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墓里出土2000多年前“房中术”,男女之事过于羞涩不敢公开

一份好心当国礼送出去的学术小册子,最后竟成了自家宝贝被别人抢先发表的引子,这事儿听着就透着一股子窝囊和憋屈。这桩文化“泄密”案,还得从1981年北京秋天的一场中日医学交流会说起...

一份好心当国礼送出去的学术小册子,最后竟成了自家宝贝被别人抢先发表的引子 ,这事儿听着就透着一股子窝囊和憋屈。

这桩文化“泄密 ”案,还得从1981年北京秋天的一场中日医学交流会说起 。

当时气氛好得很,大家客客气气 ,学术交流嘛,讲究个开放和气。

临走的时候,中方代表 ,也就是马王堆医学研究会的那几位学者 ,想着不能让日本朋友空手回去,就送了一份自己刚印出来的内部资料当礼物。

书名是《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竹简“养生方”释文》,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没加印多少,纯粹是圈子里同行交流用的 。

送礼的赤堀昭团长客气地收下了,估计当时谁也没把这本当回事。

可代表团里有个叫麦谷邦夫的学者 ,眼神可毒辣。

他翻开一看,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东西不简单 。

他可能没意识到 ,这份善意的礼物,在中国学者眼里,其实是一份还没到时候公开的绝密档案 。

就这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举动 ,一根长长的引线被点燃了。

中国古墓里出土2000多年前“房中术”,男女之事过于羞涩不敢公开

老祖宗埋在地底下两千多年的智慧,出土后又被自家人小心翼翼藏了好几年 ,结果却以这种方式 ,在异国他乡被率先公之于世。

要弄明白这事儿为啥这么敏感,得把时间往前倒十年 。

1971年冬天,湖南长沙东郊 ,解放军某个医院正在搞基建,挖防空洞。

工地上推土机轰隆隆地响,突然有工人喊停 ,说挖出来的土不对劲。

那土青灰色,黏糊糊的,像胶泥一样 ,当地人管这叫“白膏泥 ” 。

有好事的人拿火柴去点,嘿,居然冒出蓝幽幽的火苗 ,还带着一股怪味。

这怪事一层层报上去,湖南省博物馆的侯良先生一听,立马觉得地下有大东西。

考古专家的直觉告诉他 ,能用上这种土密封的 ,绝对不是一般人的坟 。

第二年,也就是1972年,抢救性发掘正式开始。

当考古队挖穿了厚厚的白膏泥和几万斤木炭层 ,撬开一号墓层层叠叠的棺材板时,在场所有人都傻眼了。

中国古墓里出土2000多年前“房中术”,男女之事过于羞涩不敢公开

棺材里躺着一具女尸 ,全身裹了二十层上好的丝绸,脸看得清清楚楚,皮肤按下去还有弹性 ,胳膊腿的关节还能稍微活动一下 。

法医检查后说,这位老太太死了起码两千一百年了,但整个身体保存得跟刚去世没几天似的。

她就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的老婆 ,辛追夫人。

一具“千年不腐”的古尸,这消息传出去,全世界都轰动了 。

可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 。

1973年底 ,考古队又在旁边的三号墓里有了新发现。

墓主是个三十多岁的男性 ,推测是辛追夫人的儿子。

在他的墓边箱里,放着一个做工精美的漆盒子,一打开 ,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全是帛书和竹简 。

那些丝帛薄得跟蝉的翅膀一样,竹简也是细细长长的一根根 ,上面的墨写的字还黑得发亮。

这简直就是一个埋在地下的汉代皇家图书馆。

中国古墓里出土2000多年前“房中术	”,男女之事过于羞涩不敢公开

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清理出来一数,总共十几万字 ,内容五花八门,从哲学老庄到天文历法,从治病药方到行军布阵 ,什么都有 。

很多书,比如《黄帝四经》,都是历史上只闻其名不见其物的孤本。

里头有篇叫《五星占》的 ,计算金星运行周期的数值 ,跟咱们现在用计算机算出来的,误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一个尘封两千多年的辉煌文明,就这么活生生地展现在了大家面前 。

可就在这堆宝贝里 ,夹着几卷让专家们特别头疼的东西。

三号墓出土的这批简帛里,有几篇文献,让当时负责整理的学者们感到非常棘手。

比如竹简上的《十问》 、《合阴阳》 ,还有帛书上的《养生方》和《天下至道谈》 。

这些书不是讲别的,就是非常直白、非常细致地在讲男女之间的房事。

这在古代有个专门的学名,叫“房中术 ”。

在汉代人看来 ,这事儿不光是为了生孩子和快活,更是一种能调和阴阳、养生保命的大道 。

中国古墓里出土2000多年前“房中术”,男女之事过于羞涩不敢公开

这些书也不是什么淫秽读物 ,态度严肃得很,跟现在的医学教科书差不多 。

里面详细讲了性生活里身体会有什么变化,该用什么姿势 ,有什么禁忌 ,怎么做对身体好,怎么做会伤身子。

《天下至道谈》里还总结了“七损八益”,清清楚楚列出了七种有害和八种有益的性行为方式。

这批东西一出土 ,那真是石破天惊 。

它说明咱们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对“性 ”这码事的看法,比后来几千年的人要开放 、科学得多。

可问题是 ,它出土的时间点不对。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社会风气还相当保守,“性”这个字是没人敢在公开场合提的 ,提了就是耍流氓,是精神污染 。

考古学家们当然知道这批文献的价值有多大,但他们更清楚 ,要是把这些内容直接公布出去,会惹来多大的麻烦。

所以,为了保护这批好不容易才重见天日的宝贝 ,整理小组的专家们碰了个头 ,定下了一条内部规矩:这几篇东西,先不公开,咱们自己人悄悄研究。

对外 ,一个字都不能泄露 。

中国古墓里出土2000多年前“房中术”,男女之事过于羞涩不敢公开

他们把那些文字一个一个抄录下来,但不敢做任何标点和注释 ,更不敢拿去发表。

于是,这份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性学宝典 ”,出土没多久 ,又被那个特殊的时代给“雪藏”了起来。

马王堆医书研究会的组长周世荣先生,花了几个月功夫,第一个把《养生方》的内容给整理明白了 。

到了1980年 ,研究会把这些初步成果印成了一本内部刊物,就是前面说的那本小册子,只给圈内顶尖的几个专家看 ,算是通个气。

所有人都觉得 ,这个秘密还能再捂几年,等社会风气再开放一点,大家能平常心看待这事儿了 ,再拿出来也不迟。

谁也没料到,一次再正常不过的国际交流,会把这个盖子给掀了 。

时间回到1981年 ,北京 。

当麦谷邦夫跟着代表团拿到那本《“养生方”释文》时,他作为汉学家的专业嗅觉立刻就起了作用。

在他眼里,这根本不是什么普通礼物 ,这是一把能打开汉代思想宝库的钥匙。

回到日本后,他没有受到任何国内那种社会环境的束缚 。

中国古墓里出土2000多年前“房中术	”,男女之事过于羞涩不敢公开

在他看来 ,学术成果就应该公开发表,让更多人研究讨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于是 ,他压根没跟中方打招呼 ,就把这批资料加上自己的注释和研究,迅速在日本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

文章一刊登,消息很快就传回了中国 。

这一下 ,国内的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全炸了锅。

那感觉,就好像自家地里刨出来的宝贝,自己还捂在怀里没舍得拿给外人看 ,结果一转眼,邻居不仅拿去展览了,还贴上了他自己的标签。

这不仅仅是学术成果被“截胡”那么简单 ,它刺痛了当时所有参与马王堆发掘和研究的学者的心 。

大家心里五味杂陈,有震惊,有恼火 ,更多的是一种说不出的憋屈。

这件事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很多人。

它让国内学界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 ,不光是把它从地里挖出来、锁在库房里就完事了 ,更重要的是得有底气、有能力去研究它,去解释它 。

一味地保密 、封存,在特定时期或许是无奈之举 ,但从长远看,只会把话语权拱手让人。

中国古墓里出土2000多年前“房中术”,男女之事过于羞涩不敢公开

这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过后 ,国内对马王堆简帛的研究工作明显加快了脚步。

那些曾经被视为敏感 、需要“缓一缓 ”的内容,也开始被正视 。

1992年,在马王堆汉墓发掘二十周年的时候 ,长沙专门开了一场国际学术大会,正式提出了“马王堆学”这个概念 。

又过了二十多年,到了2014年 ,七大卷本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终于出版。

这回,所有内容,包括当年那些“房中术”文本 ,一字不落地全部公开。

后来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女士也曾提到,她正是从马王堆出土的另一部医书《五十二病方》里关于“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尽服之 ”的记载中,获得了用低温提取青蒿素的关键灵感 。

当年那场“泄密 ”风波的核心人物麦谷邦夫 ,后来也多次来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与中国学者共同探讨马王堆简帛。

历史的尴尬,最终还是在学术的交流与开放中 ,慢慢被稀释了。

参考文献

傅举有, 陈松长. (1992). 马王堆汉墓文物. 湖南出版社.

中国古墓里出土2000多年前“房中术”,男女之事过于羞涩不敢公开

周世荣. (1980).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竹简“养生方”释文. (内部刊物).

裘锡圭. (2012).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 中华书局.

李零. (2004).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三联书店.

本文来自作者[安卉]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life/202511-55091.html

(1)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安卉
    安卉 2025年11月05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安卉”!

  • 安卉
    安卉 2025年11月05日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古墓里出土2000多年前“房中术”,男女之事过于羞涩不敢公开》能对你有所帮助!

  • 安卉
    安卉 2025年11月05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安卉
    安卉 2025年11月05日

    本文概览:一份好心当国礼送出去的学术小册子,最后竟成了自家宝贝被别人抢先发表的引子,这事儿听着就透着一股子窝囊和憋屈。这桩文化“泄密”案,还得从1981年北京秋天的一场中日医学交流会说起...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