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千元机用户的「流畅权」,OPPO 为安卓换了个「引擎」

作者|张勇毅编辑|郑玄几乎是伴随着智能手机十余年前确立「人类最重要智能终端」地位的那时起,手机业界就已经形成一条不成文的共识:「旗舰机才配谈流畅」。这种从行业深处诞生而来的共识...

作者|张勇毅

编辑|郑玄

几乎是伴随着智能手机十余年前确立「人类最重要智能终端」地位的那时起,手机业界就已经形成一条不成文的共识:「旗舰机才配谈流畅」 。

这种从行业深处诞生而来的共识 ,如今甚至也已经在很多用户心中扎根,下意识将流畅与昂贵画上等号:只有高端的处理器、巨大的内存,众多昂贵的硬件堆砌起来 ,才能构筑通往「丝滑」体验的唯一路径。

而对于那些占据市场绝大多数的千元大众机型,卡顿 、延迟,似乎成了它们与生俱来的宿命 ,是一种「天经地义」的妥协。

然而 ,OPPO 似乎决心要打破这条法则 。陈希微博上的一句「大众机型都流畅,才是真流畅」,似乎已经成了 ColorOS 16 的核心理念。

随着当高端旗舰市场的硬件竞赛边际效益递减 ,OPPO 将目光投向了那占据全球用户七八成的广阔市场,试图在那里建立一种全新的竞争优势——一种不依赖于顶级芯片,而是源自软件深层创新的「体验公平」。

为了落实这一挑战 ,是一项被内部孕育三年之久的「黑科技」——繁星编译器 。它就像一场发生在安卓系统最底层的、无声的革命,目标只有一个:将曾经专属于旗舰的顶级流畅体验,真正普及为大众的标准配置 。

01

源自「突突车」的流畅革命

不同于生来就是追求极限场景下性能调度的旗舰手机 ,不少推动千元机技术迭代的源头往往不是实验室里冰冷的数字,而是现实世界里滚烫的真实用户需求。

繁星编译器的诞生,就始于一个极其生动的场景——印度街头的「突突车」。

为了千元机用户的「流畅权」	,OPPO 为安卓换了个「引擎」

为了真正理解不同用户对「流畅」的定义,OPPO ColorOS 系统软件研发中心总经理周海涛和他的团队走访了全球多个国家,深入用户真实的生活场景 。在印度、印尼等东南亚地区 ,他们发现了一个与国内截然不同的世界。这里的许多用户是蓝领工人 ,比如那些驾驶「突突车」的司机。他们的手机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工具,导航 、接单、在等待间隙刷刷 TikTok,一切都依赖于这块小小的屏幕 。

东南亚的热带气候环境对智能手机性能是极其严苛的考验:全年平均气温高达 30 多度 ,在夏季室外环温更是动辄 40 到 42 摄氏度。在这样的高温下,手机性能衰减是必然的,系统卡顿、点击半天没反应 ,成了司机们抱怨最多的问题。

对于他们而言,导航的一次延迟 、接单软件的一次卡顿,都不只是小小的「体验瑕疵」 ,而是直接影响生计的问题 。

这次调研让 OPPO 团队对「流畅」这个词产生了全新的理解:流畅并非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对于购买高端旗舰的用户来说,他们追求的是「丝滑」,是打开应用时优雅的回弹动画 ,是切换界面时「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这是一种关乎体验品质和情感共鸣的流畅 。

但对于像那位「突突车」司机这样的用户而言而言,他们所需要的是「快」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他不需要华丽的过场动画,他要的是点击导航后地图立刻出现 ,要的是在多个应用间切换时毫不拖沓。这是一种比起旗舰手机用户常见的「丝滑」 ,更关乎核心功能和使用效率的流畅。

鲜明的需求反差,构成了整个项目的原点和最根本动机 。意识到仅仅让旗舰机变得更快,已经不足以服务好智能手机最广大的用户群体 ,是推动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步 。

OPPO 内部为此成立专项,由周海涛亲自挂帅。其目标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要去解决一个困扰行业多年的根本性难题:如何在有限的硬件上 ,为最广大的用户提供稳定 、可靠、快速的基础体验。

许多厂商面对这个问题,选择的路径是妥协,比如 Google 官方面对这样的问题 ,解法是推出功能删减版的 Android Go 系统 。但 OPPO 的实地调研告诉他们,用户想要的不是一个「阉割版」的系统,他们想要的是完整的体验 ,并且希望这套体验能在任何严苛的环境下都稳定运行。

这种源自用户最朴素需求,让研发团队最终放弃了在系统表层修修补补的念头,转而向更深、更底层的架构开刀。

02

为安卓换上「火箭引擎」

要深度解析 OPPO 的解决方案 ,首先需要了解安卓系统一直以来存在的「性能高墙」 。

在传统的安卓架构中 ,应用开发者使用的 Java 代码,与最终驱动硬件的底层 C/C++ 代码之间,隔着一个名为 ART(Android Runtime)的虚拟机。这就像一个「多层翻译」系统:Java 代码的指令需要先被虚拟机「翻译」一次 ,才能传递给底层代码去执行。

这个过程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信息在层层转手中容易失真 。周海涛解释说,Java 语言本身是「通用型」的 ,它不像 C 语言那样对 CPU 有着「专属」和深刻的理解。行业测试数据显示,这种架构设计导致的算力浪费可能超过 30%。这道「墙」的存在,使得上层应用的优化意图很难精准传达到硬件层面 ,导致了「算力空转但卡顿依旧」的尴尬局面 。

繁星编译器的出现,就是要彻底推倒这堵墙。

在采访中,周海涛用了一个比喻作解释:在编译技术领域 ,有一个被公认为最先进 、最高效的工具链叫 LLVM,它就像一台「火箭引擎」,动力极其强劲。然而 ,在安卓的世界里 ,这台引擎过去只能给底层的 C/C++ 代码使用 。上层的 Java 代码,只能用一台相对普通的引擎 。而 OPPO 这次做的,就是为 Java 代码也装上这台「火箭引擎」。

这项被技术文档称为「跨级(液态)转译技术」的突破 ,其核心是将 Java 代码、虚拟机逻辑和原生 C 代码,全部翻译成同一种能被 LLVM 理解的「底层语言」。如此一来,原本需要在不同语言层之间来回传递的指令 ,现在可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进行协同优化 。

这就带来了「1+1 远大于 2」的效果,也就是周海涛向笔者介绍另一个新技术——「跨级融合编译」。

为了千元机用户的「流畅权」,OPPO 为安卓换了个「引擎」

在过去 ,系统对 Java 代码的优化和对 C 代码的优化是相互隔离的,就像两条独立的流水线。而现在,因为它们「说」的是同一种语言 ,编译器得以洞察一个操作指令的完整生命周期——从用户在屏幕上的点击,到最终 CPU 执行的具体任务——并对整个路径进行全盘优化 。比如,过去一个动画的每一帧展开 ,都需要在 Java 层和 C 层之间来回传递四次信息;而现在 ,Java 代码可以直接与底层 C 代码「对话」,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巨大消耗。这种融合编译带来的效率提升,远非局部优化所能比拟。

这项技术的命名也颇具深意 。「繁星」这个词 ,寄托了团队的愿景。周海涛解释说,他们希望系统里数以亿计的每一行代码,都能像夜空中的繁星一样 ,被极致地优化,各自闪耀出最亮的光芒。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苹果 iOS 向来被认为是系统流畅的天花板 ,即使在非数码人群心中,这个认知也深入人心,而繁星编译器则是试图打破 iOS 对于「流畅」的唯一解释权 。

周海涛认为 ,苹果之所以流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封闭生态带来的垂直整合优势:从芯片、操作系统到开发语言(Swift),都由自己掌控 ,并统一使用 LLVM 这套高效的编译工具链 ,天然就不存在安卓的「翻译墙」问题。

OPPO 所做的,正是在一个非原生 、开放的平台上,通过极其高超的软件工程技术 ,强行打通了 Java 到 LLVM 的链路,实现了苹果那样的「闭环」优化路径。这无异于周海涛口中「开着飞机换火箭引擎」的壮举,是在不脱离安卓生态的前提下 ,赢得「鱼与熊掌兼得」的优势 。

03

三年豪赌:走完谷歌的未竟之路

对 Android 系统架构「开刀」,如此底层的变革,即使是对于 OPPO 这样的一线手机大厂来讲 ,显然也绝非一日之功 。

据周海涛透露,繁星编译器项目从立项到成熟,整整花费了三年的时间 ,背后是一个由十几二十位顶尖编译器专家组成的核心团队,以及整个专项团队的大量资源投入。

这段漫长的研发历程中,其实 Google 作为 Android 的发源地 ,其实也曾在这一技术路线上做出探索:在安卓发展的早期 ,谷歌内部其实有过两条路线之争。其中一个团队的方向,就与今天繁星编译器的理念不谋而合 。但最终,出于上市时间和生态兼容性的考虑 ,另一条更具通用性的技术路线「赢得了赛马」。一旦整个安卓生态在这条路上建立起来,谷歌作为平台维护者,就很难再掉头进行如此颠覆性的改变。

这恰恰是典型的「创新者窘境」:作为平台所有者 ,谷歌的首要任务并不是「流畅」,而是保证生态的稳定和广泛的兼容性,任何底层的巨大变动都牵一发而动全身 。

而 OPPO 作为设备制造商 ,其核心目标是让自己的手机体验优于对手,因此有更强的动力去进行高风险、高回报的底层创新,以构筑差异化的竞争壁垒。这种商业模式和战略动机的差异 ,为 OPPO 创造了绝佳的机会窗口。

更让这项技术显得难能可贵的是,繁星编译器给用户端带来改变的同时,对整个应用生态的开发者完全「无感」 。「无需三方适配」 ,这是繁星编译器最强大的特性之一。无论是微信、抖音还是其他应用 ,它们的开发者都不需要修改一行代码,就能直接享受到编译器带来的性能红利。这与行业里一些需要开发者专门适配新接口或新框架的底层优化方案形成了鲜明对比,保证了这项技术的普适性和即时性 。

04

从冰冷数据到温热感知

一项技术最终的价值 ,需要通过用户的实际体验来衡量。繁星编译器带来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根据 OPPO 提供的数据,最能体现日常体验的指标——在千元机上滑动微信信息流的帧率,从过去断断续续的 28fps ,一跃提升至接近满帧的 58fps 。

据更深层次的系统数据显示,整机负载平均降低了约 15%,应用启动流畅度提升 17% ,稳定性提升 28% 。而在最底层的核心接口(API)调用层面,性能平均提升幅度达到了惊人的 25% 至 30%。周海涛补充说,在业内 ,一款编译器能在底层带来超过 15% 的整体提升,就已经是了不起的突破。

为了进一步让外界感知到 OPPO 对这项技术的定位,OPPO 并没有选择在售价高昂的旗舰机上首秀 ,而是将其率先搭载于 OPPO A6 Pro 这样一款起售价仅 1799 元的大众机型上 。用于演示繁星编译器效果。

为了千元机用户的「流畅权」,OPPO 为安卓换了个「引擎」

这是一款芯片跑分仅有 40 万分左右的 A 系列手机——作为对比,今年的各家旗舰手机,跑分都已经快要突破 300 万大关。

这种「反其道而行」的做法 ,本身就是一次强有力的宣言 。在性能孱弱的硬件上实现流畅,远比让本就强大的旗舰机更快更难,也更能证明技术的含金量。这让「流畅平权」的承诺 ,从一句口号变成了一个用户可以亲手触摸到的现实。

此举也悄然重塑了 OPPO A 系列「耐用」的品牌内涵 。过去,提到「耐用」,人们想到的是物理层面的坚固:防水 、防摔、电池续航长。而现在 ,OPPO 将「耐用」的定义延伸到了软件层面。

为了千元机用户的「流畅权」,OPPO 为安卓换了个「引擎」

一部真正耐用的手机,不仅要能抵抗物理世界的磕碰 ,更要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实现「久用不降速」 。繁星编译器,正是实现这种软件层面耐用性的核心技术。通过这种方式 ,OPPO 试图引导消费者将关注点从冰冷的硬件参数表 ,转移到更关乎长久体验的软件优化上来,这无疑是在为自己打造一条更深、更宽的技术护城河。

05

结语:超越流畅本身的「技术平权」

在采访的最后,周海涛还与作者一起 ,回顾了繁星编译器的诞生之路 。

在一个硬件日趋同质化的时代,深耕软件和系统底层,正成为厂商建立核心竞争力的终极战场 。繁星编译器 ,正是 OPPO 在这条赛道上构筑的第一道坚固的「护城河」。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在访谈中,周海涛也展望了更远的未来:打通了统一的编译链路 ,意味着开启了无限的可能性 。下一步,结合 AI 大模型,实现真正个性化的「智能编译」——让系统学习每个用户的独特使用习惯 ,动态地为他们最常用的功能路径进行深度优化,这已经提上了日程。甚至,在访谈中被激发出的一个新想法是 ,未来可以与联发科等芯片厂商进行更深度的协同设计 ,在繁星框架内为特定芯片进行「特调」,以压榨出更高的硬件能效。

这场始于「突突车」的「流畅探索」,最终诞生了一次对安卓架构核心的重塑 。某种程度上也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最顶尖的技术突破 ,往往源于为最普通的人解决最基础的问题。

当 OPPO 决定为大众机型的流畅体验负责到底时,他们也为自己赢得了通往未来的 、最坚实的一张门票。因为,当夜空中的每一颗「繁星」都被点亮 ,整个星系的璀璨,便指日可待 。

本文来自作者[仍红会]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xinwen/202509-42672.html

(3)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仍红会
    仍红会 2025年09月23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仍红会”!

  • 仍红会
    仍红会 2025年09月23日

    希望本篇文章《为了千元机用户的「流畅权」,OPPO 为安卓换了个「引擎」》能对你有所帮助!

  • 仍红会
    仍红会 2025年09月23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仍红会
    仍红会 2025年09月23日

    本文概览:作者|张勇毅编辑|郑玄几乎是伴随着智能手机十余年前确立「人类最重要智能终端」地位的那时起,手机业界就已经形成一条不成文的共识:「旗舰机才配谈流畅」。这种从行业深处诞生而来的共识...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