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两字之差看出差距,王伟莹的话没说错

从东京奥运会上一鸣惊人的 “水花消失术”,到如今被央视亲切称作 “红姨”,18 岁的全红婵在赛场内外完成了令人瞩目的蜕变。赛场之上,她是不断突破的奥运冠军;赛场之下,她是心怀善...

从东京奥运会上一鸣惊人的 “水花消失术”,到如今被央视亲切称作 “红姨 ”,18 岁的全红婵在赛场内外完成了令人瞩目的蜕变。赛场之上 ,她是不断突破的奥运冠军;赛场之下,她是心怀善意的公益践行者。央视这一称呼的转变,不仅是对她年龄增长的认可 ,更折射出她在责任与担当上的成熟,而新搭档王伟莹对她的高度评价,也印证了这份成长背后的实力沉淀 。

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	,两字之差看出差距,王伟莹的话没说错

直播名场面:质朴互动与全额捐赠的双向奔赴

2025 年 11 月 12 日晚 21 时,结束了一天高强度训练的全红婵 ,在广州二沙训练中心的宿舍里开启了个人运动生涯的首次直播。消息一经传开,超 10 万网友迅速涌入直播间,弹幕瞬间刷屏 ,鲜花、跑车等虚拟礼物接连不断 ,将直播间气氛推向高潮。

镜头中的全红婵穿着蓝白条纹衬衫,头上戴着一顶毛茸茸的蓝色鹿角发箍,休闲的装扮透着几分俏皮 。面对突如其来的礼物 “轰炸” ,她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反复尝试关闭打赏功能却未能成功,只能一次次双手合十、微微鞠躬 ,嘴里不停念叨着 “谢谢老板”,质朴的反应引得网友纷纷留言 “太可爱了 ”。

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两字之差看出差距	,王伟莹的话没说错

直播过程中,她主动连线了队友陈艾森 、陈艺文,几人虽在同一训练中心 ,十秒钟就能碰面,却通过直播畅聊起来,不在场的队友还在评论区直呼 “被排挤了” ,互动充满趣味。她还带着镜头展示了自己的宿舍 ,房间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偶,满满都是小女孩的童真气息 。直播全程没有脚本、没有商业推广,她像朋友一样与网友分享赛后生活 ,叮嘱大家 “早点休息,多关注全运会其他项目”,并在 22 时准时下播 ,尽显自律。

这场无脚本的朴素直播最终收获了 43598.6 元的打赏收入。下播仅一小时,全红婵便通过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将这笔收入全额捐赠 ,定向用于乡村儿童体育器材购置及学习用品资助,并在社交平台晒出了捐赠证书 。这一举措迅速平息了此前 “未关闭打赏功能 ” 的微小争议,网友纷纷为她的善良淳朴点赞 ,称赞她 “把流量变成了善意”。

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两字之差看出差距,王伟莹的话没说错

成长之路:从乡村少年到奥运传奇的逆袭

全红婵的人生起点 ,是广东湛江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有五个孩子 ,父母仅靠务农维持生计,经济压力不小 。懂事的大哥早早辍学打工,补贴家用 ,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全红婵从小就懂得了责任与坚持,父母和大哥的勤劳善良也深深影响着她 。

13 岁时,全红婵因出色的运动天赋被教练发掘 ,从此与跳水结下不解之缘。训练场上的她格外刻苦,别人练一遍的动作,她会反复打磨几十遍 ,直到达到完美。2018 年,14 岁的她进入省队,首次参加省级比赛就包揽三项冠军 ,随后在各类赛事中稳步前进,虽偶有斩获第二、三名的情况,但每一次比赛都让她积累了宝贵经验 。

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	,两字之差看出差距,王伟莹的话没说错

2019 年的省级青少年跳水锦标赛上,她凭借稳定的发挥拿下优异成绩,这份底气让她在后续的选拔中愈发从容。命运的转机出现在东京奥运会 ,疫情导致赛事延期一年,这让原本未达参赛年龄的全红婵获得了宝贵的机会。选拔赛中,她一路过关斩将 ,亮眼的成绩成功打动国家队教练组 。由于备战时间紧张,她的省队教练临时加入国家队教练阵容,随她一同出征。

首次登上奥运赛场的全红婵毫无惧色 ,决赛中多次跳出满分动作,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强势夺冠,成为奥运史上最年轻的 “三金王” 之一。此后她一路高歌猛进 ,在各类赛事中斩获众多荣誉,巴黎奥运会上更是状态神勇,以绝对优势卫冕女子单人 10 米台冠军 。

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	,两字之差看出差距,王伟莹的话没说错

荣耀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伤病困扰。长年累月的训练让她身上多处劳损,巴黎奥运会时 ,每次跳水前都需要花半个小时绑绷带。2025 年上半年,她因脚腕旧伤复发,先后退出了全国跳水冠军赛和新加坡世锦赛 。面对外界的担忧 ,她只是轻描淡写地回应 “状态不错,无须担心 ”,并通过德国高压氧舱治疗 、中医针灸等方式积极康复。为备战全运会 ,她还开启了严格的身体管理,每天多次测量体重,计量单位精确到克 ,最终选择放弃单人项目,优先保障身体完全康复。

公益践行:把善意传递到需要的地方

全红婵的公益之心,并非始于此次直播捐赠 。早在 2023 年 ,她就开始通过公益直播将打赏收入转入乡村教育基金 ,截至 2024 年累计捐赠超 80 万元 。她深知乡村孩子追梦的不易,用这笔钱资助了 3 所乡村小学建设体育设施,让 200 余名留守儿童有机会接触跳水运动。在她的家乡湛江 ,她捐赠的资金不仅修建了标准化操场、添置了跳水训练器材,还改善了村里的桥梁和道路,已有 3 名受助学生入选当地少年跳水队 ,延续着 “水花消失术” 的希望。

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两字之差看出差距,王伟莹的话没说错

她的善举还形成了 “冠军公益联盟” 效应 ,师兄谢思埸、陈艾森等奥运冠军受其影响,也纷纷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教育部相关研究员评价,全红婵 “全额捐赠 + 聚焦乡村儿童 ” 的模式 ,有效推动了社会资源向教育薄弱地区流动,这种 “授人以渔 ” 的公益方式,既改善了硬件设施 ,更点燃了乡村儿童的体育梦想。

对全红婵而言 ,公益是一种本能的回馈。她曾说 “这些钱来自大家的支持,应该回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中”,这份纯粹的初心 ,让她在收获荣誉与关注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内心的澄澈 。从资助家乡建设到助力乡村教育,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 ,也让 “偶像” 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两字之差看出差距,王伟莹的话没说错

称呼之变与搭档默契:成熟与实力的双重印证

全红婵的成长 ,也被央视的称呼悄悄记录。此前,大众和媒体多以 “妹妹 ”“天才少女” 称呼她,而在全运会期间 ,她蹲在地上熟练帮师兄谢思埸照看宝宝的画面被央视捕捉报道,配文 “谢哥背上的小红→帮忙带娃的‘红姨’”,“红姨 ” 这一称呼就此出圈 。

两字之差 ,背后是大众对她认知的转变。从需要呵护的 “妹妹” 到能主动分担的 “红姨” ,这个称呼不仅认可了她 18 岁的成年身份,更彰显了她在心态上的成熟。赛场之外,她不再只是那个专注训练的运动员 ,更懂得了关心他人 、传递温暖,这份成长让她的形象愈发丰满 。

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两字之差看出差距	,王伟莹的话没说错

赛场上,全红婵与新搭档王伟莹的磨合也在稳步推进。11 月 2 日的全运会女子团体双人 10 米台比赛中,两人配合默契 ,首跳 107B 动作就拿到全场最高分 76.50 分,最终助力广东队夺得团体金牌。尽管在后续的双人项目决赛中,因配合时间尚短、动作衔接出现细微失误 ,以第五名收尾,但全红婵坦然表示 “没跳好很正常,会继续磨合 ” 。

对于这位奥运冠军搭档 ,王伟莹满眼都是崇拜 ,直言 “还有很多要向她学习”,并评价她的技术 “是教科书级别的” 。这份认可,源于全红婵在训练中的毫无保留 ,她会耐心指导王伟莹动作细节,分享自己的比赛经验,两人在日复一日的磨合中 ,逐渐形成了越来越深的默契。

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两字之差看出差距,王伟莹的话没说错

近期 ,有网友关注到全红婵的身材变化,认为她 “变胖了 ”。事实上,18 岁的她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 ,加上家族易胖体质,体重出现自然增长实属正常 。为了不影响比赛状态,她已在教练组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训练 ,所谓的 “胖” 其实是肌肉线条的塑造 ,是为了更好应对比赛强度。《解放日报》等官媒也发声支持,强调 “她的选择该由自己和团队决定,不应被指指点点” ,呼吁大众理性看待运动员的身体变化。

赛场上的全红婵,用技术书写传奇;赛场下的她,用善良传递温暖 。央视的称呼之变 ,是成长的见证;搭档的高度认可,是实力的证明。这个从乡村走出的 18 岁姑娘,正在用自己的方式 ,活成了更优秀的模样。

本文来自作者[寻春]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youxi/202511-58935.html

(3)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寻春
    寻春 2025年11月20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寻春”!

  • 寻春
    寻春 2025年11月20日

    希望本篇文章《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两字之差看出差距,王伟莹的话没说错》能对你有所帮助!

  • 寻春
    寻春 2025年11月20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寻春
    寻春 2025年11月20日

    本文概览:从东京奥运会上一鸣惊人的 “水花消失术”,到如今被央视亲切称作 “红姨”,18 岁的全红婵在赛场内外完成了令人瞩目的蜕变。赛场之上,她是不断突破的奥运冠军;赛场之下,她是心怀善...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