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也带不动,eSIM刚上线就恶评如潮,运营商是该多用点心了?

2025 年 10 月 22 日,采用全 eSIM 方案的 iPhone Air 国行版本正式发售。与之一同到来的还有国内三大运营商的 eSIM 服务,在标准发布近 9 年后,...

2025 年 10 月 22 日 ,采用全 eSIM 方案的 iPhone Air 国行版本正式发售 。与之一同到来的还有国内三大运营商的 eSIM 服务,在标准发布近 9 年后,中国用户终于用上了「与时俱进」的 eSIM。

但从现状来看 ,国行 iPhone Air 用户的 eSIM 体验,似乎和大家设想中的样子有些许不同。

苹果也带不动,eSIM刚上线就恶评如潮	,运营商是该多用点心了?

图片来源:Apple

尽管取消了卡槽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告别营业厅 。就现阶段而言,eSIM 的开通必须回到号码归属地的线下网点;人证验证、身份核查 、配置文件下发,每一步都要在营业厅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完成。而当 eSIM 需要换机或者 eSIM 服务遇到异常时 ,还得回到营业厅再走一遍流程。要知道现在实体 SIM 卡都可以上门配送、手机激活了,涉及 eSIM 的业务反而需要亲自跑一趟营业厅,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

eSIM 在国内的使用方式也比人们想象的更「克制」 。以国行 iPhone Air 为例:更换设备时 ,国内 eSIM 用户无法像海外用户那样一键转移,必须再跑一次营业厅;部分小红书用户更是反映自己的 eSIM「无缘无故失效」,刚用两天就得回营业厅。

「国行」eSIM体验极差 ,只怪运营商不用心?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认为国内这烦琐的 eSIM 开通、转移流程是为了响应「断卡行动」,也就是为了避免不法分子以低廉成本交易 SIM 卡。但早在 iPhone Air 发布之前,国内用户就用上了「国行」eSIM ,而那些国行 eSIM 可没有现在的 eSIM 这么麻烦 。

苹果也带不动,eSIM刚上线就恶评如潮,运营商是该多用点心了?

图片来源:Apple

早在 2018 年 ,国内运营商就为 Apple Watch 蜂窝版等智能手表提供了一号多终端的 eSIM 服务。尽管一号多终端和 iPhone Air 的 eSIM 模式有所差异 ,但早在当时,运营商就已经找到了一套基于在线发卡模式的在线人证校验流程,只要在入网设备上完成简单的「摇头晃脑」操作 ,就可以直接给对应的设备入网。

事实上,国内实体 SIM 卡的激活方式用的也是同一套方案:实体 SIM 卡在办理时要留下个人信息,签收后用在线人证验证来确认本人激活 。只可惜 ,这套流程并未用在 eSIM 上。

苹果也带不动,eSIM刚上线就恶评如潮,运营商是该多用点心了?

图片来源:Apple

相比之下 ,国行 iPhone Air 在海外使用 eSIM 的流程就简单得多了:打开设置,找到添加 eSIM 的界面,扫描海外运营商提供的 eSIM 二维码 ,卡片就自动下发到手机或平板里,之后只要将蜂窝数据切换到 eSIM,下载 、激活的流程就完成了。

以小雷年初、年中参与海外报道时的体验为例 ,从连上机场 Wi-Fi 到 eSIM 激活 ,整个流程不超过 3 分钟 。如果使用的是海外版手机,更是可以在国内出发前就买好当地的 eSIM,落地就能用 ,不再需要开通漫游流量或手忙脚乱地插拔 SIM 卡。

也正因体验过「正常」的 eSIM 是怎样的,小雷才会对现在的「国行」eSIM 如此不满。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小雷对当前国内 eSIM 的情况颇有怨言 ,但小雷对国内 eSIM 的发展仍有信心 。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国行」eSIM 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从手机行业的发展来讲 ,eSIM 仍旧是大势所趋。

「国行」eSIM卡未来的体验会好起来吗?

在雷科技看来,国行 eSIM 之所以让人觉得麻烦,并不是技术本身不成熟 ,而是它落地的流程仍然沿用了「实体卡时代」的管理方式。

实体 SIM 卡时代,号码和身份的绑定依靠的是那张薄薄的、可以随时「流通」的 SIM 卡——它既是通信凭证,也是风控环节的最后一道物理锁 。eSIM 时代 ,号码成为数字配置文件 ,可以被复制 、导出 、转移,国内运营商需要确保它不会在不受控的情况下流通,于是只能把开通、迁移和恢复都收回到线下 。

苹果也带不动	,eSIM刚上线就恶评如潮,运营商是该多用点心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

这也是开通 eSIM 要回到号码归属地营业厅,换手机不能直接在手机上完成迁移 ,遇到配置异常同样要再跑一趟的原因——不是技术做不到,而是运营商的体系不敢一下子全部放开。实体 SIM 卡「流通」还需要一个物理载体,但 eSIM 只要一张图片就行 ,「流通风险」极高。

也正因如此,eSIM 的开通、转移通过线下方式完成重新确认 。

但并不是所有流程都必须如此。雷科技认为,eSIM 的开户 、激活和转移 ,其实可以复用实体 SIM 卡生命周期中已经非常成熟的「线上实名 + 生物识别」体系。上文提到,运营商已经能做到实体 SIM 卡上门配送、快递签收后手机端激活,这说明「在线完成身份确认」并不是什么难题 ,只是还没有被完整移植到 eSIM 上 。随着运营商内部系统的统一 ,eSIM 的开通和转移很有可能转为线上操作。

真正短期内难以摆脱线下的,是涉及号码冻结、补卡 、过户和风险排查的环节,这些决定号码归属和责任边界 ,必须由人工最终确认。但在雷科技看来,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eSIM 的使用门槛必然会一步步放松 ,最终也一定会和海外 eSIM 服务的便利性看齐 。

eSIM终将重构「手机号」的逻辑

退一步讲,虽然目前的 eSIM 体验仍显笨拙,但国内手机品牌已经展现出对 eSIM 的兴趣 ,不少品牌也宣布将在 11 月推出 eSIM 手机。可以肯定的是,eSIM 将成为未来通信形态中不可逆转的一环,而 eSIM 技术的流行 ,也意味着越来越多并不具备插卡条件的设备将有机会长期在线,这在混合 AI 时代尤为重要。

苹果也带不动,eSIM刚上线就恶评如潮	,运营商是该多用点心了?

图片来源:雷科技

而入网方式的变化 ,也将从行业的角度重构传统的通信服务 。举个例子,当前的通信以「号码」为单位,但仍离不开绑定的 SIM 卡载体。在 eSIM 时代 ,「套餐」可以脱离实体 SIM 卡的限制,让号码在不同的硬件之间自由「转移」,未来甚至就像「登录账号」一样激活已经内置的 eSIM ,直接使用自己的套餐。

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 eSIM 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作为「先驱者」 ,iPhone Air 将 eSIM 当前遇到的问题,统统暴露在消费者和运营商面前,同时也给运营商指出了解决问题的路 。等到开通、转移真正在线化的那一天 ,eSIM 完全可以像当年的 NFC、VoLTE 、移动支付一样,从争议配置变成默认配置 。

毕竟对 eSIM 来说,麻烦只是一时的过渡 ,普及才是未来的方向。

本文来自“雷科技 ” ,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来自作者[花中漫步]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keji/202510-54039.html

(1)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花中漫步
    花中漫步 2025年10月30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花中漫步”!

  • 花中漫步
    花中漫步 2025年10月30日

    希望本篇文章《苹果也带不动,eSIM刚上线就恶评如潮,运营商是该多用点心了?》能对你有所帮助!

  • 花中漫步
    花中漫步 2025年10月30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花中漫步
    花中漫步 2025年10月30日

    本文概览:2025 年 10 月 22 日,采用全 eSIM 方案的 iPhone Air 国行版本正式发售。与之一同到来的还有国内三大运营商的 eSIM 服务,在标准发布近 9 年后,...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