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二十年,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开幕!但这些缺席的国宝去哪了?

地球是一个奇迹 文化|埃及 在备受期待的埃及新博物馆——大埃及博物馆里,你找不到卢克索西翼方尖碑的身影。这尊方尖碑由埃及赠予法国,如今仍矗立在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上。| 国家地理...

耗时二十年	,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开幕!但这些缺席的国宝去哪了?

地球是一个奇迹

文化|埃及

耗时二十年,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开幕!但这些缺席的国宝去哪了?

在备受期待的埃及新博物馆——大埃及博物馆里,你找不到卢克索西翼方尖碑的身影 。这尊方尖碑由埃及赠予法国 ,如今仍矗立在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上。| 国家地理图片集

耗时二十年,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开幕!但这些缺席的国宝去哪了?

历经二十余载筹备,期间波折不断 ,大埃及博物馆(Grand Egyptian Museum)终于在11月1日于开罗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的展厅内,珍贵文物琳琅满目,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雕像 、胡夫时期的古代皇家船只 ,以及来自图坦卡蒙陵墓的5000件珍宝皆陈列于此——这是自该陵墓被发现以来 ,这些珍宝首次实现集中展出 。

然而,众多同样具有重大历史与考古价值的埃及文物,却并未出现在大埃及博物馆中。无论是被外国军队在埃及掠走、偷偷运出边境 ,还是依据“文物分割制度”被索取,大量文物最终落入前殖民国家手中,如今散落在全球各地的博物馆里 ,供人观赏。

下面为大家介绍7件无法在大埃及博物馆见到的珍贵埃及文物,以及文物返还支持者希望它们回归故土的原因 。

1.罗塞塔石碑

现存地点: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1799 年,拿破仑的士兵发现罗塞塔石碑时 ,便意识到这是破译象形文字的关键。这块桌面大小的花岗闪长岩石碑上,清晰刻有三种文字:古希腊文、象形文字与世俗体文字。

“就像‘民主’一词的词根,世俗体文字是古埃及普通人日常使用的文字 , ” 美国埃及学家鲍勃・布里尔(Bob Brier)解释道 。他是长岛大学的高级研究员,还撰写过10多本关于古埃及的著作 。

在这一重大发现之前,不少学者都认为象形文字只是单纯的表意符号。但石碑上其他文字的存在 ,彻底推翻了这一观点。

虽说罗塞塔石碑上的文字内容本身并无特别之处(是神庙祭司为感谢国王降低赋税而发布的公开致谢文) ,可它的意义却极为深远 。

耗时二十年,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开幕!但这些缺席的国宝去哪了?

罗塞塔石碑或许是埃及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正是它破解了象形文字的密码。然而 ,这块石碑被运往英国,如今仍在伦敦公开展出。| 国家地理图片集

“人们花了20年时间才破译出石碑上的文字,而就在那一刻 ,古埃及的历史大门彻底被打开,” 布里尔表示 。在他眼中,这件文物堪称 “埃及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

不过 ,布里尔提到,当时的埃及“就像美国西部荒野,探险家可以随意拿走自己想要的东西 ”。法国将军雅克・弗朗索瓦・梅努(Jacques François Menou)将石碑视作自己的私人财产 。但英国人并不同意 ,“最后他们用枪指着梅努,要求他交出石碑,” 布里尔补充道。

1802 年 ,罗塞塔石碑开始在大英博物馆展出。19世纪时 ,游客还能随意触摸这块没有保护罩的石碑 。尽管埃及一直努力争取让石碑回归,可直到现在,它依旧留在大英博物馆。

2.卢克索方尖碑

现存地点:法国巴黎协和广场

如同如今分别矗立在纽约与伦敦的“克利奥帕特拉方尖碑”(这是一对被分开的方尖碑) ,巴黎的卢克索方尖碑也是一对独特方尖碑中的一根。“几乎所有新王国时期的神庙前,都会立有一对方尖碑, ” 布里尔说道 。

卢克索神庙至今仍矗立在尼罗河东岸 ,每年数百万游客都会留意到一个明显的空缺:“那里如今只剩一根方尖碑,孤零零的,仿佛在思念自己的‘兄弟’ ,” 布里尔说 。他曾撰写《克利奥帕特拉方尖碑:埃及失落的方尖碑》。

这两座有着3000年历史的红色花岗岩巨石,对拿破仑而言象征着胜利。不过,他并未去掠夺这对方尖碑 ,因为当时埃及的实际统治者穆罕默德・阿里帕夏(Muhammad Ali Pasha)在1829年将它们赠予了法国 。

但问题在于,“搬运方尖碑难度极大 、成本也很高,所以法国人最终决定只运走一根 ,” 布里尔解释道。作为回礼 ,法国送给埃及一座开罗城堡时钟,这是埃及第一座公共计时时钟,可它很快就坏了 ,而且175年间都没能修好。

3.丹德拉黄道带现

存地点:法国巴黎卢浮宫

两千年来,祭司们抬头就能看到哈索尔神庙天花板上的丹德拉黄道带 。它是为纪念奥西里斯而建,约公元前50年由克利奥帕特拉下令打造 ,这块8英尺宽的浅浮雕是已知最古老的星图之一,展现出文化的奇妙融合。

“它融合了古希腊与古埃及的思想,涵盖宗教、科学、技术等领域 ,诞生于古埃及最后一个王朝, ” 开罗美国大学的埃及学教授萨利玛・伊克拉姆(Salima Ikram)表示。她还补充道,自然地 ,“任何见过它的人,都会对它心生向往 。 ”

丹德拉黄道带是一幅可追溯至公元前50年左右的星图,1821年从埃及南部的哈索尔神庙被拆走 ,随后运往法国。如今 ,它被陈列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中。| 国家地理图片集

它究竟是如何去到巴黎的?说法各不相同 。官方说法是,1821年法国人在获得埃及官员许可后,将其取走。而另一些说法则称 ,文物盗贼克劳德・勒洛兰(Claude Lelorrain)带着炸药,前往卢克索以北40英里处的哈索尔神庙,把黄道带拆了下来。

“他们在埃及最美丽的神庙之一 ,直接用炸药炸开,将它劈成碎片,” 埃及学家劳拉・拉涅利(Laura Ranieri)说道 。她是“鲜活古埃及”组织的创始人 ,该组织致力于向游客普及埃及复杂的历史 。

不管过程怎样,这些碎片最终被运到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八手中。当时路易十八仍对法国失去罗塞塔石碑耿耿于怀,他花费15万法郎(在当时是一笔巨额资金) ,将黄道带安装在皇家图书馆里。

一个世纪后,它被移至卢浮宫 。拉涅利表示,她带的旅行团游客 ,总会被这块砂岩纪念碑上精美的细节所震撼 、吸引。而哈索尔神庙则安装了一个复制品。

4.塞提一世石棺

现存地点:英国伦敦约翰・索恩爵士博物馆

在伦敦三座相连联排别墅的昏暗地下室里 ,存放着一件1817年无人问津的文物:塞提一世(Seti I)的石棺 。塞提一世是古埃及重要的法老,死于公元前1279 年,被安葬在帝王谷中一座最深、装饰最华丽的陵墓内。

“意大利挖掘者乔瓦尼・贝尔佐尼把它从埃及带回英国 ,本以为大英博物馆会买下它,可他们却愚蠢地拒绝了, ” 伊克拉姆说。相反 ,1824年,这件有着3200年历史的无价石棺,以2000英镑(相当于如今的25万美元)的低价 ,卖给了古怪的收藏家约翰・索恩爵士(Sir John Soane),他将石棺藏在了自己的地窖里 。这座别墅至今仍保持着1837年索恩去世时的模样,并被改建为博物馆 ,馆内摆满了各种奇特的藏品,但没有一件能比得上这件石棺。

耗时二十年,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开幕!但这些缺席的国宝去哪了?

埃及法老塞提一世的石灰岩石棺 ,目前陈列在伦敦约翰・索恩爵士博物馆的墓室展厅中。这件石棺由半透明的雪花石膏雕刻而成 ,表面还装饰着蓝色颜料——将光源放入石棺内部时,整具石棺会发出一种诡异的光晕 。| 国家地理图片集

“它是用半透明的雪花石膏雕刻而成,上面还装饰着蓝色颜料 ,” 伊克拉姆介绍道,“所以要是在里面放上一盏灯,整个石棺都会发光 ,蓝色的图案看起来就像在动一样。”1825年,索恩举办了一场为期三天的观赏派对,900名游客亲眼目睹了石棺那诡异的发光景象。

5.纳芙蒂蒂胸像

现存地点:德国柏林新博物馆

1912 年 ,德裔犹太考古学家路德维希・博尔夏特(Ludwig Borchardt)在挖掘被摧毁的都城阿肯那顿时,发现了一张女性面孔 。“那正是纳芙蒂蒂本人,面部朝上 ,保存完好, ”拉涅利说道 。她最初之所以进入埃及学领域,正是因为这位神秘的王后——她甚至可能曾以法老的身份统治过埃及。在她的继子图坦卡蒙继位后 ,纳芙蒂蒂的形象被刻意损毁。

博尔夏特能得到这件完好无损的珍贵文物 ,是因为他故意淡化了它的价值与重要性 。“博尔夏特谎称它是用石膏(其实就是普通灰泥)制成,而非珍贵的石灰岩——当时的法律规定,石灰岩文物必须留在埃及 ,”拉涅利解释道。博尔夏特的挖掘日记中,有一条关于这件胸像的记录故意写得模糊不清:“无法用文字描述,必须亲眼所见。”

耗时二十年	,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开幕!但这些缺席的国宝去哪了?

1912年,德国考古学家路德维希・博尔夏特发掘出了这尊彩绘石灰岩石像——它刻画的是神秘王后纳芙蒂蒂,这位王后甚至可能曾以法老的身份统治过埃及 。| 国家地理图片集

耗时二十年	,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开幕!但这些缺席的国宝去哪了?

游客们正在德国柏林的新博物馆参观纳芙蒂蒂胸像。博尔夏特发现这尊胸像后,便将其带回了德国——此后,埃及一直试图让这件文物回归故土。| 国家地理图片集

八年后 ,纳芙蒂蒂胸像开始在柏林展出 。这件18英寸高、重20公斤的胸像,戴着一顶高耸的平顶假发,假发上手工绘制着鲜艳的埃及蓝 ,还装饰着红金相间的丝带。埃及人立刻展开谈判 ,希望收回纳芙蒂蒂胸像,1929年时差点就成功了,可最终该协议被希特勒否决。

如今 ,纳芙蒂蒂胸像在新博物馆拥有专属展厅,每年有50万游客前来参观 。拉涅利称它是 “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品之一 ”。

6.塔尔坎裙装

现存地点:英国伦敦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馆

1913年,塔尔坎裙装在塔尔坎墓地被发现。该墓地是一座大型古墓葬群 ,位于开罗以南40英里的尼罗河畔 。起初,这件裙装被当成一块破布,在伦敦大学学院的一个箱子里尘封了60年 。

2015年 ,经过碳定年法检测,这块“破布”被证实已有5000多年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机织服装。

耗时二十年,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开幕!但这些缺席的国宝去哪了?

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机织服装——塔尔坎裙装 ,目前陈列在伦敦的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馆。长期以来,这件裙装都被认为只是一块破布,直到2015年经过碳定年法检测 ,它真正的历史价值才得以显现 。| 国家地理图片集

耶鲁大学埃及学家 、复古时尚爱好者科琳・达内尔(Colleen Darnell)指出 ,尽管年代久远,这件做工精良的服装保存状况却出奇地好:“裙装由三块布料制成,亚麻布料上精致的褶皱仍清晰可见。” 虽然它原本及地的下半部分已经遗失 ,但上半部分的V领和高腰设计十分经典,如今在任何一家H&M门店都能找到类似款式。

与其他留存下来的服装不同,这件约为2码尺寸的塔尔坎裙装 ,其重要性恰恰在于它对普通埃及人而言的“日常感 ” 。而且和我们穿过的旧衣服一样,它有着让人产生共鸣的特质:“腋窝处的污渍表明,这件衣服在当时确实有人穿过 ,”达内尔说。

如今,带着污渍的塔尔坎裙装被陈列在伦敦皮特里博物馆。该博物馆以英国考古学家弗林德斯・皮特里的名字命名,1883年 ,他设计出了 “文物分割制度”(partage system) 。这项制度本质上是外国挖掘者与被挖掘国之间“五五分成 ”文物的协议。1983年,埃及通过立法,最终废除了这一制度。

7.吉萨安克哈夫胸像

现存地点: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安克哈夫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王子兼维齐尔(相当于首相) ,因监督建造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而备受尊崇 。

1925 年 ,哈佛大学在埃及和苏丹开展为期40年的大规模考古探险时,发现了这尊安克哈夫胸像。“这是一尊殡葬胸像,原本应该放在他的陵墓中 ,以便他的灵魂得以重生, ” 伊克拉姆解释道。但对他的灵魂而言,不幸的是:根据文物分割制度 ,这尊胸像被分配给了美国考古学家乔治・赖斯纳(George Reisner),后来又被移交至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

耗时二十年,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开幕!但这些缺席的国宝去哪了?

古埃及第四王朝王子安克哈夫的胸像 ,目前陈列在美国波士顿的美术博物馆 。这尊胸像的珍贵之处在于其罕见的写实风格,1927年由埃及政府赠予了一位美国考古学家。| 国家地理图片集

安克哈夫胸像的重要性,在于其罕见的写实风格。“你能看到他的发际线后移 ,眼下还有眼袋,” 伊克拉姆说 。古埃及文化中,人们通常会对法老的形象进行美化 ,将其塑造成完美的神的模样 ,而安克哈夫胸像展现出的“普通感”则格外引人注目。

“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他是个真实存在的人, ” 伊克拉姆表示,“要是给他穿上西装 ,他看起来就像能立刻走在(纽约)第五大道上的普通人。”

尽管1927年埃及政府将安克哈夫胸像赠予赖斯纳,使其“合法”归属赖斯纳,但这背后也存在不光彩的政治交易 。当时 ,赖斯纳在大金字塔以东还发现了海特菲尔斯一世的陵墓——这座皇家陵墓保存完好,意义非凡。

那时法律已禁止掠夺陵墓,因此安克哈夫胸像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份“善意礼物 ” ,是埃及对赖斯纳“没有盗取陵墓文物”的感谢。

撰文:Rosemary Counter

编译:Arvin

校对:钱思琦

版式设计:钱思琦

耗时二十年,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开幕!但这些缺席的国宝去哪了?

点点,谢谢关注 。

伸出小手

耗时二十年	,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开幕!但这些缺席的国宝去哪了?

本文来自作者[寻凝]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wiki/202511-56510.html

(1)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寻凝
    寻凝 2025年11月07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寻凝”!

  • 寻凝
    寻凝 2025年11月07日

    希望本篇文章《耗时二十年,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开幕!但这些缺席的国宝去哪了?》能对你有所帮助!

  • 寻凝
    寻凝 2025年11月07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寻凝
    寻凝 2025年11月07日

    本文概览:地球是一个奇迹 文化|埃及 在备受期待的埃及新博物馆——大埃及博物馆里,你找不到卢克索西翼方尖碑的身影。这尊方尖碑由埃及赠予法国,如今仍矗立在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上。| 国家地理...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