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10月26日 ,美军“尼米兹”号航母编队在南海活动时,半小时内接连发生两架军机坠入南海的意外事件,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 ”战斗机和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的坠毁。美国为何对打捞南海失事飞机如此执着?这背后涉及技术、战略以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 。
美国急切打捞失事飞机主要还是技术保密。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作为美军主力舰载机,经过不断升级 ,装备了如AN/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等先进设备。MH-60R“海鹰”直升机同样搭载了新型反潜声呐及其他先进传感器。这些军机上的敏感技术部件,一旦落入其他国家手中,即使只是残片上的电路 、接口或软件痕迹 ,也有可能被逆向分析,从而导致美军关键战术技术的泄露,对其军事优势构成严重威胁 。就如2022年美军F-35C战机在南海坠毁后 ,美军对残骸打捞极为重视,此次两架军机坠毁,技术保密需求依旧是推动打捞行动的关键因素。
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是美国维持南海军事主导权的核心诉求。南海作为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战略要冲,是美国“印太战略 ”的关键支点 。美军借打捞行动可实现多重战略目的:一是以“事故处置”为名,强化在南海的常态化军事存在 ,通过打捞船与作战舰艇的协同行动,熟悉该海域的战场环境。
二是向盟友传递“安全承诺”,在南海周边国家关注下开展打捞,实质是展示其在危机时刻的快速反应能力 ,巩固亚太军事同盟体系。
三是借机收集南海水文数据,打捞过程中使用的声呐探测、海底测绘等设备,可同步获取失事海域的水深、海流、地质等核心信息 ,为后续军事部署积累地理数据支撑 。这种“打捞行动与战略侦察 ”的双重属性,让美军的海底作业远超单纯的残骸回收范畴。
从打捞的技术可行性来看,完成打捞应该没有问题。执行打捞任务的“萨尔沃”号打捞船 ,配备了40吨级的起重机,理论上能够应对F/A-18F和MH-60R的起吊需求(F/A-18F在某些配置下总重接近33吨,MH-60R约为11.5吨) ,且船上还有潜水支援队 、遥控探测器和声音成像设备等专业打捞装备,过往也有过军机回收经验,但南海的复杂环境给打捞作业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
南海海域整体水文环境复杂 ,海流、风浪等因素可能导致残骸位置发生变动,甚至被冲散。而且该海域是全球航运最为繁忙的区域之一,频繁的船只往来也增加了打捞作业的难度和风险。此外,若失事飞机坠入较深海域 ,例如超过1000米的深海,巨大的水压对打捞设备的抗压能力是严峻考验,潜水员也难以到达相应深度作业 ,只能依靠机械臂等设备进行操作,这大大增加了打捞的技术难度和操作复杂性 。
如2021年英国F-35B战机坠海后,向美国和意大利求助 ,历时三周仅回收部分残骸;同年美军F-35C战机在南海坠毁,最终也只捞回框架,其他设备几乎完全损毁 ,这些案例都凸显了深海打捞的艰难。
在南海进行打捞作业,还不得不考虑地缘政治因素。南海地区本身就存在着复杂的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争议,美国长期在该地区保持军事存在 ,其打捞行动不可避免地会被周边国家视为带有战略意图。周边国家对于美国在南海的一举一动都高度警惕,美国的打捞行动可能被解读为对地区安全稳定的干扰 。若打捞过程中对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造成影响,极有可能引发外交争端和法律层面的争议。
综合来看,美国出于技术保密、维护军事形象和巩固地区战略主导权的多重目的 ,极力推动南海失事飞机的打捞行动。然而,受南海复杂的自然环境 、技术难题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的制约,打捞行动也不会一帆风顺 。
本文来自作者[笑松]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keji/202511-5994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笑松”!
希望本篇文章《美国为什么打捞南海失事飞机》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在2025年10月26日,美军“尼米兹”号航母编队在南海活动时,半小时内接连发生两架军机坠入南海的意外事件,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和一架MH-60R“海鹰”直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