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关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的讨论,突然意识到很多人可能低估了这支特殊力量的分量。
想想看 ,现代战争早不是单纯拼火力的年代了,前线士兵再勇猛,没饭吃没弹药没医疗支援 ,仗还怎么打?
历史上淮海战役能赢,靠的是543万民工组成的庞大后勤网;而抗美援朝初期吃的亏,很大程度上就暴露了传统保障模式的短板。
2016年9月那场成立大会 ,标志着我军后勤体系的历史性转身 。
这支由军委直管的副战区级部队,直接打破了延续几十年的分散保障格局。
过去各军种、各战区自己管后勤,重复建设不说 ,打起仗来协调效率可想而知。
现在呢?
武汉总部统管五大联勤中心,无锡 、桂林、西宁、沈阳 、郑州的布局覆盖全域战场,仓储、运输、医疗资源全要素整合 。
这种变革 ,本质上是在打造战场背后的"第二生命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战略定位。名义上虽比五大军种低半级,但联勤部队与陆海空火战平行运转,指挥链直通中央军委 。这意味着什么?后勤保障不再是谁的"附属品",而是与作战行动平起平坐的战场支柱。看看他们的演习画面就明白了:多兵种联合投送 、野战医疗伴随、油料管线跨区铺设 ,完全按实战标准锤炼全域直达能力。
这几年重大行动更印证了改革价值 。抗疫时他们三小时内就能拉动医疗队,火神山医院的运转背后有他们的调度脉络;海外维和部队的物资补给,吉布提保障基地提供着坚实支撑。甚至武警的医疗保障也纳入这个体系 ,真正实现全武装力量"一盘棋"。这种转型看似静水流深,实则重塑着军队的战斗力生成模式 。
当然转型也有阵痛。早期演习就出现过卫生营送伤员却对接不上医院的情况,暴露了新体制下的衔接难题。但正是这些教训催生了变革:各联勤保障旅专司打仗职能 ,日常供应交给其他部门,逼着部队从"保管员"向"战斗员"蜕变。现在演练场上的运输编组、野战油库开设速度,比五年前提升了不止一个量级 。
站在普通人的视角看 ,或许觉得后勤兵不如前线战士耀眼。但深想一层:当我们看到抗洪时一夜架起的生命通道,救灾时从天而降的物资包,海外撤侨时完备的医疗支持 ,背后都是这套联勤体系在发力。它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古训,在信息化战场上迸发出新能量 。
现代战争早把后勤线变成了生死线。联勤保障部队这七年的探索,本质上是在回答"未来仗怎么打"的核心命题——当战场空间延伸到网络 、电磁、深蓝领域,保障力就是最硬核的战斗力。这支不扛枪却托举战场的队伍 ,值得被更多人看见和尊重 。
本文来自作者[涵凝]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zsfx/202506-1489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涵凝”!
希望本篇文章《从联保部队司令部与战区总医院都在武汉来看!其战略地位有多重要》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最近看到关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的讨论,突然意识到很多人可能低估了这支特殊力量的分量。想想看,现代战争早不是单纯拼火力的年代了,前线士兵再勇猛,没饭吃没弹药没医疗支援,仗还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