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看《王牌对王牌》,唐国强老师那段“舌战群儒 ”真挺有意思 ,他拿着“AI演员会不会取代人类演员”的话题,一边引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观点说表演要精准,一边举《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例子 ,说观众其实更在乎内容好不好,不是非得看真人演。
这话一出来,我倒没纠结AI能不能替演员,反而想起以前看的科幻片 。
《她》里主角跟操作系统聊天 ,《少数派报告》里侦探在空中拼影像,那时候觉得都是瞎想,离现实远着呢。
可现在再看 ,AI早不是银幕上的幻想了,影视行业从写剧本到拍片子,再到怎么让观众知道这部戏 ,到处都有AI的影子。
编剧环节:AI成了“搭框架”的帮手,却写不出灵魂
以前总觉得编剧就是一个人对着电脑熬大夜,现在不少编剧都开始跟AI合作了 ,有数据说2024年国内AI+影视的市场规模不小,虽然AI在编剧这块占比不算高,但涨得特别快 ,尤其是微短剧和网剧,用AI的比传统影视剧多得多 。
具体怎么合作呢,比如一个编剧想写个都市爱情轻喜剧,先把关键词告诉AI ,AI很快就能给出好几个故事大纲。
编剧挑一个觉得靠谱的,再让AI把高潮部分扩写一下,多加点冲突 ,AI也能把场景和对话写出来。
最后编剧再琢磨琢磨细节,把那些没人情味的地方改改,一篇稿子就差不多了。
澳门有个影视团队 ,他们的AI系统两三个小时就能写出几万字的完整剧本,还帮十多部戏推进到了拍摄阶段 。
还有个微短剧《中国神话》,八成内容都是AI弄的 ,从写文本到提炼主题,基本没让人太费心。
对那些刚入行或者小团队的编剧来说,AI确实省劲儿 ,灵感没了的时候,AI能给点思路。要快速搭个框架,AI也比人快得多 。
但也有行内人说,AI只能写出那种中规中矩、不算差但也不算顶尖的剧本 ,像伯格曼 、塔可夫斯基那种能让人想半天的片子,AI根本写不出来。
我觉得这话挺在理的,AI能搞定那些按套路来的活儿 ,可真正能打动人的,还是得靠人把自己的想法、对生活的理解融进去。
以后编剧的活儿可能就变了,不再是从头写到尾 ,而是怎么跟AI配合,把故事的“魂 ”留住 。
制作环节:AI让效率提上去了,麻烦也跟着来
要是说编剧环节AI只是搭把手 ,那制作环节AI的影响可就大多了,好莱坞早就开始用AI改规矩了,网飞有个《爱、死亡与机器人》 ,里面不少复杂的背景和特别的色调都是AI做的,以前手工弄要好几周,现在几天就完事儿。
迪士尼拍《曼达洛人》用的技术更厉害,把虚拟的森林 、沙漠直接“搬”到摄影棚里 ,演员不用对着绿幕瞎比划,后期也省了不少事。
更让人分不清真假的是,现在有些网红短剧 ,主角的脸可能都是AI换的;有些小成本剧因为演员没时间补拍,也用AI搞定 。
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是假的 ,拍摄流程也变了样。
以前开拍前分镜师得一笔一笔画,现在直接让AI生成预演视频,比如拍历史剧要拍战争场面 ,先让AI弄个大概的视频,导演看着视频调镜头、安排后期,能省不少事。
有些短剧的分镜甚至全是AI画的 ,几小时就能把所有镜头预览弄好,但好处背后也有麻烦 。
不少做初级后期的人丢了工作,因为AI把那些重复的活儿都干了,中小团队用AI自己就能做特效、调色 ,大公司的外包活儿也少了。
更头疼的是,AI换脸、数字人演戏,到底算不算侵权?AI做出来的东西 ,版权该归谁?这些问题现在还没说清楚。
不过也不是全是坏消息,现在片场里最吃香的不是只会用软件的人,而是既懂怎么拍好画面 ,又会跟AI“沟通”的人。
看来AI是把行业的规则改了,以后想在这行混,得懂技术还得懂艺术 。
宣发环节:AI能精准找观众 ,却容易千篇一律
一部戏拍完了,怎么让更多人知道,这就是宣发的活儿。
以前宣发无非就是发传单 、在电视上打广告、让明星跑宣传 ,现在全靠AI分析数据。
AI能把观众的喜好、习惯都摸得清清楚楚,知道谁可能喜欢这部戏,然后再针对性地推,比以前“广撒网”管用多了 。
去年《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宣发就挺聪明 ,跟美图秀秀合作弄了个AI特效,观众能把自己变成哪吒的样子分享,最后全网曝光量超2亿 ,不少人就是因为这个特效知道了这部电影。
AI还能帮着做宣发物料,以前做个海报 、剪个预告片,得改好几版 ,大家还得吵来吵去。
现在AI能根据电影风格和观众喜好,一下子弄出好几种方案,人只要挑一个再改改就行 。
而且平台还能提供数据 ,让宣发团队知道哪种方式效果好,随时调整。
可问题也跟着来了,现在不少电影的预告片节奏都差不多 ,海报颜色看着也一样,连宣传语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为啥会这样,因为AI只知道什么能让人点进来,却不懂为什么有些情绪能打动人 ,为什么有些话题能火 。
宣发这事还是得人来把握方向,AI能帮着找对人、做物料,但真正能让观众愿意买票的 ,还是得靠能打动人心的东西。
以后宣发行业里,最厉害的肯定是既懂数据,又懂怎么跟观众交心的人。
说到底 ,AI现在已经不是未来的事儿了,而是影视行业里实实在在的存在 。
它让写剧本、拍片子 、做宣发都变快了、变容易了,但也带来了版权、失业这些麻烦 ,连内容都有点越来越像了。
可我总觉得,不管AI多厉害,有些东西它替代不了。
比如编剧对生活的感悟 ,导演对画面的想法,宣发时能打动人心的真诚。
以后影视行业的发展,肯定不是AI取代人,而是人学会怎么用好AI ,让AI帮着做出更好的作品 。
毕竟,能让观众记住的,永远是有温度 、有灵魂的东西。
本文来自作者[哀静]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xinwen/202509-4335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哀静”!
希望本篇文章《唐国强舌战群儒引热议!AI究竟如何改变影视行业?》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前阵子看《王牌对王牌》,唐国强老师那段“舌战群儒”真挺有意思,他拿着“AI演员会不会取代人类演员”的话题,一边引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观点说表演要精准,一边举《哪吒之魔童闹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