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野到餐桌,“沙漠节水小米”长成记|一线调研

从小米原粮,到无麸质小米主食、快食小米粥、小米方便面、糙小米脆片,再到原酿小米醋、小米精酿啤酒……产自内蒙古阿拉善的“沙漠节水小米”,从田野到餐桌,走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5万多...

从小米原粮 ,到无麸质小米主食 、快食小米粥 、小米方便面、糙小米脆片 ,再到原酿小米醋、小米精酿啤酒……

产自内蒙古阿拉善的“沙漠节水小米 ”,从田野到餐桌,走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5万多公益支持者加入了“消费即保护 ”的行动 ,让每一次购买成为对土地的守护。

2004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近百名企业家以保护生态为目标,在内蒙古阿拉善腾格里沙漠发起成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如今 ,企业家们的梦想逐渐变为现实 。

今天(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锡林高勒镇2025年节水小米秋收现场,第一财经记者看到,沉甸甸的谷穗铺满田野 ,忙碌的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打造沙漠节水小米产业生态模式

阿拉善是我国北方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早些年,当地农业绿洲地区普遍通过大水漫灌种植高耗水农作物玉米,对地下水资源的索取远大于自然补给 ,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

如果能选用节水型农作物,促使当地从粗放式的农业生产向节水高效的方式转变,将推动农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2014年 ,阿拉善SEE基金会启动沙漠节水小米种植推广 ,将其纳入荒漠化治理中的地下水保护项目 。2015年初,在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支持下,一家独立运营的社会企业——北京维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维喜农业”)成立 ,开始以商业化的方式运作沙漠节水小米的种植。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沙漠节水小米产业生态模式,实现阿拉善绿洲地下水采补平衡,遏制荒漠蔓延。 ”在秋收现场 ,维喜农业总经理牟正蓬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

从田野到餐桌,“沙漠节水小米”长成记|一线调研

9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锡林高勒镇2025年节水小米秋收现场。摄影/章轲

牟正蓬介绍 ,维喜农业的构想是通过“订单式农业”解决农户销售难题,推动可持续节水农业发展,最终形成“公益组织+社会企业+农户 ”的三方合作模式。

过去的11年 ,阿拉善SEE基金会与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政府 、小米合作社在腰坝灌区累计推动3.3万亩基于滴灌技术的节水小米替代传统玉米的种植,产出优质小米近1900万斤,深度参与项目的农户累计共807户 ,总计为灌区农民带来超过4500万元的经济收入 。

牟正蓬说 ,除了2020年至2023年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外,其余各年节水小米项目产出均实现稳定增长。小米项目助力腰坝灌区在2017年完成了由粗放漫灌向精准滴灌的全面转型。累计为当地农户降低水电支出约60万元,提升了种植收益稳定性与抵御未来价格上涨和供应波动的抗风险能力 。

此外 ,减少的灌溉用水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趋势,支持了腰坝地区的地下水修复目标,缓解了因过度取水导致的土壤盐化和草地退化 ,对当地脆弱生态系统以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长远正效应 。“这十年,我们见证了土地的变化。”牟正蓬说。

从“种植”到“反哺 ”全链条设计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在当地并非简单地种小米 ,而是创新性地构建起“公益组织可溯源、商业运营能造血”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有一套“订单节水增收、产品品牌多元创新 、运营循环反哺”的全链条设计 。

在产品端,从单一原粮拓展至无麸质系列主食 ,例如,纯小米面条、纯小米意大利面、小米蔬菜意面 、热干面口味小米方便面,解决麸质过敏人群主食需求;

便捷型产品:快食小米粥、高纤糙小米脆片、小米棒 ,小锅米线口味小米方便面等 ,适配早餐 、办公加餐等快节奏场景;

特色衍生品:原酿小米醋、小米精酿啤酒等酿造类产品,将小米从“厨房食材 ”转变为“日常消费品”;

礼品与包装:结合节日场景打造礼盒装,以中国传统文化、手绘为设计基础。同时使用可降解材料 ,打造“二次利用包装”,兼顾美学与环保。

数据印证了创新的成效:2024年,节水小米商品线上销售额比2023年增长52.76% 。2025年上半年 ,线上销售额比2024年同期提升59.92%。

从田野到餐桌,“沙漠节水小米	”长成记|一线调研

9月23日,2025年节水小米秋收现场展示的系列小米商品。摄影/章轲

牟正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近4年,通过商业收入补贴项目的办法,维喜农业每年投入60多万元支持阿拉善在地合作社运营 。尤其在公益捐款大幅下滑时期(2021年仅募捐23110.13元) ,次年节水小米的种植补贴均由维喜农业全额承担。

这十年,节水小米运营团队构建起一条完整的闭环:种植→研发→加工→销售→反哺,以轻资产模式降低运营风险 ,长期合作的OEM加工厂有8家。通过产品经理驻厂监管 、线上实时沟通 ,全流程把控产品品质 。

“产品驱动的认捐共建 ”也是“节水小米”探索的另一公益创新模式:把产品作为公益的载体,让每一份购买 、认捐都同时具备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把“销售-购买行为”转化为“慈善行动 ”。联动百度公益发起“小度农社”等项目 ,传递“消费即保护”理念。截至目前,节水小米项目已拥有5万多公益支持者、超过10万名用户 。

这些年,“地主认种 ”逐步升级为更多人参与的“庄园主认种” ,再延伸至“节水基地认种”,形成了稳定、可持续的品牌社群与复购体系 。牟正蓬表示,依靠这种模式 ,认种者成了“节水小米 ”的田间故事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行为不只是购买,而是建立了与土地的联结 ,体验到了完整的耕作与收获的感知。

推广“生态治理+可持续农业”模式

按照新版“三北”工程分区布局,位于西北荒漠区的阿拉善为“锁边治理区 ”,主要任务是全力打好腾格里一巴丹吉林沙漠边缘阻击战 ,遏制沙漠扩展。逐步推进荒漠植被恢复和沙地生态治理 ,建立以草灌为主的生物隔离带 。发展肉苁蓉 、锁阳、葡萄等沙产业。

日前出台的《“三北”工程总体规划》提出,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 ,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 、粮库、碳库“四库 ”联动。

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与前些年“三北 ”工程各项政策相比 ,《“三北”工程总体规划》更加注重“提质”“兴业 ”“利民”,通过优化治理格局,完善政策措施 ,巩固拓展建设成果;通过不断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

从田野到餐桌,“沙漠节水小米”长成记|一线调研

阿拉善地区自然风光。摄影/章轲

在产业发展方面 ,《“三北 ”工程总体规划》明确,“加强农牧交错带综合治理”“有序发展特色林果 、优质牧草及沙产业”“发展生态特色产业 ”,在水资源相对丰富区域 ,因地制宜发展羊草、紫花苜蓿、披碱草 、草地早熟禾、红豆草等高标准多年生人工草地 ,降低天然草原放牧强度。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刘国洪日前表示,要分区分类施策,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科学区划封禁保护区、治理修复区和合理利用区 。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稳妥发展特色产业。

牟正蓬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联合国粮农组织明确将小米定性为“应对极端天气 、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 ,并建议全球推广。中国作为小米原产地,拥有食用基础与研发优势 。

“借助联合国粮农组织对节水小米的定性背书,我们打算通过海外华人社群推广 、国际健康食品展会等途径 ,让‘沙漠节水小米’成为中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代表性产品。”牟正蓬说,希望把“生态治理+可持续农业 ”的模式,把小米的耐旱基因和滴灌技术 ,推广到更多的干旱地区。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文来自作者[孤风]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youxi/202509-42668.html

(3)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孤风
    孤风 2025年09月23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孤风”!

  • 孤风
    孤风 2025年09月23日

    希望本篇文章《从田野到餐桌,“沙漠节水小米”长成记|一线调研》能对你有所帮助!

  • 孤风
    孤风 2025年09月23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孤风
    孤风 2025年09月23日

    本文概览:从小米原粮,到无麸质小米主食、快食小米粥、小米方便面、糙小米脆片,再到原酿小米醋、小米精酿啤酒……产自内蒙古阿拉善的“沙漠节水小米”,从田野到餐桌,走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5万多...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