先生九旬寿辰时,年逾古稀的他行叩头之礼 ,那份“饮水思源”的赤子之情,感人至深 。

赤诚人生

师者风范与人文温度

展览不止聚焦学术,更以细腻笔触刻画了陈从周先生的人格魅力与赤诚情怀。作为老师 ,他对学生倾囊相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深厚的师生情谊跃然于展出的学生珍藏的生活便签、研墨小墨头等日常物件,以及60年代带领学生测绘嘉定秋霞圃的珍贵手稿上。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作为家人,他情深义重 ,夫人1986年离世后,其深情的怀念文字令人动容,独自坚守近十余载直至2000年辞世 。这份对师长的敬重、对后学的提携 、对家人的挚爱 ,展现了一位大学者真挚淳厚的人文底色与精神境界。

时代坐标

知行合一的精神传承

展览精心设置“园理·哲思之源 ”、“园法·造园之艺”、“园境·笔墨之达” 、“园情·文脉之融 ”四大单元 ,通过丰富展品(包括孟兆祯院士为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所书墨宝等),全面呈现其学术思想体系。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这也是古猗园园藏藏品首次外借,相信此次展览必将激励新一代园林人秉承传统智慧 ,提升文化自觉与专业高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推动中国园林艺术与科学的永续发展,并激发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热爱科学、探索文化、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 ,充分彰显园林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与文化自信 。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展期:2025年6月18日起

结束日期待定,敬请持续关注

惟有园林,与您有约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文字 | 文保科(基建科)

中国园林博物馆 美术馆头条

摄影 | 中国园林博物馆 美术馆头条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上海古猗园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

阅读原文

来源:上海古猗园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本文来自作者[奈窅恒]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keji/202506-10756.html

(42)

文章推荐

  • 31省区市新增无症状感染37例(31省区市新增42例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9月6日16点吉林省长春市无症状感染者为什么是37有37人。根据吉林省长春市疫情防控中心规定,截至2022年9月6日16点吉林省长春市无症状感染者有37例。我们要及时配戴口罩,保护自己。月8日0时-24时,长春市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报告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为集中隔离筛查发现,

    2025年06月25日
    42
  • 大连新增6例本土病例/大连新增6例确诊病例行动轨迹

    大连52例确诊详情含30多名大学生(大连疫情最新报道)大连新增的52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确实包含30多名大学生。以下是关于此次疫情的详细情况:病例来源在密切接触者主动排查中发现:15例确诊病例和5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重点人群主动排查中发现:37例确诊病例,其中包括多名大学生。大学生病例情况

    2025年06月28日
    44
  • 中国外交官已全部离开立陶宛,立总理对华递交建议书,想重建关系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前言·】——一切始于一缕微光。或者说,是立陶宛自己认为的微光。新上任的政府,由总理帕卢茨卡斯带头,向中国递交了一份措辞恳切的建议书,希望能“重建关系”。为了显

    2025年06月29日
    44
  • 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用人单位拒付经济补偿金怎么办?

    用人单位以未完成岗位工作要求为由,在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并拒绝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及未休年休假工资等费用,劳动者如何维权?近日,北京二中院审理了一起相关案件,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案情回顾2022年,张某入职某公司,双方签订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约

    2025年07月04日
    39
  • 上海室外公共场所将不再查核酸/上海免费公共场所

    上海公共场所是48小时还是7两小时〖壹〗、随着中央新10条政策的公布,上海公共场所的防疫要求有所调整,不再要求市民持有48小时或7两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这意味着,自中央新政策实施后,市民进入上海的公共场所时,无需再出示核酸码或行程码,可以更加便捷地前往各类场所。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各大公共场所

    2025年07月07日
    36
  • 专家称大连疫情与北京无确切关系.北京感染者与大连?

    大连本轮疫情中的新冠病毒来自哪里?从时间上判断,病毒一定是来自外界。通过大数据分析,大连疫情与北京疫情之间没有确切的联系。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没有迹象表明进口病例与大连有明确联系。它更有可能从海外进口,被污染的海产品也更有可能进口。吴尊友介绍,北京疫情与大连疫情的相似性与海产品加工和销售有关。主

    2025年07月08日
    38
  • 【北京顺义新增1个高风险区,顺义区 高风险】

    北京再增一起聚集性疫情,四区继续居家办公,当地疫情何时能迎来拐点...北京市公布四起聚集性疫情情况新增一起岳各庄市场相关聚集性疫情,通过社会面核酸筛查发现。截至发布会,共发现15例感染者,其中10例为岳各庄市场工作人员,5例为同住人员,现住址均位于丰台区。中铁十一局三公司相关聚集性疫情新增感染者1

    2025年06月13日
    57
  • 【西安新增12个高风险区,西安新增12个高风险区域】

    10月20日20时起西安新增9个高风险和12个中风险区根据西安发布最新消息:自2022年10月30日23时起,西安共有41个高风险区和77个中风险区。现通告如下:人员范围雁塔区辖区内所有居民。采样时间2022年10月20日,凌晨5时-上午11时。注意事项请广大市民携带手机或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明,按

    2025年06月14日
    51
  • 【北京疫情感染原因,北京疫情怎么回事】

    北京三区13人感染新冠,病源到底来自何处?根据近来已知的消息,这一次的感染者主要是来自于餐饮行业和冷链相关的行业。冷链我们已经提到很多次了,基本上最近我们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都是在从事冷链相关的产业。我们已经多次强调关注冷链从业人员,但是现在依然会有零星的冷链从业人员感染新冠肺炎,在经过核酸检测之后

    2025年06月16日
    46
  • 徒步失联女大学生坠亡地玉龙雪山“流沙坡”:系未开发区域,遍地蚂蟥救援队员也被叮伤

    7月6日15时12分,经过8个小时的搜寻,云南玉龙蓝豹救援队终于在玉龙雪山未开发开放区域一处悬崖下方,找到失联数日的20岁女大学生程霞。遗憾的是,她早已没有生命体征。(此前报道>>在丽江徒步失联20岁大三女生不幸坠崖身亡,遗体被找到)7日,一名知情人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发现程霞遗体的地方

    2025年07月08日
    34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奈窅恒
    奈窅恒 2025年06月21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奈窅恒”!

  • 奈窅恒
    奈窅恒 2025年06月21日

    希望本篇文章《从古猗园到北京!首次展出!》能对你有所帮助!

  • 奈窅恒
    奈窅恒 2025年06月21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奈窅恒
    奈窅恒 2025年06月21日

    本文概览:惟有园林陈从周学术思想展来往荷香里,竹中惟一凉。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与同济大学共同主办、上海古猗园参与协办的“惟有园林——陈从周学术思想展”于2025年6月18日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一...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