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勃湾平沟煤矿采煤工(上)
王双路忆述 陶金整理
1958 年秋天 ,我从河北老家来到海勃湾平沟煤矿 。我乘坐客货混载的火车,经过三天三夜的疲劳颠簸来到了今天的乌海火车站时,已是深夜 11 点多钟了。环顾四周 ,黑洞洞的阴森可怕,除火车站那两间小站房外,还有几顶帐篷孤零零地卧在附近的沙丘旁。
同我下车的还有两位同志,我们正在为住宿发愁 ,突然刮来一阵狂风,沙子打的我们连眼睛都睁不开,于是我们赶紧跑进那间又窄又小的站房 。我们掏出各自带的干粮 ,从车站值班员那里要了一碗带着泥腥味的黄河水,就着吃了点干粮后,便倒在自己的行李卷上睡着了。
一觉醒来 ,太阳已升起老高了。走出站房看到的全是连绵起伏的小沙丘,昨夜狂风刮来的沙子把站房外的地面又垫高了许多,昨天的车轮印、人脚印已被沙子掩埋 ,地上的沙子还随着微风在缓慢地流动。
车站没有几个人,显得有些寂寞冷清 。经过向路人打听,才得知距车站不远处有一个卖饭的帐篷 ,于是我们相约而去,吃了一碗汤面条儿。嗬!味道还真不赖!这也许是太饿的缘故吧。
饭后,我向路人问清了去平沟煤矿的路,就背上行李徒步向目的地出发了 。俗话说:“无路难行”。但在沙丘上行走无路就更难了 ,经过多半天的跋涉,我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来到矿上。
在矿领导的安排下,住进了一间条件还算不错的土坯房里 ,屋里用木板搭着一条能睡 20多人的大通铺,铺好行李后,我躺下试了试还挺稳当的 。
当时 ,这里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附近没有饮用水,吃水需要派车到黄河里去拉 ,拉回水按人头供应。用黄河水蒸出的馒头五颜六色的非常好看,但是好看不好吃。
电也没有,晚上必须照明时 ,工人们就点上一截废雷管线,因为雷管线外皮涂有一层腊,还挺亮的 。下井时,采煤工每人得提一盏麻油灯照明 ,挺费事儿。
没有副食供应,蔬菜供应也很紧张,隔三岔五能吃上顿白水煮土豆 、白菜烩的菜就算是改善生活了。主食也很单调 ,上顿玉米精子、高梁米,下顿玉米面窝头,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
工作条件也很差。井下采煤要先用钢钎、铁锤打炮眼。装药放炮后,还没等毒烟散尽,工人们就抢着干开了 ,谁都不甘落后。人们用筐背煤,劳动强度特别大,但我们还不愿意用小筐背 ,有的工人因抢不上大筐还闹意见呢!只好把两只小筐绑在一起背,一次就背200多斤 。
我们身上背着那么重的煤,手中还得提着油灯照明,拄着拐棍用劲 ,有时还得用手攀援,只要稍不留神,就可能会出事儿。当时的采煤工大都有这样几个特点:
背上 、肩上被筐绳磨破长了茧 ,,再磨破,又长出茧,恶性循环 ,无一完好。
手指甲被煤块或器械砸伤、挤伤,常常是掉了长,长了又掉 ,最终大都留下残、扁、秃的不健全手指 。
由于天天都在抢时间赶进度,放炮后毒烟未散尽,人就下井挖煤 ,一天下来个个眼睛肿得象“红桃子 ”,回家后滴上点眼药水,第二天照常下井,天天如此 ,年年如此,好多工人因此而得了眼病。
本文来自作者[家小秋]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youxi/202511-6023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家小秋”!
希望本篇文章《海勃湾平沟煤矿采煤工(上)》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海勃湾平沟煤矿采煤工(上)王双路忆述 陶金整理1958 年秋天,我从河北老家来到海勃湾平沟煤矿。我乘坐客货混载的火车,经过三天三夜的疲劳颠簸来到了今天的乌海火车站时,已是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