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聊这个 ,咱得把时间拨回到一百多年前 。那会儿的中国,脑子里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多子多福 ” 、“养儿防老”。家里没几个男丁,出门腰杆都挺不直。可就在这片“人丁兴旺”的叫好声中 ,总有那么些人,像戴着望远镜看风景,比别人多看了几步 。

头一个敢吃螃蟹的 ,是位叫邵力子的老先生。1921年,大伙儿还在为添丁进口放鞭炮呢,他倒好,在自己主编的报纸上 ,整版刊登了人家俄国的婚姻法,里面赫然写着“节制生育 ”和“妇女解放”。这操作,不亚于在一场传统戏曲演出中 ,突然冲上台一个摇滚乐队,那叫一个惊世骇俗!第二年,他更来劲了 ,直接喊话:姑娘们别太早生孩子,结婚后也先歇两年再说!他还琢磨着,得搞点靠谱的避孕玩意儿 。新中国成立后 ,这位老先生也没消停,1950年就跑到卫生部,硬是把禁止进口避孕药具的命令给“掰”了过来。1953年 ,他更是在最高级别的会议上,正式把“计划生育 ”这四个字摆到了桌面上。

光有呐喊还不够,得有人拿出真凭实据。这时候,另一位“大神”马寅初登场了 。1953年 ,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一出来,好家伙,6亿!人口增速像坐了火箭 ,每年超过2%。马寅初老爷子坐不住了,他亲自跑到浙江农村去蹲点,发现家家户户平均生五六个孩子 ,那场面,简直像下饺子。他心里一沉,这哪是添丁 ,这是给国家添负担啊!

1957年,马寅初带着他的《新人口论》杀到了全国人大会上 。他没讲空话,全是算账:粮食每年多产2.1% ,可人口却涨了3%,这不就是一个人拼命干活,结果全家都来分他的口粮吗?工厂想发展,钱都拿去养新增的小嘴巴了 ,哪还有钱买机器?学校和医院就更别提了,人越来越多,教室和病床就那么点 ,孩子们挤破头也上不了学,生病了连个床位都找不到。他给出的方子也够狠:结婚晚一点,生孩子少一点 ,最好就两个,还得国家专门成立个机构来管这事儿。可惜啊,这番良药苦口的忠言 ,在当时却被当成了毒草,马寅初本人也因此吃了不少苦头 。

但真理是压不住的。时间来到1978年,“计划生育”被写进了宪法 ,1982年,它正式成了咱们的国策。这一政策,就像给狂奔的人口列车踩了一脚关键的刹车,让咱们国家喘了口气 ,也让全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硬是推迟了5年 。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就像那句老话说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拼命喊着“少生 ”,如今却面临着老龄化和劳动力减少的难题 。于是 ,政策又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一个不
少”到“两个正好”,再到“三个可以 ”。
回望这段历史 ,邵力子和马寅初这些前辈,就像在漆黑的海上点亮灯塔的人。他们或许被误解,或许被冷落 ,但他们用勇气和智慧,为一个国家的未来航程,标定了至关重要的航向。这段故事告诉我们,任何决策都不是凭空而来 ,它是一代代人基于现实的探索与博弈 。而历史,也终将给那些敢于仰望星空的先行者,一个公正的回响。
--------------------------------
以上内容由AI生成 ,仅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来自作者[巧奕诺]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youxi/202511-6006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巧奕诺”!
希望本篇文章《当年计划生育是谁提出来的?你万万想不到》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要聊这个,咱得把时间拨回到一百多年前。那会儿的中国,脑子里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多子多福”、“养儿防老”。家里没几个男丁,出门腰杆都挺不直。可就在这片“人丁兴旺”的叫好声中,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