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发布讣告:杨振宁先生逝世消息公布

2025年10月18日中午12点,杨振宁在北京病逝,终年103岁。清华大学随后发了讣告,官方把他写得很直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2025年10月18日中午12点 ,杨振宁在北京病逝,终年103岁 。

清华大学随后发了讣告,官方把他写得很直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晚年的杨振宁把重心又放回了清华。1997年 ,他被邀请出任刚成立的高等研究中心的名誉主任,1999年正式以教授身份回到校园 。从那以后,他不是天天上课那种忙碌教授 ,但是真的把时间和精力投在营造学术氛围 、帮年轻人上路这些事上。有人提过一句话:他更多是在那里“长住 ”而不是来搞一阵子项目 ,确确实实把经验、人脉和资源往里搬,陪着学校慢慢把根扎稳。

在推动中外学术交流那块,他也动了真格的手脚 。1971年他第一次回大陆访问 ,带动很多在外的华裔学者重新把目光放回国内 。那次之后,学术往来明显增多,不是说空喊口号 ,而是有后续的人员流动和项目对接。他还向中央有关部门提出恢复并加强基础研究的建议,这种建议不是只说说而已,他自己也出力出钱 ,筹建了对华教育交流的渠道。亲自筹款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资助了近百名中国学者去美国进修,这些人回国后成了教学和科研的中坚 。把个人影响力往制度里变成实际支持 ,这点在学术圈里很接地气,也看得见成效。

看他的美国履历就知道路子清晰。1945年做清华公费生去美国,进了芝加哥大学读博士 ,1948年拿到博士后留下做研究 。1949年进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1952年成为永久研究员,1955年升任教授。1966年去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担任爱因斯坦讲座教授 ,还建立了理论物理研究所,这个所后来以他名字命名。他在那儿一直工作到1999年 。80年代起,他还有受邀去香港中文大学做讲座教授。可以看出 ,他长期活跃在国际一流的研究环境里,学术线索很连贯,不是断断续续的客串。

他做出的学术贡献 ,人们聊得最多的是两件事 。一是他和米尔斯提出的规范场论,这套框架后来成为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重要支柱,地位和麦克斯韦方程、广义相对论那类基础理论挨在一起讨论。二是他和李政道一起指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这件事最终让他们在1957年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除此之外,他发现的杨-巴克斯特方程在一维量子多体问题里非常关键,推动了统计物理 、量子群和数学上群表示论的发展 。把这些成就连起来看 ,既有概念高度 ,也有技术细节,两头都兼顾了 。

荣誉方面也不少见:入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拿过二十多所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 ,获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富兰克林奖章、昂萨格奖等国内外奖项。这样的数量和层次,说明同行对他工作的认可是全面的,不只是某一项成果火 ,而是长期累积的影响力。

把时间线拉长来看,他的学术轨迹有几个明显节点 。1922年生在安徽合肥,1929年随父母进了清华园 ,求学路扎根早。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2年回到清华大学研究院,1944年拿到理学硕士学位。随后出国读博、在芝加哥完成学位并留下研究 ,这段在美国的早期经历为以后打下了基础 。进入普林斯顿后,他迅速在理论物理圈站稳,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主要在美国的研究机构和大学从事理论物理的研究 ,同时一直保持与国内的联系和投入。

他说学问要“宁拙毋巧 ,宁朴毋华”,也常引用那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两句话既是他的学术准则 ,也反映他做事的风格:低调 、专注、不图浮华 。圈里人都知道,他不是那种爱热闹、爱表演的人,更多是埋头做事 、把牌打在桌面上的类型。有人回忆 ,他对学生和年轻同僚的要求朴实,不讲花拳绣腿,讲的是把问题拆开、把基本功打牢。

具体到他对国内科研教育的影响 ,可以分成几类看 。直接的,是那些得到资助去外面学习的学者;间接的,是他呼吁恢复基础研究后 ,带来的政策关注和项目调整。学术桥梁不是一夜搭成的,很多后续的制度化工作都是在他那波倡导之后逐步推进的。他的角色更像是催化剂:把注意力集中起来,给出方向 ,然后有人把事情做成系列化、制度化 。

学术本身的延展也能看出脉络 。杨-米尔斯理论作为数学和物理相互作用的桥梁 ,后来成为高能物理的底层数学骨架;杨-巴克斯特方程在一维多体系统里提供了新的解法,也推动了数学结构的发掘。把这些技术和概念连接起来,看得出他既能提出抽象的理论框架 ,也能关注推进具体问题的数学工具,两端都下功夫。

他的一生里,时间点和转折都挺清楚 。那些年的路与事 ,和他留下来的话一样,带着一股稳重与执着。有人说,学术圈里缺的就是这种长期陪伴和不断投入的人 ,他恰好走在这条线里很久很久。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

本文来自作者[山菱]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zlan/202510-53067.html

(3)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山菱
    山菱 2025年10月21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山菱”!

  • 山菱
    山菱 2025年10月21日

    希望本篇文章《清华大学发布讣告:杨振宁先生逝世消息公布》能对你有所帮助!

  • 山菱
    山菱 2025年10月21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山菱
    山菱 2025年10月21日

    本文概览:2025年10月18日中午12点,杨振宁在北京病逝,终年103岁。清华大学随后发了讣告,官方把他写得很直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