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冒犯自然的烟花秀给所有企业敲响警钟

吴福仲 近日,某高端户外品牌与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合作的烟花艺术项目《升龙》,引发了舆论的强烈质疑。尽管主办方以“致敬自然”为名义,试图为这场爆破赋予“崇高”的在地文化意...

吴福仲

近日,某高端户外品牌与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合作的烟花艺术项目《升龙》 ,引发了舆论的强烈质疑。尽管主办方以“致敬自然”为名义,试图为这场爆破赋予“崇高 ”的在地文化意义,但实际却引发了公众广泛的警觉、不解与愤怒 。当烟花在纯净的雪峰之间次第炸响 、轰鸣回荡 ,当烟雾弥漫的画面在社交媒体不断传播,许多人感受到的并非所谓“艺术”与“美”的震撼,而是一种对自然圣境的冒犯与对生态伦理的挑战。

目前 ,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已迅速响应,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核查,并承诺将依法依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 ,公众关心的不仅仅在于此次活动是否合规 ,更包含了对其背后决策过程、潜在影响与处置方案的追问与忧切 。这场生态风险程度如此之高的活动,究竟依据了怎样的标准进行审批?是否做过系统 、严谨的生态影响评估,尤其是针对高寒、脆弱山地生态的专业研判?尽管主办方宣称采用“可降解环保材料 ”并援引国际认证作为安全依据 ,一个关键问题仍悬而未决:那些适用于城市、平原甚至盛典场景的所谓“环保标准”,能否直接套用于海拔数千米 、生态极为敏感且恢复力极差的喜马拉雅地区?真正的生态环境保护,从来不是机械套用标准 ,而是必须建立在对地方特殊性高度尊重和科学审慎的基础之上。

跳出事件本身,更值得反思的是其背后两种自然观念的深刻断裂。作为一个长期以“回归自然”为品牌主张的户外企业,其此次的行为却显示出某种“征服自然 ”的叙事倾向 ,试图以人造的、强干预的方式“点亮”自然圣境,其本质仍是将自然视为可被占有、可被肆意消费利用的客体 。这类思维在当前的商业传播中并不罕见:例如以局部 、微小的环保举措,掩饰整体产业链中存在的污染与生态破坏;又或者一边以环保 、回收为营销噱头吸引关注 ,一边仍在鼓励过度消费与资源浪费……真正的“敬畏自然”不能仅停留为话语上的修辞,必须成为贯穿企业从产品供应链到市场营销的一整套真实、一致、可被追溯验证的责任体系。任何将环保当作噱头的营销,一旦被看穿 ,都势必遭到反噬。

令人鼓舞的是 ,此次公众展现出的极高生态环保素养与理性监督力量 。众多网友并未被所谓“艺术 ”或品牌的光环遮蔽判断,而是从多维度提出深层次质疑:包括烟花爆炸对高寒植被和土壤结构的短期破坏与长期累积效应;所谓可降解材料在低温 、强紫外线的高海拔环境下的实际降解能力……这些讨论,远超主办方回应的深度 ,甚至触及专业生态评估的范畴,体现出中国民间环境意识与水平的显著提升 。还有部分消费者以市场选择表达态度与立场。他们正在用行动宣告:品牌靠一纸道歉信就能作为“挡箭牌 ”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新一代消费者正成长为环境治理中积极、理性且影响力不容忽视的监督力量。

此次事件所引发的争议 ,给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也促使我们再度审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长期张力 。许多生态脆弱地区渴望依托资源优势寻求发展突破,但如何避免重蹈“先破坏后修复”的覆辙?关键在于真正树立“生态优先”的伦理共识 ,尤其像喜马拉雅这样具有全球意义的生态高地,任何开发行为都须以科学为底线。我们欢迎商业力量参与地方发展,但必须建立在严格的生态评估、民主协商和长效监督机制之上。我们期待更多企业不再把自然当作营销道具 ,而是内化生态文明理念,将品牌承诺真正落实为可持续的实践责任,与政府 、公众、社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作者是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学者)

本文来自作者[访亦]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zheh/202509-41469.html

(1)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访亦
    访亦 2025年09月22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访亦”!

  • 访亦
    访亦 2025年09月22日

    希望本篇文章《这场冒犯自然的烟花秀给所有企业敲响警钟》能对你有所帮助!

  • 访亦
    访亦 2025年09月22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访亦
    访亦 2025年09月22日

    本文概览:吴福仲 近日,某高端户外品牌与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合作的烟花艺术项目《升龙》,引发了舆论的强烈质疑。尽管主办方以“致敬自然”为名义,试图为这场爆破赋予“崇高”的在地文化意...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