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多前 ,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停火刚刚生效。但在家庭的餐桌与坟墓之间,另一场漫长而残酷的等待仍在继续——那些被掳走、已确认遇害的人,依然没有完整归来 。
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哈马德城搜寻人质遗体时 ,从一条隧道中打捞出一个白色袋子,据说里面装着一具尸体
星期一,哈马斯宣布又移交了一具以色列人质遗体。以色列社会为之一振,希望终于能迎来那迟到的安息。很快真相揭晓:被交还的只是部分遗骸 ,且属于早在两年前被以军找回的死者 。希望再度崩塌。
对以色列人而言,尸体的归还不仅是情感与信仰的诉求,更是国家荣誉的延伸。对哈马斯而言 ,这些遗体是政治筹码。两方的拉扯,正在让停火的脆弱平衡摇摇欲坠 。
在特拉维夫,奥尔娜·纽特拉仍守着儿子奥默的照片。她的儿子是一名美籍以色列士兵 ,2023年10月7日被哈马斯掳走 、杀害,尸体从此下落不明。“我们需要那种具体感, ”她说 ,“只有看见、触碰,才算真正的结束 。”
周二,内塔尼亚胡下令重新空袭加沙 ,理由是以军在南部遭到袭击,哈马斯只交还遗骸碎片。哈马斯随即宣布,将延后移交另一名人质遗体。
在停火协议下,哈马斯本月初释放了20名在世人质 ,交换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同时交还15具遇难者遗体 。但哈马斯称,部分遗体仍埋于以军轰炸的废墟下,难以取出。以色列则指责对方拖延、威胁若不归还全部遗体 ,将恢复军事行动或限制人道援助。
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美国以色列双重国籍公民奥默·纽特拉的父母展示了儿子的照片
埃及工程队也已进驻加沙,出动挖掘机协助寻找人质遗体 。同一片土地上 ,巴勒斯坦家庭也在辨认以色列归还的尸体。对他们来说,等待同样残酷:加沙卫生部称,以方已归还195具巴勒斯坦遗体 ,仅75具被确认身份。以色列拒绝提供身份信息,也禁止将DNA检测材料带入加沙 。
21岁的奥默·纽特拉来自纽约长岛,志愿加入以色列军队。他在加沙边境服役时被俘 ,与战友一同遇害。纽特拉夫妇在美以两地奔走14个月,40次赴华盛顿请愿,一度相信儿子尚在人世。直到军方根据情报宣称他早已身亡,却无任何法医证据 。
“我们知道有一天会得到确认 ,但没想到是这样,”母亲说。父亲形容自己“用一只眼哭 、一只眼笑 ”——看着其他人质团聚,既是奇迹 ,也是撕裂。
心理学家、人质家属康复负责人叶赫涅博士表示,家属被迫面对一种“中断的哀悼”——他们两年未能见到亲人,如今只能面对残缺的遗体 。“有的只剩衣物 ,有的只是碎片。我们鼓励他们与遗体相处,哪怕只是触摸。”那是唯一能让悲伤落地的方式 。
同样的苦痛,也在加沙上演。按照停火协议 ,以色列每交还一具以方人质遗体,将释放15名巴勒斯坦死者。但尸体多为战斗中死亡者,身份模糊 ,家属常凭衣物辨认 。

在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传统中,死者应当“即日入土”。犹太律法《申命记》中写道,不可让尸体停留一夜。埋葬不仅是安息仪式,更关乎灵魂的完整 。以色列至今仍在寻回1965年被处死的间谍埃利·科恩 ,以及1986年失踪的飞行员阿拉德。2014年阵亡军官哈达尔·戈尔丁的家人也已抗议十一年。
“灵魂离开身体后仍在附近徘徊, ”一名参与犹太安葬协会多年的志愿者解释,“直到身体入土 ,灵魂才算完整。”
奥默的父亲说,他常重复一句话:“被害的人质,仍然是人质 。”在这个全民皆兵的社会 ,“我们不丢下任何一个人——无论生者还是遗骸。 ”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边界透视观点。
本文来自作者[乌雅露露]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life/202510-5419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乌雅露露”!
希望本篇文章《遗体迟归撕裂停火:以哈停战后的另一场煎熬》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两周多前,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停火刚刚生效。但在家庭的餐桌与坟墓之间,另一场漫长而残酷的等待仍在继续——那些被掳走、已确认遇害的人,依然没有完整归来。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哈马德城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