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激素蛋”又流入市场,长期吃致癌?记者调查真相

来源:央广网 鸡蛋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也是日常均衡饮食的关键食材。当前,无抗蛋、无菌蛋、富硒蛋等细分品类日渐丰富,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元,但一些传言,却让不少人在挑选鸡蛋时犯了...

来源:央广网

鸡蛋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也是日常均衡饮食的关键食材 。当前 ,无抗蛋、无菌蛋 、富硒蛋等细分品类日渐丰富,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元,但一些传言 ,却让不少人在挑选鸡蛋时犯了难。

记者留意到,在网络平台上,关于“激素鸡蛋”的说法流传甚广。几乎每隔一段时间 ,就会有“大量激素鸡蛋流入市场 ”这样的内容出现 ,“长期吃致癌”“双黄蛋就是激素蛋”,这些触目惊心的内容让不少消费者看得心慌 。所谓“激素鸡蛋 ”的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鸡蛋还能放心吃吗?

部分养殖户发布“激素鸡蛋”视频

引导网友购买自家“土鸡蛋”

“太可怕了,激素鸡蛋又流入市场了…… ”

在短视频平台上 ,“激素鸡蛋 ”堪称流量密码。不少日常内容仅有几百点赞的账号,一旦发布“激素鸡蛋”相关内容就能轻松获得上万点赞。在这些视频的描绘下,所谓“激素鸡蛋”已经占据市场 ,走上大众的餐桌 。评论区里,焦虑情绪扑面而来,有网友发问:“为什么要让它流入市场? ”还有网友疑惑“现在还能吃什么” ,直言“想回农村自己种地养鸡” 。

大量“激素蛋	”又流入市场,长期吃致癌?记者调查真相

“激素鸡蛋”相关短视频截图

“激素鸡蛋危害大不要买,学会这几招 ,一眼识别激素鸡蛋……”“第一步看个头,一般激素鸡蛋会比较大,而且它的表壳比较薄 ,一捏就碎…… ”

记者发现 ,几乎所有此类视频都在重复一样的话术。个头大、蛋壳薄、蛋壳软 、双黄蛋、表面光滑、鸡蛋散黄这些特征都成了所谓“激素鸡蛋”的“判断依据”。有网友直呼,“这样一说,我买的是激素鸡蛋 ,全中了 ” 。

“激素鸡蛋”是哪里来的?这些视频的口径也高度统一:“有些不良养殖户为了提高产蛋量,在饲料里边添加大量激素类药物。这些激素残留在鸡蛋里,长期食用可是会给身体埋下重要的健康隐患。”

大量“激素蛋	”又流入市场	,长期吃致癌?记者调查真相

“激素鸡蛋 ”相关短视频截图

激素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这些视频所描述的“激素鸡蛋”,都指向养殖过程中人为干预后产下的鸡蛋,声称养殖户为让蛋鸡更快产蛋 、快速增重 ,在饲料里添加激素类物质,最终导致激素残留于鸡蛋中。

危害也是这些内容渲染的重点,有视频声称“激素鸡蛋”会导致内分泌失调 ,吃多了会损伤肝肾,甚至会致癌。更有此类内容将所谓“激素鸡蛋 ”的危害焦点对准儿童,反复强调“长期食用导致性早熟” 。

记者发现 ,发布“激素鸡蛋涌入市场”内容的账号有一些是养殖户。视频最后 ,他们都会引导大家购买自家的“放心土鸡蛋 ”,并提供了检测报告:“我自己作为一个卖鸡蛋的人,会定期做检测 ,并且把报告的图片直接加到了商品链接里,大家拍之前都可以去看一看。”

实际上,记者发现 ,商家所展示的检测报告并不包含激素类项目 。

记者查询发现,《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

专家:喂食激素无法提升产蛋量

反而增加蛋鸡患病风险

多大的收益 ,会促使养殖户铤而走险给鸡喂食激素?

在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看来,“给蛋鸡喂食含激素的饲料能提高产蛋量”的说法,毫无科学依据。他解释 ,很多外源性激素通过口服易被消化分解,通常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

“像促生长激素,它实际上是一种会被消化道分解掉的蛋白类的成分 ,所以拌饲料的话它起不到任何的意义 。再有 ,一只鸡本身的成本并不是很高,如果是采用一只一只打针的方式,人工成本也会过高。 ”顾中一说。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介绍 ,蛋鸡的高产特性,核心源于优良鸡种和科学饲养 。给蛋鸡喂食激素不仅无法提升产蛋量,反而会增加鸡患病的风险。

钟凯解释说:“不管是对于长肉的鸡 ,还是对于产蛋的鸡,它的品种已经决定了它的特性,再喂激素也不会有更好的效果。无论是鸡自体产生的生长激素 ,还是其他的激素,足以维持它的生理功能达到正常合理的水平 。给它外源性激素,反而破坏了它本身的机体平衡 ,它更容易生病 、死亡。”

网传的“激素鸡蛋”特征

都是饲养过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事实上,双黄蛋、蛋壳软、大个头鸡蛋 、光滑蛋,这些网传的“激素鸡蛋 ”特征都是饲养过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钟凯介绍 ,在母鸡产蛋初期 ,或受到外界刺激时,都可能因排卵异常产下双黄蛋 。

“这种异常的性状其实跟激素没什么关系。比如双黄蛋,它其实更容易出现在刚开始产蛋的阶段 ,鸡的生物节律还没有调整好。大批量生产时,它肯定会有一定比例是双黄蛋,包括软壳蛋 。因为蛋壳是在输卵管里慢慢地、一层层地裹上去形成的 ,在产蛋的过程中,受到一些外部的刺激,导致它排得比较快 ,壳就薄。”钟凯说。

至于鸡蛋散黄,多是运输过程中过度颠簸,或鸡蛋存放时间过长、新鲜度下降所导致 。同样与所谓“激素鸡蛋”无任何关联 。顾中一表示 ,此类谣言之所以能广泛传播,核心是抓住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心理。

顾中一说:“这是一个常见的谣言,主要还是因为大家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 ,但它并不是一个有证据支持的事实。从生物学 、营养学、经济学上来分析都不划算 ,所以没有动力去这样做 。 ”

专家提醒,面对网络上流传的各类食品安全传言,切勿盲目轻信、随手转发 ,更不能以此作为日常消费的判断依据。不妨多打个问号:信息来源是否权威可信?核心观点是否有科学依据支撑?避免被虚假信息裹挟。

本文来自作者[春翌岍]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cskp/202511-60732.html

(1)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春翌岍
    春翌岍 2025年11月29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春翌岍”!

  • 春翌岍
    春翌岍 2025年11月29日

    希望本篇文章《大量“激素蛋”又流入市场,长期吃致癌?记者调查真相》能对你有所帮助!

  • 春翌岍
    春翌岍 2025年11月29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春翌岍
    春翌岍 2025年11月29日

    本文概览:来源:央广网 鸡蛋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也是日常均衡饮食的关键食材。当前,无抗蛋、无菌蛋、富硒蛋等细分品类日渐丰富,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元,但一些传言,却让不少人在挑选鸡蛋时犯了...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