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雷军:跟苹果的竞争会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界面新闻记者 | 伍洋宇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雷军的年度演讲已经成为他个人及其背后这家企业每年的例行功课。2025年的年份有些特别。因为它不仅适逢小米成立十五周年,并且在产品...

界面新闻记者 | 伍洋宇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雷军的年度演讲已经成为他个人及其背后这家企业每年的例行功课。

2025年的年份有些特别 。因为它不仅适逢小米成立十五周年 ,并且在产品发布的下半场,小米数字系列在高端化后首次跳序更名为小米17,全面对标iPhone 17系列。雷军说 ,这场改名行动是要重新表达敢于挑战世界第一的决心。

今年的主题是“改变”,雷军聊开了小米玄戒芯片和小米汽车背后的故事 。

2020年,小米造芯和造车的起点 ,同时也是小米创业十年的节点。雷军回顾称,团队中很多人觉得累,想停下来歇一歇 ,他发自内心理解这些想法 ,“我自己也觉得累。 ”

但停不下来的是,他转念一想,下一个十年 ,竞争只会更激烈 。

与此同时,外界有大量质疑、抨击和批评,称小米为“组装厂 、没有技术、只会营销” ,这些声音都使雷军严重疲惫和内耗。挣扎一番后,他决定还是要直面问题。

半年时间,雷军执行了四五十次复盘会 ,每次聚集七八个人,一聊就是四五个小时 。后来的结果外界已经知悉,小米官宣要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坚定从互联网公司走向硬核科技公司,并计划在未来五年投入1000亿用于核心技术研发 。

“要知道,2019年小米的研发投入仅为75亿 ,所以5年1000亿对于那个时候的小米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这份投入的价值是 ,雷军认为从那一刻起,小米开始重塑基因。

小米玄戒O1正式面世时,雷军曾剖析过它的来路 ,这次陈述的是未曾公开过的纠结和痛苦时刻 。

芯片项目启动后不久,小米遭遇历史上首次业务下滑,2022年营收骤降15% ,2023年继续下降3%,这是小米上一次创业危机都未曾经历过的低谷。于是内部质疑声开始涌现,“继续干芯片 ,会不会把公司拖垮? ”

这个想法可能是一个彻底的岔路口。此前小米松果已经在手机SoC芯片自研上跌过一跤,一旦再次放弃,小米或将失去市场信任 ,永远跟芯片业务失之交臂 。

破局的契机是一位高管提出,这笔账从商业角度上根本算不清,只能依靠创始人判断。

雷军当即问了所有人一个问题:假如现在放弃 ,小米十年后是会为账上多出几百亿而庆幸 ,还是为永远失去芯片而后悔?

这个以终为始的问题将小米造芯项目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造车的故事围绕小米SU7 Ultra征战纽北的故事展开 。

当前,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在纽北官方圈速榜上排名第三,量产车排名第19。

雷军回顾小米征战纽北的过程一波三折。受档期、天气等原因影响 ,团队从2024年10月9日一直等到28号,终于抓住了仅有一圈的机会,小米SU7 Ultra原型车最终创下了纪录 。

本质上 ,立项于SU7标准版阶段性研发突破之后的Ultra,是小米汽车团队试图把梦做得更大胆一些,对标保时捷。

对话雷军:跟苹果的竞争会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过去五年 ,手机高端化 、造车和造芯三座大山一度同时压在这家成立不过十年的公司身上。回头看三条路的成果,雷军在发布会前的问答视频中,用“我们运气真的很好”来笼统概括 。但实际上 ,它一路内化大量细小失败、如履薄冰走过这段日子,所幸结果都还不错 。

无论在演讲还是在会后采访中,雷军都多次提及外界对小米的误解 ,这是坐拥流量密码的小米所感受到的利刃另一面 ,也是过去五年来小米试图用行动和表达来扭转的局面。

至此,雷军年度演讲已经成为一场仪式感十足的公共对话,要找出过去一年乃至几年 ,有关个人与集体最闪亮或最晦暗的时刻,掰碎、抻长,构成一个能够走进消费者 、投资人等所有关注者内心的公司故事。

这已经成为其市场影响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其品牌形象、产品销量、高端化战略等各个维度都密切相关 。

年度演讲结束后,雷军接受了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再度谈论了对标苹果 、高端化战略 、国产技术应用、智能手机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等重要话题。

以下为采访实录 ,界面新闻略作编辑:

媒体:小米最新数字系列从小米16改名到小米17,你说小米要全面对标iPhone,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雷军:这一次我们从小米16改名叫小米17引起的舆情 ,也令我挺惊讶的。

我们的主要考虑是,小米做手机15年,很多人对小米有一些刻板印象 ,甚至那种看法很固执 ,但大家今天可能需要重新认识一下小米手机 。

小米手机这一代的产品力是跨代升级的,我觉得跟iPhone 17全系列相比,有很多地方都超越了。包括电池技术、屏幕技术 ,以及5年前我们就开始用VC均热板,还有很多计算 、空间堆叠,都有非常多的创新。

这是我们敢改名小米17 ,敢正面对垒的底气和勇气 。我们通过改名这个行动,是希望让大家重新认识一下小米手机,重新表达我们敢于挑战世界第一的决心。

媒体:前一段时间iPhone 17系列发布之后表现非常不错 ,你对小米17系列的预期是什么?长期来看,小米或者说国产手机与iPhone的竞争会有一个怎样的走向和态势?

雷军:苹果是一家非常伟大的公司,需要我们每一家公司都潜心学习。

这一次iPhone 17系列卖得非常好 ,网上的评价叫牙膏挤爆了,相对过去的iPhone往前迈了一大步 。讲实话在很多技术领域里面,小米17都领先了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有信心全面对标。

我相信这一轮小米17的销售也会超过预期 ,但是我们跟苹果的竞争可能还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苹果你会发现它是360度无死角,在每个领域里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我们现在可能是先找10个点突破,接着找20个点突破 ,然后一步一步覆盖更多的角度 。

媒体:小米17系列采用了国产新型红色发光主材,这种从材料端突破的创新模式,标志着小米在供应链自主化上进入了新阶段吗?

雷军:5年前我们就提出了要转型智能制造 ,要转型硬核科技公司。硬核科技公司的核心是能力驱动,它的能力不是赌机会,而是需要3年、5年、10年的持续投入 ,才能真正把事情做成。

整个中国的工业,这几年我是越来越有信心,我们早期都是应用创新 、场景创新 ,这是我们中国公司的长处 。接着我们开始到零部件级、芯片级的创新,还有越来越多材料级创新,就像红色发光主材 ,这是国产公司第一次做到OLED材料级别(的创新)。

媒体:过去五年从汽车到芯片 ,小米都是在高端上发力,感觉在摆脱日常或者中低端产品,这部分是怎么考量的?

雷军:小米15年前创办的时候 ,使命是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我进入制造业,就是想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方法推动科技的普及 。

但5年前 ,我们发现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了,这不是稀缺时代,而是到了产能过剩、大家希望进一步升级的阶段。经过反思以后 ,我们坚定提出了高端化战略,全面对标苹果。

所以总体说来,是5年前我们下定决心适应整个时代的需求 ,而高端化对科技引领和设计有特别高的要求,这就推动了我们坚持技术为本 、大规模投入研发的过程 。小米就是走了这么一段路。

媒体:2020年,小米高端化是从一场线上发布会开始的 ,当时有很多艰难的问题 ,包括供应链、销售等等,回头看,你觉得那是高端化战略最难的时候吗?五年过去 ,你认为小米做高端化的难度挑战是如何演进的?

雷军:回顾过去五六年时间,高端化遇到最大的压力还是2022年,就是我们受全球经济环境还有地缘政治的影响 ,2022年业绩下滑了15%,2023年又连续下滑了3%,对我们这么大一家公司 ,压力是巨大的。

高端化这几年,我们第一次搞的时候,刚开始也很紧张 ,结果没想到第一年就远超预期,大家觉得高端化好像很好干,但接着就掉到坑里 ,再一点点爬上来 。

走到今天 ,包括小米汽车在内,高端化还有很多经验和教训需要时间一点点学习。我觉得它是一个曲折前行的过程。

媒体:小米10尝试高端化转型之后,市场份额和ASP确实一度增加很快 ,但过去几个季度,整体国内手机市场的份额相对比较稳定,所以未来的3-5年 ,小米有没有找到促进智能手机销量增长的一条新路?

雷军:从全球来看,手机市场都是竞争特别激烈的市场,我自己觉得它的竞争难度超过了汽车 。

苹果、三星 、华为 ,都是这个星球上的科技巨头,竞争难度特别高 。中国市场也是我见过最离谱的市场,6个主要玩家市占率平均都在15、16个点 ,各领风骚两三个月,城头变换大王旗。

5家同行都是很了不起的公司,我从内心深处很钦佩这些公司的能力 ,在这么强大的同行压力下 ,我们早就放弃了速胜的可能性。

两年前我说不用着急,给他们提的目标是每年坚定增长1%的市场份额,能不能5年时间做到20%?

慢慢的我觉得小米最强大的是什么?是时间 。小米是长跑型选手 ,我觉得时间越长我们越强大。

媒体:小米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从高性价比开始往时尚科技转变了,你怎么看待这个变化?

雷军:15年前小米本身定位是一个极客品牌 ,为网络发烧友准备的。我们谁也没有想到小米有这样的成长速度,很快变成一个大众品牌 。成为大众品牌以后,其实我们是没有做好准备的。

五六年前我们所遇到的痛苦 ,也是因为成长很快,很多人对我们不了解,有很多的偏见 ,再加上还有很多事情我们自己也做得不好。

我们做了几个比较大的决定,推动高端化,让更多的高端用户认可 ,让更多的女性用户认可 。从今天来看 ,以小米汽车而言,接近半数都是女性,所以整个用户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就是5年前整个高端化推动的。

媒体:从造车到造芯,团队这几年遭遇的挑战是如何迫使你和团队产生颠覆性的认知转变的?

雷军:我非常庆幸的是,小米内部的决策文化是非常民主的。大家经常吵得死去活来 ,翻天覆地,我也蛮喜欢这个环境 。因为只有这样的决策环境,老板才不容易犯错误。

比如说要我一个人拍板 ,定制服务干了再说,但实际上我觉得他们反对是有道理的,全世界就没有一个大众品牌能把定制服务做好 ,因为很麻烦,稍微哪一点搞得不好,这都是超高端用户 ,肯定从头到脚把你骂个死去活来。

我也不觉得我已经说服了我们的团队 ,但小米有一个很包容的文化就是鼓励你去试,只要你说得明白,风险可控 ,你就先去试 。

媒体:小米汽车产能提升有什么进展?今年四季度的订单消化能够到达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雷军:小米汽车工厂的自动化率一直做得非常好 。我刚才公布说,我们在两个月20天的时间,整个YU7交付了超过4万辆。实话实说 ,离准车主的需求还有巨大的差距,但是我们会不断的努力合提升。

小米进入汽车行业到今天,满打满算不到一年半 ,我认为我们干的也还不错,但是离大家的需求和要求的差距还很远 。

不过我跟同事们说,高标准、高要求是好事 ,我们的确不要老觉得自己是汽车行业的新兵。

媒体:9月26号刚好是理想I6发布,你跟李想的关系也一直非常好,你最近跟他有什么交流吗?

雷军:谈到跟蔚小理的关系 ,我因为顺为和小米 ,有幸成为了蔚来 、小鹏的早期投资者,理想虽然我们早期没有投资,但是因为我们都是北京企业 ,也有很多的合作,而且实话实说,我也非常钦佩理想为整个新能源汽车做出的伟大贡献。

我认为大家低估了这个产品定义的价值 ,我认为理想开创了大空间增程SUV这条路 。不少的车厂都是摸着理想过河的,所以正好借这个机会,我再次向李想本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本文来自作者[惜凡]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wiki/202509-45333.html

(1)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惜凡
    惜凡 2025年09月27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惜凡”!

  • 惜凡
    惜凡 2025年09月27日

    希望本篇文章《对话雷军:跟苹果的竞争会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能对你有所帮助!

  • 惜凡
    惜凡 2025年09月27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惜凡
    惜凡 2025年09月27日

    本文概览:界面新闻记者 | 伍洋宇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雷军的年度演讲已经成为他个人及其背后这家企业每年的例行功课。2025年的年份有些特别。因为它不仅适逢小米成立十五周年,并且在产品...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