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于2025年11月10日在巴西举行,在此之前 ,最新版的《全球临界点报告》也已经发布,更新了全球科学界关于气候变化影响的最新认识。对于牵涉面最广的冰冻圈,报告指出 ,一些地方不可逆转的临界点可能早就越过了。关于格陵兰和西南极的冰盖,也有较充分的证据表明,自从全球变暖达到1摄氏度起 ,它们就已经处在风险之中了 。根据大会主席在报告中的介绍,加快落实《巴黎协定》是本届气候变化大会的其中一个主要的目标。
温度稍降,冰川翻倍
而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诸多研究表明 ,即使世界各地按照《巴黎协定》,将全球的平均升温幅度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1.5摄氏度或2摄氏度以内,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些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包括一些地方冰川消融等,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循环产生干扰。至于这种影响的具体量级有多大,相关的数据却并不多,因为这类关于未来的长远评估 ,要考虑的不确定性因素十分庞杂 。在这方面,2025年5月,多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 ,为全球冰川未来可能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一系列可供参考的数据。
雪山下冰川融水形成的河流。视觉中国|图
根据模拟推算,按照当前一段时间内全球平均温度大约比工业化前高1.2摄氏度的气候状况,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 ,那么将来即便温度不再升高,最终也会导致全球冰川总量相比2020年的水平减少近40%,相应地 ,也会造成全球平均海平面因此上升超过110毫米 。这些数据是基于多种先进的冰川演化模型得出的,且并不包含南极和格陵兰等冰盖的情况,这意味着全部的冰川损失量在推动海平面上升方面要远大于研究所估算的。
这种不完整的估算更主要的意义在于 ,可以更好地对比近期不同升温条件下冰川保存量的差距,为当下冰川保护相关的预期政策管理目标提供可量化的科学证据。比如,研究还发现,当《巴黎协定》的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 ,全球升温稳定在1.5摄氏度,那么最终的冰川损失量预计会升高到47%,仅剩约一半 ,如果目标得到基本落实,升温在2摄氏度,那么这一损失比例的数字会进一步升高到63% ,两种情形对应的海平面上升幅度分别达到138毫米和190毫米 。
但是,如果没能落实《巴黎协定》的目标,按照当前的气候政策承诺 ,到本世纪末,也就是2100年,全球气温将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2.7摄氏度 ,这将导致全球冰川最终损失76%,仅剩24%,海平面升高达到230毫米。与全球变暖1.5摄氏度的情形相比,这种目标得到较好落实之后的冰川保存量将是当前政策下的两倍。虽然温差仅有1.2摄氏度 ,但巨大的冰川消融后果方面的差距,更加凸显了当下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的意义 。
温度可降,冰川难回
“我们的研究表明 ,全球变暖每减少0.1摄氏度,就能保护今天除两个冰盖之外的约2%的冰川,这意味着即使是小幅减缓变暖 ,也会产生真正的影响。”参与这项研究的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大气与冰冻圈科学系研究人员莉莲·舒斯特(Lilian Schuster)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除了造成海平面上升外,冰川的消失还会影响淡水供应 ,加剧冰川有关的灾害,并冲击山地生态系统和旅游业。这些长期变化将影响各地区和几代人,凸显出实施雄心勃勃的全球气候政策的紧迫性。 ”
她介绍 ,在喜马拉雅山或中欧等地陡峭的山区,大多数冰川的变化将在未来几十年到一百年内发生,而高纬度较平坦的地区还需要好几个世纪才能完全对此做出反应 。一些冰川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我们现在能够限制进一步变暖 ,那么大部分剩余的冰还是可以保存下来的。
在这方面,最有希望的就是亚洲南部、中部,以及新西兰等地的一些冰川 ,因为这些低纬度地区的冰川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崎岖山地,具有海拔纵深,虽然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受到全球变暖的冲击 ,但是因为海拔跨度广,气候变暖后可以往海拔更高的地方回撤,因此按照当前的气候情况 ,这些地方的冰川损失比例相对较低。相反,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北极地区、斯堪的纳维亚等部分地方,因为海拔范围更小 ,所以未来不管变暖情况是否加剧,这些地方的冰川都将遭受重大损失 。
这也反映出不同地区的冰川对于温度升高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对当前预计冰川损失比例相对较低的低纬度高山地区,小升温就有大不同,未来会更明显地受到气候政策的影响。而对于目前很多冰川消融预计更严重的地方 ,相关敏感程度更低 。总的来看,当温度升高3摄氏度之后,再往上升 ,对冰川损失量的影响也不大了,因为已经没有太多可以再失去的了。总的冰川损失比例从3摄氏度时的77%,到4摄氏度时的86% ,再到5摄氏度时的91%,冰川反应对温度不再那么敏感,转成了非线性的关系。
而早期温度方面的关键临界值 ,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些冰川消失的进程短时间内是不可逆的 。莉莲·舒斯特最近开展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一旦超过了1.5摄氏度 ,比如触及3摄氏度,那时即便再退回1.5摄氏度以下,相比持续稳定在1.5摄氏度的情形,也会导致全球冰川总量在未来几百年多损失10%以上。相关研究2025年6月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 ,提醒人们温度虽然有可能上下变化,但冰川的损失在几代人的时间尺度内难以恢复。
温度不降,干旱洪水
这涉及冰川演化的滞后性 ,因为体量大,即使温度改变开启了相应进程,冰川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新的平衡 。根据最新的多模型模拟推演 ,当《巴黎协定》的目标得到很好落实,全球升温稳定在1.5摄氏度时,冰川总量也需要大概一千年的时间才能与这个变暖水平达成新的平衡。特别是在亚南极和南极的岛屿 ,估计八百年也只能完成进度的八成,而对于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最快约20年就能达到这一进度 ,当然,如果变暖幅度更大,所有这一切的进度也会相应加速。
但无论损失的节奏如何,最后失去的都绝不只是冰川。因为随着冰雪消融扰动水循环 ,赖以存在的水资源 、渔业资源、水力发电,乃至文化遗产等,都会受到冲击 ,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影响 。莉莲·舒斯特还介绍,根据现有的研究,随着全球气温上升 ,海洋温度升高,洪水和干旱的强度与频次也随之增加。因此,一些沿海地区和岛屿将面临更严重的洪灾和流离失所的问题 ,而随着降水模式的转变,热带和干旱的内陆地区将遭受更严重的热浪和干旱的侵袭。
要想缓解全球变暖,在当前的局面下 ,世界各地加快落实《巴黎协定》,正是刻不容缓的应对举措 。2025年恰逢该协定达成十周年,也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冰川保护年。通过这样的设置,主要就是为了提高人们对保护冰川的认识 ,使人们了解到,作为水循环关键组成部分的冰川,其当前的加速消融正对人类的环境和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保护全球冰川唯一现实可行的途径 ,就是解决其消融的根本原因: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减少导致全球变暖的排放,是减缓冰川退缩及更广泛气候影响的关键。”莉莲·舒斯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除了气候政策的落实外,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选择更环保的交通工具等方式参与冰川保护,同时以自身实践帮助全社会凝聚更多保护的共识。
南方周末记者 王江涛
责编 朱力远
本文来自作者[巧奕诺]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wiki/202511-5913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巧奕诺”!
希望本篇文章《冰川保护:小升温就有大不同》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于2025年11月10日在巴西举行,在此之前,最新版的《全球临界点报告》也已经发布,更新了全球科学界关于气候变化影响的最新认识。对于牵涉面最广的冰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