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大姐守寡10年不改嫁 儿子考上清华那晚 门外出现一个拄拐男人

我家对门住着李家。李家的大姐叫李巧兰,我从小就喊她巧兰姐。巧兰姐今年四十有八,皮肤黝黑,手上全是老茧,眼角爬满了皱纹,但眼睛很亮,像是装了两颗星星。巧兰姐的丈夫王建国在十年前下...

我家对门住着李家 。李家的大姐叫李巧兰,我从小就喊她巧兰姐。巧兰姐今年四十有八 ,皮肤黝黑,手上全是老茧,眼角爬满了皱纹 ,但眼睛很亮,像是装了两颗星星。

巧兰姐的丈夫王建国在十年前下煤窑没回来,矿上赔了九万八 。村里人劝她再找一个 ,毕竟儿子王小明那会儿才九岁 ,一个女人带孩子不容易。巧兰姐只是笑笑,把赔偿款存进银行,打点行李搬到县城。

那时候我在县城卖水果 ,常见巧兰姐骑着电动三轮经过 。她在建筑工地做饭,每天四点起床赶去工地,收了晚饭就去夜市卖盒饭 。有天下大雨 ,我看她电动车熄火了,想帮她推车,她说:“不用了 ,车没电了,我回去做饭晚了。 ”说着就拖着车跑了,雨水顺着脸颊流下来 ,也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大雨那天后,我好几个月没见着巧兰姐 。后来听村里人说,她从工地辞了工 ,在县城接了个美容院的保洁工作 ,晚上还是去夜市卖盒饭。

这些年我没回村多少次,每次回去都会看到巧兰姐家门口的那棵枣树越长越高。枣树是王建国死后村里人帮着种的,说是要给王家招财进宝 。枣树下总挂着王小明的书包——那孩子爱看书 ,村小没人能比。

王小明长得瘦,有他爸的轮廓,但眼睛像巧兰姐 ,又大又亮。他不爱说话,但手脚麻利,四年级就能给巧兰姐收拾家里的电器 。

那年春节 ,我回村看到巧兰姐晒被子,她脸上有了笑容,告诉我王小明考上了县重点中学 ,全额奖学金。我说:“巧兰姐,你这些年辛苦了。”她摆摆手,指着晾衣绳上的校服说:“值得 ,这孩子比他爸聪明 。”

校服上有个补丁 ,用不同颜色的线缝的,像是把几种线混在一起用完的。

县重点中学离村有十多里,王小明每天骑自行车往返。冬天结冰 ,巧兰姐就跟着他走几里路,看他骑上大路才回家 。

邻居大姐守寡10年不改嫁 儿子考上清华那晚 门外出现一个拄拐男人

人们都说巧兰姐命苦,但我看她这些年过得很有劲头 。村委会主任王老四说 ,嫁给巧兰姐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可惜王建国命短。

有天,村里来了个卖保险的 ,找到巧兰姐家,说是给孩子上学买个保障。巧兰姐听了两小时,愣是没买 ,说手头紧 。那卖保险的走的时候说:“大姐,您这么漂亮,这么能干 ,怎么不找个伴儿? ”巧兰姐笑笑没答话 ,把门关上了。

李家隔壁住着刘婶,跟巧兰姐关系不错。刘婶老公是村小校长,对王小明特别照顾 。刘婶常说:“这孩子有出息 ,跟他娘一个德行,硬骨头。”

王小明上高中那年,巧兰姐终于搬回了村里。她在村口开了个小卖部 ,卖些糖果 、饮料、日用品 。我问她为啥不留在县城,她说村里老人家多,需要个小卖部 ,再说房子也空着,回来住省钱。但我知道,是因为王小明上寄宿学校了 ,周末才回家。

巧兰姐小卖部的摆设很有意思 。货架是王建国当年做的,有点歪但结实。角落里放着个旧收音机,天天播着戏曲 ,就是王建国生前爱听的那些。货架顶上还放着王小明小时候的照片 ,边角都泛黄了,是用塑料袋包着的 。

那几年村里来了不少人找巧兰姐说亲,有开拖拉机的 ,有在镇上开小饭馆的,甚至有县城做生意的 。巧兰姐都没同意,只是淡淡地说:“等小明上了大学再说吧。”

小卖部的招牌是我帮着写的 ,就一块木板,刷白漆,写着 ”巧兰小卖部 ”。字写得不好 ,但巧兰姐很满意,非要请我吃饭 。吃饭那天,她拿出一瓶埋了十年的高粱酒 ,说是王建国的,一直舍不得喝。她倒了一小杯,放到门口 ,说是给王建国的。

“他要是在天有灵 ,该高兴了,”巧兰姐说,“儿子这么有出息 。”

王小明高考那年 ,全村人都替他紧张。巧兰姐却很平静,每天照样开门做生意,只是晚上的灯总是亮到很晚。村民路过 ,能看到她在灯下数钱、记账,偶尔抬头看看墙上王建国的照片 。

邻居大姐守寡10年不改嫁 儿子考上清华那晚 门外出现一个拄拐男人

照片框上挂着个红布条,已经褪色了 ,是王建国的遗物。

高考成绩公布那天,村里人都堵在巧兰姐家门口。王小明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村里人放鞭炮,巧兰姐却只是静静地坐在小卖部里 ,手里攥着录取通知,眼里含着泪。

她没哭。

晚上,村里人给王小明办了个庆功宴 。桌上有十八个菜 ,都是乡亲们带来的 。巧兰姐破例喝了点酒 ,脸红红的,眼睛像是更亮了。王小明坐在一旁,还是不爱说话 ,但脸上挂着笑。

宴席散了,巧兰姐和王小明送走最后一批客人 。八月的夜风吹过来,带着稻田的香味。村道上的路灯一闪一闪的 ,照着母子俩的影子,一高一矮,一大一小。

就在这时 ,巷子口走来一个人,拄着拐,一瘸一拐地走近 。路灯太暗 ,看不清脸,只能看到那人穿着件灰色的工装,像是从工地上来的。

王小明先看到了那人 ,愣在原地。巧兰姐也转过头 ,手里的扫帚掉在地上 。

那人停在路灯下,抬起头。

路灯照在他脸上,是张饱经风霜的脸 ,有道长长的疤,从眉骨一直到下巴。

邻居大姐守寡10年不改嫁 儿子考上清华那晚 门外出现一个拄拐男人

“巧兰… ” 那人轻声喊 。

巧兰姐颤抖着走过去,伸手摸了摸那人的脸 ,又缩回手。

“建国?真是你?”

那人点点头,眼泪就流下来了。

“爸?”王小明站在原地,声音发抖 。

那人是巧兰姐的丈夫 ,王建国 。十年前,他在矿难中被埋,但没死 ,被救出后失忆了,在外漂泊多年。前段时间,他在一家工地干活 ,看到报纸上王小明高考成绩的报道 ,记忆才慢慢回来。

他的左腿在矿难中受了伤,落下残疾,所以一直拄着拐 。

我是第二天早上才知道这事的。赶到巧兰姐家时 ,村里人已经挤满了院子。王建国坐在堂屋里,身边放着个破旅行包,里面装着这些年的打工证明和病历 。

“我记不得自己是谁了 , ”王建国说,“医生说是创伤性失忆。后来在医院做保安,又去了工地 ,一直在找自己是谁。”

邻居大姐守寡10年不改嫁 儿子考上清华那晚 门外出现一个拄拐男人

巧兰姐坐在一旁,眼睛红红的,手里紧紧攥着王建国的工作证 。证件上的照片已经模糊了 ,但能认出是他。

王小明站在角落,脸上的表情很复杂。他对这个突然出现的”父亲 ”既陌生又熟悉 。

那天下午,王建国独自去了王小明的房间。房间里贴着清华大学的校徽 ,墙上有个相框 ,放着王建国的旧照片。

“这些年,你妈给你讲过我什么?”王建国问 。

“妈说您是个好人,说您最大的心愿就是看我考上大学 。”王小明回答 ,声音低低的。

王建国摸了摸儿子的头,眼泪又下来了。

后来我单独找巧兰姐聊天,问她怎么看 。她说:“人回来就好 ,活着就好。 ”

我又问:“你相信他是王建国吗?”

巧兰姐拿出一个小布包,打开,里面是半块怀表。“这是我们的定情信物 ,当年买不起整块,就买了一对断的,各自保管一半 。他的那半块 ,背面刻着我的名字。”

邻居大姐守寡10年不改嫁 儿子考上清华那晚 门外出现一个拄拐男人

她把怀表翻过来,背面刻着 ”巧兰 ”两个字。

“他回来时,口袋里装着另一半 ,上面刻着’建国’ 。”

王建国回来后 ,村里人七嘴八舌。有人说是好事,有人却担心是骗子。村委会主任王老四亲自帮着办了DNA鉴定,结果证实王建国确实是王小明的亲生父亲 。

我问巧兰姐 ,这么多年她为什么不改嫁。她看了看门外正在收拾院子的王建国,说:“刚开始是为了小明,怕对不住他爹。后来是习惯了一个人 ,觉得挺好的 。”

村里的枣树结果了,红彤彤的挂满枝头 。王建国虽然腿脚不好,但手艺还在 ,帮巧兰姐把小卖部整修了一番,还做了新货架。

送王小明去北京前,巧兰姐做了一大桌菜。席间 ,王建国提议喝酒庆祝,拿出那瓶埋了十年的高粱酒 。巧兰姐说那是给他的,他笑着说:“我回来了 ,还留着干啥。 ”

那晚 ,他们把酒喝完了。

火车站送别那天,天下着小雨 。巧兰姐给王小明塞了一袋家乡的咸菜,说是让他想家的时候尝尝。王建国靠着拐杖 ,递给儿子一个小木盒,里面装着一块新手表。

“爸没什么本事,这些年也没陪在你身边 。这表不值钱 ,但走得准,希望你在学校里一切顺利。”

邻居大姐守寡10年不改嫁 儿子考上清华那晚 门外出现一个拄拐男人

火车启动时,巧兰姐拉着王建国的手 ,在站台上挥别。他们的身影在雨中逐渐模糊,但我好像看到巧兰姐靠在了王建国肩上 。

回村的路上,我问巧兰姐感觉怎么样。她笑了笑说:“这日子 ,跟做梦似的。”

王建国在一旁说:“是啊,像梦一样 。要不是看到报纸上小明的名字,我可能永远找不回来 。 ”

巧兰姐看着远处说:“这些年 ,每到他爸的忌日 ,我就想,要是人还活着该多好。现在人真回来了,反倒不知道怎么办了。”

王建国握住她的手说:“对不起 ,让你一个人这么辛苦 。”

“辛苦啥,小明这么优秀,值得。 ”

村口的小卖部门前 ,挂上了新招牌:“巧兰小卖部”几个字换成了”建国小卖部 ”。旁边还加了一行小字:“清华学子王小明家” 。

很多人来买东西,其实是来看王建国。他坐在柜台后面,腿上盖着巧兰姐缝的毯子 ,一遍遍地讲述这十年的漂泊。

矿难后,他被埋在地下三天,获救时已经神志不清 。醒来后 ,记不得自己是谁,只记得自己会一些木工活。他在医院修养了大半年,然后开始打零工。

邻居大姐守寡10年不改嫁 儿子考上清华那晚 门外出现一个拄拐男人

“那些年 ,我总觉得心里少点什么 ,但又说不上来 。”王建国说,“晚上做梦,梦见一个女人和小孩 ,但醒来就忘了。 ”

巧兰姐听着,眼泪流下来,又被她抹掉。

王建国说 ,是县里报纸上的高考喜报让他有了感觉 。“那上面写着’煤矿工人遗孤王小明’,我心里突然一动,就觉得这名字熟悉 。后来看到照片 ,那眼睛跟我小时候一模一样。 ”

“他就是像你,”巧兰姐说,“倔脾气也像。”

日子一天天过去 ,巧兰姐和王建国又回到了从前的生活 。不同的是,现在家里墙上多了王小明穿学士服的照片,照片下面是他从北京寄回来的纪念品。

村里人说 ,巧兰姐命好 ,丈夫从地下回来了,儿子又这么有出息。巧兰姐只是笑,说是老天爷看她一个人不容易 ,给了补偿 。

王小明放假回来,村里人又是一阵热闹。他长高了,也壮了 ,完全是个大小伙子了。他跟王建国学会了下象棋,两人经常下到深夜 。

巧兰姐看着父子俩,眼里含着笑。她对我说:“你说这是不是老天爷安排的?等小明有出息了 ,他爹就回来了。 ”

我说:“是缘分到了 。”

邻居大姐守寡10年不改嫁 儿子考上清华那晚 门外出现一个拄拐男人

巧兰姐说:“可不是。这些年我就想着,活一天是一天,把小明拉扯大就行。现在好了 ,一家人又团圆了 。”

村里的枣树开花了,花瓣落在院子里,像下了一场小雪 。巧兰姐扫着院子 ,王建国坐在门口晒太阳 ,看着自家的枣树发呆。

“当年我下煤窑,就想着多挣点钱,给小明读书用。 ”王建国说 ,“没想到折了自己,还让你们娘俩吃了这么多苦 。”

巧兰姐放下扫帚,走过去坐在他身边:“苦也吃过了 ,现在好了就行。”

王建国看着她布满皱纹的脸和粗糙的手,眼里满是心疼:“对不起,这些年苦了你了。 ”

巧兰姐笑了:“有啥对不起的 ,你不也受苦了吗?”

夕阳西下,照在他们身上,一男一女 ,一个拄着拐,一个弓着背,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 。

屋里传来王小明的声音:“爸 ,妈 ,吃饭了!”

巧兰姐起身,拉起王建国的手:“走,吃饭去。 ”

我走过他们家门口 ,看见桌上有三碗热气腾腾的面,还有些小菜。三个人围坐在一起,说着话 ,笑着 。门口的枣树下,挂着王小明的书包,风一吹 ,轻轻摇晃。

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团圆。

本文来自作者[花中漫步]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youxi/202506-12309.html

(9)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花中漫步
    花中漫步 2025年06月25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花中漫步”!

  • 花中漫步
    花中漫步 2025年06月25日

    希望本篇文章《邻居大姐守寡10年不改嫁 儿子考上清华那晚 门外出现一个拄拐男人》能对你有所帮助!

  • 花中漫步
    花中漫步 2025年06月25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花中漫步
    花中漫步 2025年06月25日

    本文概览:我家对门住着李家。李家的大姐叫李巧兰,我从小就喊她巧兰姐。巧兰姐今年四十有八,皮肤黝黑,手上全是老茧,眼角爬满了皱纹,但眼睛很亮,像是装了两颗星星。巧兰姐的丈夫王建国在十年前下...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