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正在被滥用扩大化

现在,任何打着“反诈”旗号的行动,都似乎自带正义光环。反诈本身的目的当然也是好的,但咱这儿似乎总是有一种“把好事滥用扩大化变为坏事”的冲动。一个医生的电话停机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现在,任何打着“反诈”旗号的行动,都似乎自带正义光环。反诈本身的目的当然也是好的 ,但咱这儿似乎总是有一种“把好事滥用扩大化变为坏事 ”的冲动。

一个医生的电话停机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

根据媒体报道,杨女士和丈夫都是湖南某地的医生 ,丈夫在手术台上突然失联,只因为他的手机号被中国移动的“反诈模型”自动关停。

原因很模糊:系统检测到“使用异常”。怎么异常了?不知道 。

接下来,一连串荒诞复杂的行政手续就开始了:要复机 ,得本人去长沙的指定营业厅,还得拿上“无犯罪证明 ”。

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要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诈骗犯” ,得请假、花钱 、奔波几百公里。

当他们试图通过线上申诉解决时,杨女士自己的手机号也随即被“保护性关停” 。理由是她“通话频繁 ”。客服给出的解释居然是:可能怕被诈骗分子利用。

“怕你得病,所以先把你关进医院”——这就是他们的逻辑 。

这叫啥?预防性拉黑。

技术的失控是一方面 ,根源上来说 ,还是权力的惯性。

“涉诈模型”、“保护性关停 ”、“风险等级”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术语,本质上是一种缺乏透明度的权力机制 。它依靠算法 、系统和“安全”名义构筑起一道技术壁垒——既无人负责,也无人能质疑 。

还有媒体报道的一件事:四川一位律师 ,用了11年的手机号被停机。她一审、二审皆败,法院都判了她输。

然后,她只是多次拨打市场监管局的电话 ,就被判定为“高频呼叫、异地通信 ”,系统自动将其列入涉诈名单 。她的手机号被宣判“死刑 ”,所有社会连接被切断 ,工作 、支付、社交、验证……一夜之间全部崩塌。

为啥一打政务电话就被“反诈”了?呵呵……

我为此发明了一个词——“算法清洗”。由机器代替人来决定你是不是坏人,由模型来判断你是否有资格继续存在于数字社会之中 。

背后,都是那个傲慢的权力。以前你还可以申诉 、投诉 ,但现在有了“数字屏障 ”,正好给了他们方便屏蔽你投诉的机会。

“反诈”之名,本应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财产安全 。但如今它越来越像是一个万能的挡箭牌。

我个人今年也两次被反诈“误伤” ,一次是我的银行卡莫名其妙被封 ,至今在线额度还限额在2000元以下,想要解封也需要极其复杂的手续,还不一定行。

当时为了保住这2000元的额度 ,我甚至要提交向我妻子转账的证明和原因 。荒诞吧?

反诈,正在被滥用扩大化

另一次是我的微信登了台新电脑就被封,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解封 ,否则我可能就要和那些加我微信的读者朋友们说再见了。

运营商的客服根本说不清规则,公安、工信、运营商三方之间的权责也非常模糊。

电话为何被停 、谁下的指令 、能否复审、何时恢复——全是“系统自动 ” 。连营业厅工作人员都只有一个答复:“模型规则我们也不知道,反正系统判定就是这样 。”

一个号码的“生死” ,不再掌握在人手中,而被交给了不透明的算法。人只是算法的附庸,你的一切社交都有可能瞬间“社死 ”。

而且 ,这种关停可以无限叠加、循环触发 。

我前面所提到的当事人手机号被恢复后,再次因为“省外流量漫游换机模型”被暂停。也就是说,你只要出差 、换手机、频繁打电话、漫游 、迁移数据 ,都可能被怀疑为诈骗。

之前媒体也报道过一位运动员电话卡被“误伤”的事情 。现在 ,被“反诈 ”模型无辜关停的案例越来越多。

这个现象,甩锅给算法很容易,但本质上 ,还是社会治理体系中一个典型的病灶:为责任而责任,为管理而管理。

在一个层层加码、人人追求“绝对安全”的体系中,没有人愿意承担“放行的风险” 。宁可错杀一千 ,也不放过一个,成了技术与行政部门的共同心态。

于是,算法被训练成了“疑心病模型 ” ,一个电话打多了、一个信号异地登录了 、一个设备更换了,都成了风险触发点。结果就是,反诈的本意被扭曲为一种普遍监控 。

“保护性关停 ”这个词 ,堪称当代语言腐败的奇观:我限制你的权利,是为了保护你。

我们都明白,这种故事其实并不新鲜。

数字时代 ,手机号就是身份 ,是工作、支付、社交乃至生活的核心节点 。一个人被停机,等于被“开除”出一切社交场景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微信被“误杀”的那几天 ,我几乎陷入了严重的焦虑。

而这些被“误杀 ”的人,无法预警,无法解释 ,更无法申诉。他们陷入的是一个无门可进 、无人可问的治理迷宫 。

真正危险的,不是那些诈骗犯,而是懒政和一刀切 ,是不受约束的权力。

本文来自作者[薇漫烟叶]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youxi/202511-57103.html

(1)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薇漫烟叶
    薇漫烟叶 2025年11月10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薇漫烟叶”!

  • 薇漫烟叶
    薇漫烟叶 2025年11月10日

    希望本篇文章《反诈,正在被滥用扩大化》能对你有所帮助!

  • 薇漫烟叶
    薇漫烟叶 2025年11月10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薇漫烟叶
    薇漫烟叶 2025年11月10日

    本文概览:现在,任何打着“反诈”旗号的行动,都似乎自带正义光环。反诈本身的目的当然也是好的,但咱这儿似乎总是有一种“把好事滥用扩大化变为坏事”的冲动。一个医生的电话停机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