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祥苓:否定样板戏或许容易,但要创造出新的经典,却难得多!

1935 年 2 月,童祥苓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大宅院里,父母从事教育工作 ,本可以按部就班地念大学,开启平稳的人生。但家庭中哥哥姐姐投身京剧艺术的氛围,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他...

1935 年 2 月,童祥苓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大宅院里 ,父母从事教育工作 ,本可以按部就班地念大学,开启平稳的人生 。但家庭中哥哥姐姐投身京剧艺术的氛围 ,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他对戏曲世界的向往之门,让他毅然踏上了学戏之路。他在家中排行老八 ,自幼便对京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八岁时便登上了京剧舞台,开启了他璀璨的艺术生涯。

童祥苓:否定样板戏或许容易	,但要创造出新的经典,却难得多!

无独有偶,1935 年 2 月,在大连 ,张南云也诞生在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 。她受唱评剧的大姐影响,选择了京剧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同样是八岁登台,张南云在京剧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热爱。

十八岁 ,对于童祥苓和张南云来说,都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童祥苓在这一年拜京剧大师马连良为师,正式成为马派弟子。马连良先生的艺术风格独特 ,表演潇洒飘逸、唱腔委婉动听,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在马连良先生的悉心教导下,童祥苓深入学习马派艺术的精髓 ,戏路得到了进一步拓宽 。他用心揣摩马派表演的每一个细节,从唱腔的韵味到身段的姿态,都力求做到完美 。

童祥苓:否定样板戏或许容易	,但要创造出新的经典,却难得多!

而张南云在十八岁时,拜师艺术大师梅兰芳,成为梅派传人。梅兰芳先生的艺术风格雍容华贵 、典雅大气 ,其表演和唱腔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张南云在梅兰芳先生的指导下,学习梅派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理念,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 。她认真领悟梅派艺术的内涵 ,从眼神的运用到手势的变化,都严格按照梅派的规范进行学习。

命运似乎在冥冥之中将这两位京剧天才紧密相连。他们不仅同年同月出生,有着相似的艺术成长轨迹 ,还在各自的艺术道路上,凭借着天赋和努力,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为后来的相遇和携手一生埋下了伏笔 。

童祥苓:否定样板戏或许容易,但要创造出新的经典,却难得多!

舞台高光

童祥苓在京剧舞台上的表演堪称一绝 ,他的代表剧目众多 ,而其中《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角色更是深入人心。在这部剧中,童祥苓充分展现了他扎实的功底和独特的表演风格。他的唱腔高亢激昂、刚劲有力,将杨子荣的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打虎上山》这一经典唱段中 ,他的嗓音犹如洪钟,响彻整个舞台,“穿林海 ,跨雪原,气冲霄汉……” 那激昂的旋律和坚定的唱词,被他演绎得热血沸腾 ,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杨子荣深入虎穴的无畏勇气。

他的身段更是矫健潇洒,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英雄的豪迈之气。在舞台上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无论是策马奔腾的英姿,还是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神态 ,都被他刻画得栩栩如生 。他对人物的理解深刻入微 ,通过细腻的表演,将杨子荣的机智、勇敢 、忠诚等品质完美地呈现给观众,使杨子荣这个角色成为了京剧舞台上的经典形象。

童祥苓:否定样板戏或许容易	,但要创造出新的经典,却难得多!

张南云同样在京剧艺术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她作为梅派和荀派的传人,在这两个流派的剧目中都有着精彩的表现 。在梅派剧目《霸王别姬》中 ,她将梅派艺术的典雅大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扮相雍容华贵,如同从画中走来的虞姬,一颦一笑都尽显古典美人的韵味。她的唱腔婉转悠扬 ,细腻地表达出虞姬在面对困境时的复杂情感,从对项羽的深情眷恋,到对命运的无奈叹息 ,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深情,让观众为之动容。

在荀派剧目《红娘》中,张南云又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 。她的表演活泼俏皮 ,将红娘的聪明伶俐、热情善良演绎得活灵活现。她的眼神灵动 ,动作轻盈,通过生动的表演,将红娘这个角色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念白清脆悦耳 ,富有节奏感,与唱腔相得益彰,为整个剧目增添了不少喜剧色彩 。

童祥苓:否定样板戏或许容易	,但要创造出新的经典,却难得多!

评价样板戏

导演郭宝昌将样板戏视为京剧史上 “第三个高峰 ”,其核心价值在于对传统戏曲的颠覆性创新。在剧作结构上 ,它以西方话剧分幕制取代传统散场结构,让《智取威虎山》的 “打虎上山”“威虎厅对黑话” 等情节形成严密的戏剧张力;在舞台呈现上,首次实现实景与表演的风格统一 —— 威虎厅的虎皮交椅不仅是道具 ,更通过杨子荣的跨越动作成为 “权力象征 ”,在匪徒仰身插椅的造型中完成美学升华。

音乐革新更具突破性 。《智取威虎山》在京胡基础上融入铜管与弦乐,“穿林海跨雪原” 的唱腔兼具京剧的韵味与交响的气势 ,既保留 “西皮二黄” 的精髓 ,又突破传统声腔的边界。这种 “京剧不一定姓京 ” 的实验精神,虽引发争议,却为戏曲现代化提供了范式:它证明传统艺术能通过嫁接新元素获得生命力 ,而此后新编戏多因僵化复刻其形式、缺乏同等创新勇气而失色。

童祥苓:否定样板戏或许容易,但要创造出新的经典,却难得多!

样板戏的不可取代 ,更源于它与一个时代的深度绑定 。1970 年《智取威虎山》电影上映后,街头巷尾皆是模仿童祥苓唱腔的声音,皮帽偏戴的造型成为全民潮流;即便到上世纪 80 年代复排遇冷 ,仍有观众为 “童祥苓的杨子荣” 买票,只因他的表演里藏着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这种记忆并非单纯的政治怀旧,更包含对艺术真诚的认可 —— 当复排演员将英雄演成 “没有灵魂的画像” ,观众的疏离恰恰印证了样板戏原作的珍贵。

这并非为样板戏的历史争议辩护,而是提醒我们:文艺评价应超越非黑即白的判断 。样板戏诚然有其时代局限,但它在角色塑造上的细节功力 、艺术革新上的破冰勇气、集体记忆中的扎根深度 ,共同构成了 “无可取代 ” 的根基 。正如童祥苓所言 ,它是 “京剧现代化道路上取得的最高成就 ”,其成功与失误,都是当代创作者必须直面的课题。否定它或许容易 ,但要创造出兼具艺术高度与时代共鸣的新经典,远比批判难得多。

童祥苓:否定样板戏或许容易,但要创造出新的经典	,却难得多!

时代风雨

随着岁月的流转,童祥苓和张南云逐渐步入了人生的暮年 。退休后的他们,回首往昔 ,发现那些为京剧艺术拼搏的日子里,虽然在舞台上收获了无数的掌声和荣耀,却在家庭和孩子的成长中留下了许多遗憾。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 ,童祥苓和张南云由于长期忙于演出和排练,常常无法陪伴在他们身边。他们错过了孩子们的许多重要时刻,比如孩子的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叫爸爸妈妈 ,以及学校的家长会等 。这些错过让童祥苓和张南云深感愧疚 ,他们意识到,自己虽然是优秀的京剧艺术家,但在孩子的成长中 ,却不是称职的父母。

童祥苓:否定样板戏或许容易,但要创造出新的经典,却难得多!

如今 ,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童祥苓和张南云希望能够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弥补曾经的缺失 。他们左思右想 ,觉得自己一辈子唱戏,没有别的特别本事,但开一家饭店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通过经营饭店 ,他们不仅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来源,还能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相处,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资金筹备就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开一家饭店需要一笔不小的启动资金 ,包括店面租金 、装修费用 、设备采购、食材采购等等。然而 ,由于他们长期专注于京剧事业,并没有多少积蓄。为了筹集资金,童祥苓开始四处奔波 ,疯狂接演出 。他不顾自己的身体疲惫,只要有演出机会,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在演出中 ,京剧演员的出场费相对较低,而且他还要面对各种不公平的待遇。有一次,他受上海歌舞团的邀请去外地演出 ,歌星被安排住在星级宾馆,而他和琴师却被安排在招待所里,床上的被子黑乎乎的 ,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招待所里也没有洗手间,上厕所要到楼下 ,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但即便如此 ,为了凑齐开饭店的资金,他还是选择了默默忍受 。

童祥苓:否定样板戏或许容易,但要创造出新的经典	,却难得多!

除了资金问题,经营管理也是一大挑战。他们对饭店的运营模式、菜品研发 、人员管理等方面几乎一无所知。刚开始,他们仿照酒家模式 ,请了厨师、配菜师傅和打工女孩,但由于缺乏经验,两个月就赔了几千元 。后来 ,在热心顾客的建议下,他们才意识到这种小店要自己动手才能赚钱。于是,童祥苓和张南云也亲自上手 ,洗菜、洗碗 、炒菜,什么都干。为了不被顾客认出来,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他们还特别装扮一番 ,身穿工作服,头戴小白帽,再戴上个大口罩 ,只露出两双小眼睛 。

在饭店的装修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他们在寻找店面时,发现上海的房租高得惊人 ,开价七八千至万元的门面让他们望而却步。好不容易在延安西路找到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机动房,改建装修时又因为不懂手续程序,给街道惹了麻烦 ,还被施工队偷工减料,一场大雨房子就漏水,像个淋浴间 ,只得再换人重新装修,反复折腾下来,竟花去了七万多元 ,这让原本就资金紧张的他们更加捉襟见肘 。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 ,但童祥苓和张南云并没有放弃。他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家人的责任感,一步一个脚印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逐渐让饭店走上了正轨。

童祥苓:否定样板戏或许容易	,但要创造出新的经典,却难得多!

收获与成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坚持,童祥苓和张南云的饭店终于逐渐走上了正轨 。曾经的艰难困苦 ,如今都化作了成功的基石,他们在商海的浪潮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价值 。

饭店的生意越来越好 ,从最初的门可罗雀,到后来顾客盈门,这其中的变化让童祥苓和张南云倍感欣慰。他们用心经营着这家小店 ,每一道菜品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童祥苓亲自下厨,将自己对美食的理解融入到每一道菜肴中,他的厨艺虽然比不上专业的厨师 ,但却充满了家的味道 ,让顾客们感受到了温暖和亲切 。张南云则负责前台的接待工作,她热情好客,总是笑脸相迎每一位顾客 ,用她的真诚和善良赢得了顾客们的喜爱和信任。

童祥苓:否定样板戏或许容易,但要创造出新的经典,却难得多!

随着饭店生意的稳定 ,童祥苓和张南云的家庭关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家人相处,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种温馨的氛围是他们在过去忙碌的京剧生涯中所缺失的 。孩子们在饭店的经营中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大儿子童预鸣擅长烹饪,负责厨房的工作 ,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厨艺日益精湛,能够独立制作出许多美味的菜肴;小儿子童孝天善于外交 ,负责店堂的管理 ,他热情周到地服务每一位顾客,让顾客们在饭店里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兄弟俩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共同为饭店的发展努力着。

在这个过程中,童祥苓和张南云也重新认识了彼此 。童祥苓看到了妻子张南云坚强、能干、吃苦耐劳的另一面。以前的张南云在京剧舞台上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受了气只会回家哭鼻子。但在开饭店的过程中 ,她却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坚韧的毅力 。跑税务 、办执照、采购、外交等繁琐的事务,她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成为了这个家不可或缺的支柱。张南云也对童祥苓刮目相看 ,她没想到曾经在舞台上光彩照人的丈夫,能够放下身段,在炎热的厨房里站着烧菜 ,而且还烙得一手好饼。

童祥苓:否定样板戏或许容易,但要创造出新的经典,却难得多!

他们的人生经历 ,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年少时对京剧的热爱与追求 ,到在艺术道路上的相互扶持与共同成长;从特殊岁月中的艰难坚守,到退休后为家庭的努力付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艺术的执着 、对家庭的责任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

童祥苓:否定样板戏或许容易	,但要创造出新的经典,却难得多!

本文来自作者[春翌岍]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youxi/202510-52321.html

(2)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春翌岍
    春翌岍 2025年10月15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春翌岍”!

  • 春翌岍
    春翌岍 2025年10月15日

    希望本篇文章《童祥苓:否定样板戏或许容易,但要创造出新的经典,却难得多!》能对你有所帮助!

  • 春翌岍
    春翌岍 2025年10月15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春翌岍
    春翌岍 2025年10月15日

    本文概览:1935 年 2 月,童祥苓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大宅院里,父母从事教育工作 ,本可以按部就班地念大学,开启平稳的人生。但家庭中哥哥姐姐投身京剧艺术的氛围,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他...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