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西安人,刚从江苏徐州回来,实在忍不住想说:对徐州5点印象

高铁驶出西安北站,我掐着秒表算距离,1100多公里,4小时04分,不少人对徐州的印象只停在课本里的“楚汉相争”。我想验证,这座城市除了典型的交通枢纽标签,还能不能给出别的答案。...

高铁驶出西安北站 ,我掐着秒表算距离,1100多公里,4小时04分 ,不少人对徐州的印象只停在课本里的“楚汉相争 ”。我想验证 ,这座城市除了典型的交通枢纽标签,还能不能给出别的答案 。4天后,我确认:答案比兵马俑更新鲜 ,也更直接。



我是西安人,刚从江苏徐州回来,实在忍不住想说:对徐州5点印象



抵达的第一晚我住在户部山脚。夜里十一点 ,小街仍在排队买地锅鸡外卖 。铁锅里咕嘟的声音盖住了行李箱的滚轮声,空气里是花椒辣油和炖汁的蒸汽 。我站在人群里,手机导航还没退出 ,老板已经抬手递水:“外地来的吧,先喝口,别被呛。”一句普通话带苏北口音 ,比导航更快教我找到城市坐标。


端着外卖盒走回青旅,我拆开塑料盖 。第一口饼子边缘焦硬,中心吸满汤汁 ,辣度先轻再冲。西安口味偏重 ,这锅菜却让我觉得新的层次被打开。我在徐州学到的第一课:炖法可以让辣味变得有节奏,而城市也能用节奏展示脾气 。



我是西安人,刚从江苏徐州回来	,实在忍不住想说:对徐州5点印象



第二天上云龙山。七点半,山腰雾比人多。石阶狭窄,迎面却不断有人热情让道:“先走先走 。”登顶观景台 ,云龙湖处在低处,城市天际线向两侧展开,像拉开折扇 ,看得见高楼也看得见塔吊。我突然意识到,徐州不刻意端出历史,而是把建设进度条直接贴在天边。


快哉亭里风大 ,手机信号却满格 。栏杆上一枚二维码,扫码能听苏东坡写亭子的原文配音,加上现代配乐 ,历史文本被读成5分钟短片。一旁两个学生自拍 ,把短片当BGM。传统和流行在同一条音轨里播放,这种并置感是徐州留给游客的第二重提示:旧不用退场,新可以即插即用 。



我是西安人	,刚从江苏徐州回来,实在忍不住想说:对徐州5点印象



下山直奔狮子山楚王陵 。兵马俑展厅灯光均匀,彩绘残存不多 ,却能看出红黑两色分区。讲解员说全国现存汉画像石约1万块,徐州占三分之一;这里同时保留了采石 、雕刻、封土、展示的完整链条。当文化遗存形成闭环,它就从孤立文物升级为完整产业 。


走出展厅已近中午 ,我在路边店点了地锅带子鸡 、一份烙馍。老板解释“带子 ”是用竹编小篮隔热;烙馍薄到能透光。我看着厨房里两口大锅同时翻滚,问他徐州菜为什么偏爱一锅到底 。老板只说:“时间,能把所有味道熬在一起。 ”这句话也适用于徐州:把交通枢纽 、工业基地、历史底色、大学城全部炖在一口城市大锅里。



我是西安人	,刚从江苏徐州回来,实在忍不住想说:对徐州5点印象



下午去徐州博物馆 。门厅中央的金缕玉衣被冷光照射,玻璃柜旁边触控屏可以360度旋转细节。再往里是数字穹顶 ,3分钟循环播放楚汉战争动画。孩子们坐在地上看打斗场面 ,大人则在旁边扫码看考古报告 。文旅产品既给孩子动画,也给成人论文,受众被分层服务 ,信息含量依旧完整。


第三天早晨六点,我跟着本地朋友去找饣它汤。小门脸里只卖两样:饣它汤和煎包 。汤底白,胡椒味直接冲鼻 。老板怕我吃不惯 ,先舀一小勺让我试温。喝下去,麦仁在齿间爆开,面筋吸汤后软却不碎。热汤入口那秒 ,我确认徐州最短的欢迎词其实只有两个字:开吃 。



我是西安人,刚从江苏徐州回来,实在忍不住想说:对徐州5点印象



上午穿回龙窝历史街区。青砖灰瓦之间插入咖啡店 、手作课堂、二层书吧。外卖快递小哥在石板路上穿梭 ,半分钟就消失转角 。路边老人用徐州话闲聊,当地年轻人随手回一句普通话,两种语系切换无缝。语言互通是社会磨合的低成本算法 ,徐州把它跑得很流畅。


第四天去淮海战役纪念塔 。塔前松柏静立 ,背后远处是一排正在封顶的住宅。纪念塔讲座里播放1948年的照片,展示屏旁边却是2023年的城市规划模型。历史与规划摆在同一室内,提醒参观者:记忆与目标需要同时被看见 。



我是西安人	,刚从江苏徐州回来,实在忍不住想说:对徐州5点印象



离开徐州前的最后一站是高铁站二楼平台。穹顶由三角格钢架拼成,灯光顺着钢梁向外延伸。我抬头看 ,有点像放大的汉画像石纹路,但更高更亮 。一趟趟列车进站,车门打开时能闻到空调风夹杂的轻微铁轨味 。徐州在用全国最快的列车 ,输送一个不急不躁的城市节奏,这是很反差但很成立的组合。


回到西安,我在家门口点了地锅鸡外卖。味道和徐州那一锅不一样 ,但我还是追着汤汁吃完饼子边 。吃完后才发现,徐州给我的深刻印象不是景点总数,也不是菜谱厚度 ,而是它用日常场景反复说明——历史可以并存 ,新事物可以并行,所有矛盾最终都能在一锅汤里找到中和温度。这座城市给出的结论:兼容不是口号,而是一顿顿饭和一次次对话组成的日常。


高铁会拉近千里距离 ,但只有味觉、步行和对话能让人真正进入城市 。下一次我还会坐那趟4小时04分的车,因为我想验证一句话:“当你能把陌生城市的汤汁喝到见底,你就和这座城市完成了最简单也最牢靠的连接。”


本文来自作者[衷子晴]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life/202510-51737.html

(3)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衷子晴
    衷子晴 2025年10月12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衷子晴”!

  • 衷子晴
    衷子晴 2025年10月12日

    希望本篇文章《我是西安人,刚从江苏徐州回来,实在忍不住想说:对徐州5点印象》能对你有所帮助!

  • 衷子晴
    衷子晴 2025年10月12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衷子晴
    衷子晴 2025年10月12日

    本文概览:高铁驶出西安北站,我掐着秒表算距离,1100多公里,4小时04分,不少人对徐州的印象只停在课本里的“楚汉相争”。我想验证,这座城市除了典型的交通枢纽标签,还能不能给出别的答案。...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