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席反华峰会,李在明心意已决,不到24小时,首尔率团到访上海

6月22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对外宣布,不会出席6月24日至25日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这是四年来,韩国首次在总统级别上缺席北约高层会议。而就在这条消息公布还不到24小时,韩国...

6月22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对外宣布 ,不会出席6月24日至25日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 。

这是四年来,韩国首次在总统级别上缺席北约高层会议。

而就在这条消息公布还不到24小时,韩国国会代表团迅速启程 ,飞往中国上海与杭州进行访问。

路线定得明明白白,重点看AI,看机器人 ,看未来科技 。

不出席反华峰会,李在明心意已决,不到24小时	,首尔率团到访上海

不出席反华峰会,李在明心意已决,不到24小时,首尔率团到访上海

乍一看像是一个外交“侧身 ” ,但实际背后的操作空间,可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前总统尹锡悦时期,北约峰会是韩国年年不落的例行公事 ,与美欧领袖同框,是外交牌面,也是“价值同盟”的例行宣示。

而现在新总统刚上任不到一个月 ,马上就做出“断联”的决定,自然格外惹眼,李在明给出的理由是“中东局势紧张 ”和“国内事务繁重” 。

看似合理 ,但也掩不住另一个真相:韩国政坛此刻风头正劲,李在明此举更多也是出于政治策略的需要。

他赢得总统大选,并非压倒性胜利。

目前 ,首尔政界政党格局胶着 ,联合内阁组建困难重重,国情院院长提名还被卡在在野党的手里 。

李在明如果此时出访,容易被反对派扣上“临阵脱岗”的帽子 。

特别是朝野之间对外交立场分歧巨大 ,“亲美 ”与“自主”之争早已不是秘密。

他如果照旧出席北约峰会,等于是给自己贴上“延续前任路线”的标签。

这对一个希望重塑中立形象的新总统来说,显然不划算 。

不出席反华峰会	,李在明心意已决,不到24小时,首尔率团到访上海

所以他干脆一刀切 ,彻底缺席,一方面避免正面碰撞,另一方面也向外界释放清晰信号。

对李在明来说 ,选择出席上海之行,远比远赴欧洲来得更有政治回报。

这趟访华行程也确实安排得极为精准,代表团带队的是韩国国会“韩中议员联盟 ”成员金太年 ,一行人锁定的重点企业是商汤 、华为、宇树科技 ,以及浙江大学 。

他们不只是去看设备,更是在谈一件敏感又关键的事,AI伦理标准。

随着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升温 ,算法安全、数据保护 、技术应用边界这些话题已不再只是企业内部议题,而是上升为国家政策层面。

韩国方面已在筹备《AI伦理监管法》,中方在多个城市已完成沙箱监管试点 。

代表团此行的一个核心目标 ,就是寻找中韩在AI法律和产业标准层面的对接机会。

与其说是考察技术,不如说是提前参与“亚洲标准 ”的谈判。

在这场大国角力中,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代表着未来规则的主导权 。

韩国清楚,与其在美方主导的标准体系中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在亚洲区域内寻找协同机会。

不出席反华峰会	,李在明心意已决,不到24小时,首尔率团到访上海

不出席反华峰会	,李在明心意已决,不到24小时,首尔率团到访上海

尤其是AI在医疗、城市管理、教育等民生领域的应用,涉及大量公民数据和国家安全 ,谁都不敢轻视。

而中国在AI规模化部署方面无疑走在前列,韩国希望借此机会深入理解,并参与未来的制度设计 。

这种考察内容 ,其实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经贸合作”,它背后隐藏的是对未来战略格局的押注 。

回看北约峰会这边,却还是那些陈词滥调。

6月24日 ,海牙的北约峰会如期举行。

北约秘书长吕特再一次将中国与“全球威胁”联系起来,在会上高调渲染“中国军力扩张 ”“对台湾动武风险”“中俄战略协调”等言论 。

中国方面迅速回应,驻荷兰使馆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 ,指责北约“通篇充斥冷战思维 ”,呼吁其“停止向外输出对抗与混乱”。

就在会议现场外,来自荷兰 、法国、比利时等国的抗议人群聚集在海牙市中心。

标语内容直截了当 ,反对北约扩军、反对涉华干涉 。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 ,李在明的“缺席”也显得更有分量。

不出席反华峰会,李在明心意已决,不到24小时	,首尔率团到访上海

吕特

他既没有公开站队,也没有正面批评,而是用“身体不在场 ”的方式避开所有政治陷阱。

从中方的角度看 ,韩国的这一转向也是一个积极信号 。

韩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尤其在半导体 、AI 、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大量合作空间。

过去几年,中韩关系因萨德事件、美韩联动而陷入低谷。

但今年开始 ,从地方政府交流到高层互动,双方的缓和迹象越来越明显 。

据韩联社报道,中方也在推进“韩中地方合作计划” ,包括邀请地方官员互访、推动企业园区共建等。

这些低调却持续的互动,为双方关系的回暖打下基础。

这次韩国代表团专程讨论AI伦理与应用协同,更是一次“制度层级”的试探性接触 。

与技术出口不同 ,这种合作不只是短期利益 ,更是未来规则的设计阶段 。

这背后的战略深意,不言而喻。

从韩国政坛的角度看,李在明也不是在搞“亲中牌 ”。

不出席反华峰会	,李在明心意已决,不到24小时,首尔率团到访上海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

他选择用议会系统派团 ,自己却按兵不动,这种“代位外交”方式极具巧妙性,既避开了被西方舆论指责为“转向中国”的风险 ,又成功释放出“愿意重建中韩合作 ”的信号 。

外交语言中,最有力的不一定是说什么,而是做了什么。

他用实际动作告诉中方 ,也告诉韩国国内的民众,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外交节奏。

也正是这种节奏,正在悄悄修复过去几年“过度倾美 ”造成的平衡断裂 。

当然 ,李在明并非不清楚美国在韩国安全上的地位。

他清楚朝鲜半岛局势仍不稳定 ,半岛和平机制远未成形。

但在大国博弈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他选择了一种更为灵活 、现实且低风险的路径 。

一边维持与美国的制度性合作,一边重新激活与中国的经济与技术通道。

中韩在AI伦理标准、芯片产业协同方面的共识 ,也将成为他未来外交牌局中的一张重要筹码。

不出席反华峰会,李在明心意已决,不到24小时	,首尔率团到访上海

接下来,还有美韩关税谈判,11月APEC峰会 。

李在明的“沉默”与“绕行” ,也许只是开始,他留给外界的,是一种可能性。

一个试图跳出大国夹缝、重新寻找外交主动权的可能性。

一个不站队 、不对抗 ,但也不退让的韩国版本“中间路线 ” 。

未来怎么走,还得看他下一步怎么落子 。

本文来自作者[采波]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wiki/202506-13839.html

(79)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采波
    采波 2025年06月28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采波”!

  • 采波
    采波 2025年06月28日

    希望本篇文章《不出席反华峰会,李在明心意已决,不到24小时,首尔率团到访上海》能对你有所帮助!

  • 采波
    采波 2025年06月28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采波
    采波 2025年06月28日

    本文概览:6月22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对外宣布,不会出席6月24日至25日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这是四年来,韩国首次在总统级别上缺席北约高层会议。而就在这条消息公布还不到24小时,韩国...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