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恒大集团这几年暴雷,许家印已遭人唾弃 ,但几年前其在贵州毕节的扶贫项目,堪称人类历史上,资金投入最大、人力投入最大 、产业打造最为到位的一个扶贫项目 。
无论最初的动机是什么,不管恒大在其他领域做的多么失败 ,但恒大在毕节的这次扶贫,都值得人们尊重。
恒大集团自2015年起,对贵州省毕节市的扶贫工作 ,真金白银实际投入到位了110亿元,动用了超过2000人的扶贫团队驻扎几年,堪称中国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典范。估计也是人类历史上 ,投入最大的扶贫项目了。
通过对公开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恒大不仅承诺投入110亿元巨额资金 ,更通过产业培育、易地搬迁、就业培训等系统性举措,为毕节地区百万贫困人口,创造了可持续的发展机会 。
这种"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扶贫模式 ,既体现了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也为中国精准扶贫事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扶贫投入的总规模与阶段划分
恒大集团对贵州省毕节市的扶贫工作,始于2015年12月 ,最初以大方县为试点,后扩展至毕节全市范围。
根据公开报道,恒大无偿投入110亿元用于毕节市的精准扶贫工作 ,这一数字得到了多个权威来源的确认 。
这一扶贫工程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5年12月-2017年5月)聚焦于大方县的整县帮扶。恒大承诺三年内无偿投入30亿元,通过产业扶贫 、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和就业扶贫等一揽子综合措施 ,确保到2018年底实现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
这一阶段的资金投入,具有明显的"交钥匙工程"特点 ,恒大不仅提供资金,还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
2016年1月8日,贵州省扶贫基金会 ,收到恒大首笔捐赠资金10亿元,创下该基金会成立以来接受单笔最大额捐赠的纪录。2017年2月17日,第二笔10亿元资金到位,标志着大方县定向捐赠的30亿资金已全部到位 。
第二阶段(2017年5月-2020年)将帮扶范围从大方县扩大至毕节全市。2017年5月3日 ,恒大集团开始承担毕节市纳雍县、威宁县 、赫章县、织金县、黔西县 、金沙县、七星关区、金海湖新区和百里杜鹃管理区共6县3区的帮扶工作。
为此,恒大再无偿投入80亿元,使总投入达到110亿元 。2017年7月3日 ,贵州省扶贫基金会,收到恒大捐赠的20亿元资金,用于整市帮扶。2018年1月9日 ,第四批20亿元捐款到位,使累计到位资金达到6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恒大的扶贫投入 ,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捐赠,而是形成了"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的全方位帮扶体系。
恒大从全集团系统选拔了2108名优秀的领导干部和扶贫队员常驻毕节市扶贫前线,派驻到县 、乡、村 ,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 。
这支被媒体称为"扶贫铁军"的队伍,按照"工作到村、包干到户 、责任到人"的原则,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如累计走访了毕节全市100多万贫困百姓 ,通过逐家逐户、拉网式摸查,实现了精准识别贫困户。
这种人力资本的投入,其价值难以用金钱简单衡量 ,却是确保扶贫资金高效使用的关键保障。
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向与项目落地
恒大集团在毕节的110亿元扶贫资金并非简单划拨,而是根据当地实际需求,进行了系统规划与精准投放 。
通过对公开资料的分析 ,可以清晰看到这些资金主要流向了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就业扶贫和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形成了多层次 、立体化的扶贫投入结构。
产业扶贫,是恒大投入最大的领域 ,总计67亿元,占比约61%。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帮助毕节打造我国西南地区的两大基地——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和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 。
在蔬菜产业方面,恒大建设了15万栋蔬菜大棚、100万亩蔬菜瓜果大田基地及配套的40万平米蔬菜育苗中心。
截至2018年5月 ,已建设51283栋蔬菜大棚、22.87万亩蔬菜大田基地 、7.88万平米蔬菜育苗中心。
在肉牛产业方面,计划引调并繁育15万头安格斯和西门塔尔优质母牛,改良100万头土种牛,建设1000处肉牛养殖基地、100万亩高产优质饲草料基地 。
实际已完成引调并繁育68503头优质母牛 ,改良20万头土种牛,建设442处肉牛养殖基地、30.33万亩饲草料基地。
此外,还建设了60万亩经果林基地和60万亩中草药基地 ,实际已完成18万亩。这些产业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模式运作,恒大引进了79家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 、稳定脱贫 。
易地搬迁扶贫投入35亿元,占比约32%。这部分资金用于和当地政府一道,建设9个移民搬迁社区、50个恒大新村和1个奢香古镇 ,共解决4.2万户、18.4万贫困老百姓的移民搬迁问题。
截至2018年5月,建筑面积共计400万平米的9个移民搬迁社区八成以上楼栋已封顶,计划2018年底前完成全部搬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恒大不仅解决住房问题,还为每户搬迁家庭配建了两个以上的产业项目,如蔬菜大棚 、肉牛养殖或乡村旅游等,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
这种"住房+产业"的捆绑式扶贫模式 ,有效避免了搬迁后返贫的风险。
就业扶贫方面,恒大组织贫困户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解决8万人就业。截至2018年5月 ,全市已培训66239人,推荐到当地产业就业和异地就业54290人,就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4.2万元 ,实现了"一人就业 、全家脱贫"的目标 。
就业扶贫具有见效快的特点,恒大通过对接自身产业资源和外部企业网络,为毕节贫困人口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入 ,虽然占比不大,但社会效益显著。在大方县,恒大援建的11所小学、13所幼儿园、1所完全中学和1所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投入使用;1所慈善医院、1所敬老院 、1所儿童福利院等已竣工交付 。
这些设施极大改善了当地的教育医疗条件 ,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奠定了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恒大首批援建的40项重点工程,包括教育、医疗、福利等设施,全部为"交钥匙"工程 ,由恒大负责从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确保了项目质量和可持续性。
从资金使用效率看,恒大采取了"精准滴灌"式的扶贫策略 。与传统的"大水漫灌"不同 ,恒大扶贫团队与当地干部一起,通过入户调查精准识别贫困户,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这种精细化管理的模式 ,使得扶贫资金产生了最大化的边际效益,也为其他企业的扶贫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扶贫模式的创新性与实施成效
产业培育策略体现了,恒大的市场化思维 。与许多扶贫项目不同 ,恒大不是简单资助贫困户,而是帮助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
以蔬菜产业为例,恒大不仅建设生产基地 ,还引进79家上下游企业,帮助解决"种什么 、怎么种、种多少、卖给谁"的根本性问题。
这种"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产业帮扶模式,实现了供产销一体化经营,确保了贫困户持续增收。一个大棚一年收入8000到1万元 ,可以帮2个人脱贫;养一头牛一年平均可增收4000多元,可以帮1个人脱贫 。
这些产业项目充分考虑了,毕节独特的生态和气候条件 ,如建设中国西南部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扶贫思路。
人力资源投入,是恒大扶贫的独特优势。恒大派出2108人的扶贫团队 ,常驻毕节,这支队伍不仅规模庞大,而且素质过硬 ,被要求"懂管理 、懂技术、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 。
扶贫队员派驻到县 、乡、村,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形成了"工作到村、包干到户 、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如扶贫队员蔡绍忠这样的典型代表 ,虽然年龄偏大仍坚持在扶贫一线,见证了贫困户生活的改善。这种"不脱贫不收兵"的坚定承诺,确保了扶贫措施能够真正落地见效 。
从实施成效看,恒大扶贫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2018年初 ,各项帮扶措施已覆盖大方县100%的贫困人口,已实现12.73万人初步脱贫。
扩展到毕节全市后,已协助各级党委政府帮扶30.67万人初步脱贫 。在具体项目方面 ,援建的103个重点工程项目已全部竣工,包括50个新农村、11所小学、13所幼儿园、1个奢香古镇以及完全中学 、职业技术学院、慈善医院、敬老院 、儿童福利院等。
本文来自作者[惜凡]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keji/202506-986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惜凡”!
希望本篇文章《毕节人,应该感谢许家印:恒大110亿真金打造的最大一个扶贫项目》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尽管恒大集团这几年暴雷,许家印已遭人唾弃,但几年前其在贵州毕节的扶贫项目,堪称人类历史上,资金投入最大、人力投入最大、产业打造最为到位的一个扶贫项目。无论最初的动机是什么,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