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保时捷这三个字,几乎等于“性能+赚钱”的双重保证。
从1931年成立至今,靠着911系列和Cayenne的市场爆款 ,它长期拿着双位数的运营利润率,2022年IPO更是被投资者疯抢。
可2025年的财报直接打破了神话!
前九个月卖了21万多辆车,销售额跌6% ,运营利润率只剩0.2%,创下十多年来的低谷 。
一边是押注电动化的豪赌失败,一边是关税成本的猛然飙升。
保时捷正站在燃油车的“舒适区”和电动车的“未来区 ”中间进退两难。
电动化急刹车:27亿打水漂
保时捷对电动化曾经有多自信?
2024年还公开说要在2030年让纯电车型占销量的80% ,连定位高于卡宴的全新SUV K1,最初都打算只做纯电版 。
可市场狠狠泼了冷水,作为核心电动车型的Taycan ,2024年销量直接跌了49%,今年前九个月纯电车型占比也才23%,根本撑不起预期。
无奈之下 ,保时捷只能紧急“踩刹车”:推迟多款纯电车型发布,放弃自研电池的计划,甚至把K1改成先出燃油版和插混版。
这一调整代价惨重,光前三季度就计提了27亿欧元的减值 ,相当于把利润直接砍没了 。
问题到底出在哪?核心是摸错了消费者的脉。
2025年的调研显示,就算买新能源车,70%以上的人预算在20万以内 ,愿意为高价电动车买单的人少之又少。
保时捷的电动车型动辄七八十万甚至上百万,虽然Taycan能做到充电18分钟跑676公里,但消费者更在意的是价格和实用性 ,不是跑车级的性能 。
豪华车用户想要的“高端感”,目前电动化还没能完全替代,大家宁愿继续买燃油版911 ,也不愿为电动新品买单。
关税雪上加霜:7亿成本压顶
如果说电动化是“内伤 ”,那关税就是“外伤”。
特朗普政府今年宣布对欧盟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保时捷因为没在美国建厂 ,所有出口车辆都得扛这笔成本,全年预计多花7亿欧元 。
有意思的是,北美市场销量居然还涨了5%。
这看似矛盾的背后,藏着高端市场的韧性。
买保时捷的用户对价格没那么敏感 ,就算车企把关税成本转嫁到售价上,该买的还是会买。
但利润就惨了,销量涨的那点收入 ,根本不够填关税的窟窿 。
更头疼的是中国市场的滑坡。2024年保时捷在中国销量跌了28%,2025年前九个月又跌了26%。
要知道中国曾是它的重要增长引擎,现在不仅电动车型卖不动 ,连燃油车也受大环境影响 。
内外夹击下,保时捷只能启动收缩,计划在德国总部裁掉1900个岗位 ,可见压力有多大。
换帅救火:“老熟人”能扳回一局吗?
面对危机,保时捷找来了“老熟人 ”迈克尔·莱特斯救场,他明年1月就要正式接任CEO。
这人可不简单 ,在保时捷待过13年,亲手负责过Macan和Cayenne这些爆款项目,后来还在法拉利当过高管,在迈凯伦推动过混合动力超跑 。
可以说 ,他既懂保时捷的基因,又懂高性能车的电动化转型。
但迈克尔面临的难题不小。
首先得平衡燃油和电动,既要靠911、Cayenne这些燃油车“回血” ,又不能彻底放弃电动化,毕竟这是行业大方向 。
其次要控制成本,31亿欧元的一次性支出已经够肉疼 ,未来怎么优化电池供应链、避免重复投资,都是考验。
最后还得应对关税,是在美国建厂还是继续提价 ,选不好就会再踩坑。
其实保时捷的困境不是个例 。
宝马最近也下调了业绩预期,奔驰 、奥迪都在推迟电动化时间表,转而加码混动和燃油车。
这说明豪华车电动化不是“快进键” ,而是“慢工活 ”,得等消费者接受度、充电设施、成本控制都到位了才行。
结语
保时捷的2025年财报,像一记警钟砸在豪华车行业头上。
电动化是未来,但急着梭哈只会摔跟头 。
曾经靠燃油车赚得盆满钵满的巨头 ,如今要在“守旧”和“创新”之间找平衡,这比造一辆高性能跑车难多了。
迈克尔的上任能不能带保时捷走出低谷?
现在还不好说,保时捷的十字路口 ,也是所有豪华品牌的必经之路。
接下来它怎么走,不光车迷在看,整个行业都在等答案 。
本文来自作者[幼琴]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wiki/202510-5378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幼琴”!
希望本篇文章《保时捷利润暴跌99%!豪车巨头栽在电动化上?13年老臣回归能救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前言 保时捷这三个字,几乎等于“性能+赚钱”的双重保证。从1931年成立至今,靠着911系列和Cayenne的市场爆款,它长期拿着双位数的运营利润率,2022年IPO更是被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