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 ,杆哥这篇评论,主要来分析民企量产高超导弹VS光辉坠毁:航空工业差距藏着什么?
最近航空圈的两件事形成鲜明对比,看得人感慨万千。
11月下旬 ,成都民营企业凌空天行的宣传片刷屏,旗下“驭空戟-1000”高超音速导弹完成实弹试射并量产,5-7马赫的速度让防空系统难拦截。
几乎同时 ,11月21日迪拜航展上,印度“光辉”战机表演时坠毁,37岁飞行员遇难 ,这款研制33年的战机彻底颜面尽失 。
一喜一悲的背后,是两国航空工业实力的真实写照。
中国民企逆袭:把高超导弹造得比传统导弹便宜九成
谁也没想到,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突破会来自一家民企。
凌空天行的“驭空戟-1000 ”不是概念模型 ,11月27日企业证实基本型已量产,智能型也在研发中 。它射程500-1300公里,能精准锁定航母等移动目标。
技术上它采用东风-17同款乘波体弹头,大气层内“打水漂”式滑翔还能变轨 ,现役防空系统根本拦不住。
更颠覆的是成本控制,用特殊发泡水泥防热、工业螺丝加车险级芯片,成本直接砍到传统导弹的十分之一 。
这背后是成熟的产业链支撑 ,仅四川就有数十家本地供应商,从发动机到整机形成闭环,年底成都研发基地投用后还能实现全链条服务。
印度光辉之殇:33年磨一剑 ,坠机前还在漏“冷凝水”
印度“光辉 ”战机的故事,更像一部工业短板的警示教育片。
1983年项目立项,2016年才正式服役 ,33年时间里改进多达300余次 。军方贪多求全,什么高新技术都想加,导致研发反复折腾。
关键部件更是“万国造” ,原定自研的“卡弗里”发动机进度滞后,最终买了美国F404发动机,航电、火控系统也全靠引进。到2025年,空军仅接收约40架 ,至今没拿到一笔海外订单 。
这次迪拜航展本是翻身机会,结果表演时突然失控俯冲坠毁。更尴尬的是,坠机前几天 ,参展的另一架“光辉 ”还被拍到用购物袋接渗漏液体,官方辩解是“冷凝水”却没人信服。
差距根源:中国有产业链集群,印度缺核心竞争力
有人说这是偶然事件 ,实则是体系能力的必然结果。
中国航空工业早已形成生态优势,2025年3月歼-36试飞,两个月前沈飞“雪鸮”也完成高强度试飞 ,成为全球首个同时推进两款六代机的国家 。
五代机大规模装备,成建制编队远程赴埃及参展,民企还能在高超领域突破 ,这是国家队与民企协同创新的结果。凌空天行的模式证明,民用产业链反哺军工的潜力巨大。
印度则受困于系统性问题,斯坦航空公司一家独大缺乏竞争,军方需求朝令夕改 ,关键技术又依赖进口,产业链支离破碎 。造战机尚且如此,更别说复杂的高超音速武器了。
全球格局改写:从跟跑到领跑 ,中国靠的是体系实力
这两场对比,早已超越单一武器或战机的范畴。
凌空天行的量产能力,意味着中国高超武器可从“精锐有限 ”转向“饱和投射” ,成本优势还可能改变国际军售格局 。有专家预测,沙特 、巴基斯坦等国可能会引进生产线。
印度则仍在基础环节挣扎,“光辉”坠毁不仅砸了口碑 ,更暴露工业体系的短板。印巴冲突中,印度空军被巴基斯坦的中国造空战体系压制,已是前车之鉴 。
几十年前两国航空工业起点相近 ,如今却差距悬殊。这背后,是中国对产业链完整性的坚守,对创新生态的培育,也是民企活力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必然结果。
航空工业从不是单点突破的游戏 ,而是体系实力的比拼,这或许就是最真实的答案 。
本文来自作者[春翌岍]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zsfx/202511-6070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春翌岍”!
希望本篇文章《民企量产高超导弹VS光辉坠毁:航空工业差距藏着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哈喽,大家好,杆哥这篇评论,主要来分析民企量产高超导弹VS光辉坠毁:航空工业差距藏着什么?最近航空圈的两件事形成鲜明对比,看得人感慨万千。11月下旬,成都民营企业凌空天行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