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男子反杀案,律师一句话问懵法官:天黑后,你还敢去现场吗

2025 年 11 月 13 日,山西省长治市中级法院内,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命案引发广泛关注。被告人申红良因持刀反击闯入家中的多名来访者,导致一人死亡、三人受伤,被检方以故意...

2025 年 11 月 13 日 ,山西省长治市中级法院内,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命案引发广泛关注。被告人申红良因持刀反击闯入家中的多名来访者,导致一人死亡、三人受伤 ,被检方以故意伤害罪提起公诉 。庭审现场,辩护律师一句 “恳请法官在天黑后亲赴案发现场看一看 ” 的请求,将案件争议推向高潮 —— 当防卫行为发生在漆黑的深夜 ,法律该以何种视角评判普通人的生死抉择?

案件溯源:一场由狗引发的深夜冲突

山西男子反杀案,律师一句话问懵法官:天黑后,你还敢去现场吗

这起被称为 “杀狗反杀案” 的悲剧,始于一次意外的宠物伤人事件。2025 年 1 月 30 日下午 3 点 ,申红良 10 岁的儿子申宇浩外出打水时,被同村村民郭勇刚家拴在路边的狗咬伤腿部。孩子情急之下将狗摔死,回家后告知父母实情 。申红良的妻子随即通过微信联系郭勇刚的姐姐协商赔偿事宜 ,却未能达成一致。

山西男子反杀案,律师一句话问懵法官:天黑后,你还敢去现场吗

夜幕降临后的 7 点 ,山西长治的村庄已陷入一片漆黑,仅有零星农户的灯光点缀夜色。申红良一家正在厨房围坐吃饭,院门外突然传来剧烈的砸门声与叫喊声 。赵某晖 、韩某、刘某伟三人以讨说法为由 ,要求开门未果后,竟直接破坏门窗玻璃,韩某更是一脚踹开了申家的大门 。

申红良与妻子、女儿闻声从厨房冲出 ,双方在昏暗的院子里爆发激烈争吵。邻居试图上前劝解时 ,郭勇刚的两名女儿也赶到现场加入争执,随后郭勇刚本人驱车赶来,与赵某晖等人一同围堵申红良一家。混乱中 ,肢体冲突骤然升级,申红良随手拿起客厅窗台上的单刃尖刀反击,刺中郭勇刚 、韩某等人 。当晚 ,郭勇刚因左股动脉多次被刺伤,失血过多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伤者均构成不同程度伤害。次日 ,申红良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庭审焦点:一份 “完美卷宗” 与真实现场的鸿沟

庭审中,检方指控申红良的行为构成防卫过当,认为其在冲突中使用刀具反击 ,造成一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超出了必要防卫限度;受害者家属则坚决否认正当防卫的成立,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 。而辩护律师李圣则坚持认为 ,申红良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核心依据直指案发时的特殊环境。

山西男子反杀案,律师一句话问懵法官:天黑后,你还敢去现场吗

“卷宗里的案发现场 ,是侦查人员在白天开启强光设备勘验的,每一滴血迹、每一件物证都清晰可辨,笔录经过反复整理 ,逻辑严密。 ” 律师在庭审中展示的现场照片显示,明亮灯光下的院子整洁有序,门窗破损痕迹一目了然 。但他随即播放的另一段视频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 案发时段的申家院子 ,仅靠屋内透出的微弱光线照明,院角堆放的杂物形成大片阴影,5 米外已难以分辨人脸特征。

律师的核心辩护观点 ,直指司法实践中根深蒂固的 “卷宗主义” 惯性。侦查人员在事后冷静勘验形成的书面材料,固然具备法律意义上的客观性,却无法复刻案发时的动态场景:申红良面对多名闯入者的围堵 ,在能见度极低的黑暗中 ,无法判断对方是否携带凶器,也无从知晓冲突会升级到何种程度 。“当普通人被他人非法侵入住宅,在恐惧与肾上腺素飙升的几秒内 ,法律能否苛求他做出精准、适度的防卫选择?” 律师的质问,让庭审陷入沉默。

为了让法官感知真实情境,律师不仅提交了案发时段的环境视频 ,更当庭恳请:“希望法官能在晚上 7 点,也就是案发同一时间,去申家院子站一站 ,感受那种伸手难见五指的黑暗,体会被多人围堵时的无助与恐惧。 ” 这一请求迅速引发舆论热议,被网友称为 “直击司法本质的灵魂拷问 ” 。

历史镜鉴:从昆山龙哥案到长治反杀案 ,防卫认定的司法演进

山西这起案件的争议焦点,让人自然联想到 2018 年的昆山龙哥反杀案 。当年,骑车人于海明在遭遇刘海龙持刀追砍时 ,捡起对方掉落的长刀反击 ,最终导致刘海龙死亡。案件初期,同样面临 “对方刀已掉落,为何还要追砍” 的质疑 ,这种以事后理性视角评判当事人应激反应的思维,与如今申红良案的争议逻辑如出一辙。

昆山龙哥案最终被认定为正当防卫,成为中国司法史上的标志性案例 。该案的判决传递出明确信号:法律应当代入普通人的视角 ,理解极端情境下的恐惧与应激反应,不能用 “上帝视角” 苛求防卫人做出完美判断。这一判决被视为司法对人性常识的回归,标志着正当防卫认定标准的进步。

时隔多年 ,长治反杀案再次将这一司法命题摆上台面 。从昆山到长治,两场案件的核心矛盾,本质上都是 “卷宗视角 ” 与 “当事人视角” 的博弈。律师恳请法官夜探现场的行为 ,与昆山案中司法机关对案发情境的全面还原一脉相承,背后是对司法共情的深切呼吁 —— 法律不仅需要冰冷的证据与条文,更需要触摸真实世界的温度与复杂。

司法共情:法袍之下的人性考量

在现代司法体系中 ,卷宗是案件审理的重要依据 ,但当卷宗呈现的 “静态真相” 与案发时的 “动态情境 ” 产生偏差,司法者的判断便需要注入更多人性考量 。山西长治的乡村夜晚,非法侵入的闯入者 、昏暗的光线 、围堵的人群、瞬间爆发的冲突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申红良做出防卫选择的背景。在这样的情境下,要求一个普通人保持法学专家般的冷静与精准,显然违背人性常识。

法官的法袍象征着理性与公正 ,但这并不意味着司法应当隔绝人间烟火 。律师请求夜探现场的深层意义,不在于能否完全复刻案发瞬间,而在于传递一种态度:司法者愿意走出明亮的办公室 ,去感受当事人所处的真实环境,去共情一个普通人在黑暗与恐惧中的本能反应。这种 “俯下身子” 的司法态度,正是法律赢得人心的关键。

法律的终极目标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当公民的住宅被非法侵入、人身安全遭受威胁时,防卫权的行使应当获得充分尊重 。山西反杀案的审理,不仅关乎申红良个人的命运 ,更关乎每一个普通人在极端情境下的权利边界 。

这场引发全网热议的案件 ,仍在等待最终的司法判决。当法律条文遭遇复杂的人性困境,当卷宗记录碰撞真实的现场情境,司法将给出怎样的答案?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来源:大城看天下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作者[安白]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keji/202511-60472.html

(1)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安白
    安白 2025年11月27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安白”!

  • 安白
    安白 2025年11月27日

    希望本篇文章《山西男子反杀案,律师一句话问懵法官:天黑后,你还敢去现场吗》能对你有所帮助!

  • 安白
    安白 2025年11月27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安白
    安白 2025年11月27日

    本文概览:2025 年 11 月 13 日,山西省长治市中级法院内,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命案引发广泛关注。被告人申红良因持刀反击闯入家中的多名来访者,导致一人死亡、三人受伤,被检方以故意...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