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特雷斯怒批“人间地狱”!加沙墓地住满人,以色列锁死援助门?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XY这片曾经是230万人的家园,如今,如今空气中充斥着广岛原子弹...

在阅读此文之前 ,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 ,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XY

这片曾经是230万人的家园,如今,如今空气中充斥着广岛原子弹13倍威力的混凝土粉尘!

空气里飘的也不再是地中海甜甜的水汽 ,而是呛人刺鼻的混凝土粉尘!

外界给这里起了一个冰冷的绰号:“全球最大露天坟场 ”。这个称呼 ,正在以一种超乎想象的方式,成为字面意义上的现实 。

古特雷斯怒批“人间地狱”!加沙墓地住满人,以色列锁死援助门?

古特雷斯怒批“人间地狱”!加沙墓地住满人	,以色列锁死援助门?

“家 ”是什么?是庇护!但在加沙,这个概念正在被一点点的抹除。随着超过20万吨炸药的倾泻——这相当于广岛原子弹威力的十三倍,近29万个家庭的住所被夷为平地 ,90%的建筑变成无法辨认的废墟。联合国卫星图像证实,加沙北部已经找不到一个完整的街区!

在以色列军方反复发布的“撤离令”下,近190万民众被迫踏上流离失所的旅程 。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搬迁 ,有时多达十几次,却发现无论逃到哪里,都可能遭遇轰炸 ,最终陷入“无处可去”的绝望。这片土地上,曾属于家的痕迹,只剩下钢筋裸露的骨架 ,和废墟中偶尔翻出的儿童尸体。

古特雷斯怒批“人间地狱	”!加沙墓地住满人,以色列锁死援助门?

古特雷斯怒批“人间地狱”!加沙墓地住满人,以色列锁死援助门?

当有形的家园不复存在,幸存者们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 ,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容身之所 。一个名叫泰西尔·奥贝德的流离失所者,在帐篷里向下挖了一个深坑 。他并非在寻找什么,而是在为家人建造一个新的“家”。坑里有台阶方便进出 ,中央甚至为最小的孩子挂了一个小小的秋千。

这个深坑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冬夜的严寒,也为了躲避随时可能降临的空袭 。这恰恰是“家”最原始的功能。然而 ,奥贝德自己却苦涩地形容,这个坑“像一座坟墓 ”。他夜夜无法安睡,因为他担心 ,如果附近遭到袭击,这个为了求生而挖的“家”,会瞬间变成埋葬他们全家的真实坟墓 。

古特雷斯怒批“人间地狱”!加沙墓地住满人	,以色列锁死援助门?

这种“家 ”与“坟墓”的恐怖的融合在一起 ,外部的庇护所失效,私人空间的最后边界。供水系统完全瘫痪,母亲们只能用受污染的水为孩子煮麦糊。电网的变压器早已爆炸 ,汗尤尼斯的糖尿病患者阿迪勒,眼睁睁看着救命的胰岛素因为冰箱断电而失效 。

当所有可以站立的地方,甚至人行道都挤满了流离失所的人们 ,当租一块地搭帐篷的费用都堪称天价时,生者还能去向何方?

答案令人不寒而栗:他们开始涌入死者的领地。

古特雷斯怒批“人间地狱”!加沙墓地住满人,以色列锁死援助门?

古特雷斯怒批“人间地狱	”!加沙墓地住满人	,以色列锁死援助门?

在代尔拜拉赫,一个名叫拉米的男子在墓地里搭起了帐篷,紧挨着冰冷的墓碑。他的全部家当 ,不过是一台风扇 、几条毯子和一个破旧的床垫 。他并非个例。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正被迫在汗尤尼斯等地的墓地里居住。

墓地,这个在任何文明中都用以区隔生死、寄托哀思、保持敬畏的神圣空间 ,如今功能被彻底倒置 。半岛电视台的记者辛德·胡达里在汗尤尼斯报道时指出 ,住进墓地是人们走投无路的选择,因为这片土地上,已经没有其他可用的空地了 。

古特雷斯怒批“人间地狱”!加沙墓地住满人	,以色列锁死援助门?

古特雷斯怒批“人间地狱”!加沙墓地住满人,以色列锁死援助门?

这里的场景荒诞而心碎。孩子们在墓碑之间追逐嬉戏,把这片沉寂之地当成了新的“乐园 ”。一个有12个孩子的父亲 ,拉米·穆斯莱,痛苦地表示,在坟墓之间抚养孩子 ,这种日复一日的心理折磨,甚至比战争本身更可怕 。他彻夜难眠,不是因为炮火 ,而是担心野狗和黄鼠狼会伤害睡在身边的孩子。

居民萨巴赫·穆罕默德感叹,墓地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神圣与尊严。这里没有水电,没有隐私 ,到处是污水横流 、饥饿的哭喊和绝望的呻吟 。她用一句沉痛的话为这一切做了总结:“在加沙 ,连死者的土地也成了生者最后的避难所。”

古特雷斯怒批“人间地狱”!加沙墓地住满人,以色列锁死援助门?

古特雷斯怒批“人间地狱	”!加沙墓地住满人,以色列锁死援助门?

尽管物理空间被毁灭殆尽 ,家园和圣地被颠倒,但加沙人依然在废墟之上,顽强地守护和重建着一种看不见的“象征空间 ”。他们用知识、记忆和艺术 ,在精神世界里重新确立“家园”的坐标,以此对抗存在的虚无 。

加沙95%的学校已沦为瓦砾,40万学童因此失学。但知识的传承 ,并未因此中断。在临时帐篷里,一个名叫穆罕默德的15岁少年,正用一块炭块 ,在捡来的水泥板上演算着数学公式 。他平静地说出了一句足以载入史册的话:“炸弹炸不毁π等于3.14159...”。这让人想起二战时在伦敦地铁站里坚持读书的学生,知识,在此刻成为一种超越物质、无法被炮火摧毁的精神空间。

古特雷斯怒批“人间地狱	”!加沙墓地住满人	,以色列锁死援助门?

记忆 ,同样成为锚定空间的坐标 。在拜特拉希亚镇,渔民侯赛因用被炸弯的钢筋和塑料布,搭建了一个临时的住所 。这片土地非同寻常 ,他的祖父曾在1948年于完全相同的位置搭起过帐篷。这种跨越代际的重合,不仅是一种巧合,更是一种无声的宣示。正如人类学家苏海尔所指出的 ,对巴勒斯坦人而言,离开即是永久的失去 。守住这片土地的记忆,就是守住家。

在绝望的叙事中 ,总有一些创造在闪光。侯赛因用一枚炮弹壳改造成花盆,在里面种下了一株天竺葵 。救援队在一块半吨重的水泥楼板下,发现了一本摊开的《一千零一夜》 ,书页旁,有用孩子笔迹写下的一行字:“我要去看大海”。在一面残存的墙壁上,还留有儿童画 ,描绘着一个被橄榄树环绕的美丽家园。这些微小的希望 ,在废墟之上构建了一个炸弹无法摧毁的精神家园 。

古特雷斯怒批“人间地狱”!加沙墓地住满人,以色列锁死援助门?

古特雷斯怒批“人间地狱	”!加沙墓地住满人,以色列锁死援助门?

战争以废墟和鲜血为基础 ,雨果的这句话在今天的加沙得到了最残酷的印证。当和平的橄榄树被烧成焦炭,当每平方公里承受的爆炸物密度超过德累斯顿轰炸的三倍,当西方政客试图将这一切模糊为“附带损伤”时 ,《日内瓦公约》禁止无差别轰炸居民区的条款显得无比苍白。

空间的坍缩与倒转,或许是文明倒退最危险的信号 。爱因斯坦曾预言,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将用石头和木棍战斗。当家园的定义已从砖石的堆砌 ,演变为烙印在血脉里的坐标和代代相传的记忆,当生者被迫与死者争夺最后的栖身之地,我们距离那个预言中的场景 ,或许只差一步之遥。

古特雷斯怒批“人间地狱”!加沙墓地住满人,以色列锁死援助门?

古特雷斯怒批“人间地狱	”!加沙墓地住满人,以色列锁死援助门?

然而 ,即便在坟墓之上 ,生命依然在寻找活下去的意义 。

正如巴勒斯坦诗人达尔维什所写:“在这片土地上,有值得我们为之而活的东西 。”

本文来自作者[寻凝]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life/202510-53769.html

(3)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寻凝
    寻凝 2025年10月27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寻凝”!

  • 寻凝
    寻凝 2025年10月27日

    希望本篇文章《古特雷斯怒批“人间地狱”!加沙墓地住满人,以色列锁死援助门?》能对你有所帮助!

  • 寻凝
    寻凝 2025年10月27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寻凝
    寻凝 2025年10月27日

    本文概览: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XY这片曾经是230万人的家园,如今,如今空气中充斥着广岛原子弹...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