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父亲离世那晚我微信转了500元,他立刻收下又回转10元 ,全程无一字回应,比金额更刺心的是那份沉默
那天刚进家门,包还没放稳 ,工作群的提示音一连串响起,说老周的父亲突发离世
屋里只开了台灯,光不太亮 ,我拎着茶杯站在窗前,想了两秒就把500转了过去
原本打了“节哀”三个字又删了,想着他正忙 ,先把心意送到也算能帮上点
结果两分钟不到,收款提示弹出来,紧跟着他回了我10块 ,聊天框里冷清得像空房间,只有两条转账记录躺着
我对着屏幕怔了会儿,心里冒出一串问号,手还下意识地点开那10块想找个“备注 ”线索 ,当然是什么也没有
说白了,不是心疼那10块,而是这事儿说不通
在我们这儿 ,随礼之后哪怕一句“收到谢谢”,也算把这份心意接稳了
第二天进办公室,咖啡机前的队有点长 ,小李凑过来压低声音说她也转了300,对方秒收又回了5块,一样没说话
我们在打印机旁边小声合计 ,猜来猜去:是不是老家有“回点零钱图个吉利”的讲究,还是他忙晕了手滑误操作?
更有人打趣,难不成这是“按比例返现 ”?
这些猜测在脑子里转圈 ,转到最后还是卡住
直到一位大姐说她和老周是一个地区的,她那边根本没有这种规矩,通常就是感谢两句,礼往来在人心不在账面
这话一锤定音 ,我却更犹豫了
老周之前就话不多,会议上说完重点就退到边上,平常没人找他 ,他也不太主动寒暄
丧事忙完一周后他回到公司,脸色蜡白,眼下青黑 ,见面只点点头,像在尽力把日常拼回原位
我们都懂这份难过的重量,谁也没好意思去问那10块的事 ,怕一句无心的话戳破他好不容易撑住的壳
可有时候,不去问,心里的结也就一直在那儿
我更在意的从来不是钱 ,而是心意有没有被看见
随礼图的不是等价交换,而是告诉对方“你不孤单”
一句“收到,谢谢你关心”,哪怕是一个合适的表情 ,都是把这份善意接住的动作
没有回应,就像你在门口轻轻敲门,屋里有人却不回头 ,久了谁都会犹豫下一次还敲不敲
更扎心的是,类似的误会最近并不少
有网友说,办公室统一约定给同事父亲的丧礼随200 ,他按约转了,还贴心写了几句安慰
对方收了却质疑:“去年我给你结婚包了888,你现在回礼不够 ”
两人当场别扭 ,网友补了688,关系却还是掉进冰点
有业内人士提到,这类冲突的根 ,往往不在钱,而在把“礼尚往来”当成了“等价交换”
换句话说,把不同场景生搬硬套到同一张账上,注定算不清
还有个案例也闹得尴尬
某人结婚收到一位关系不错的同事1000元红包 ,但那位同事之前向他借过3000元还没还
他当即认定这1000是“抵债 ”,觉得被冒犯,直接拉黑了人
当事人的感受不能否认 ,但“礼”的意义被债务阴影覆盖,沟通缺位让误读升级为决裂
同样的事,提前说清就不会这样了:红包是礼 ,欠款是欠款,别混着算
把视角拉远点,一份刚发布的《职场人际沟通现状调研报告》里 ,有些数字挺戳心的
超过六成的职场沟通已经转到微信、钉钉等线上完成
但
将近四成的人承认自己曾因线上信息模糊而产生矛盾
在群里留个“已阅”容易,留住彼此的理解却没那么容易
报告还说,大多数沟通都围绕工作本身 ,涉及情感的话题只有一小截,系统沟通培训没上过的人占比也不低
简单说,工具越来越顺手,情感却越来越躲在角落里
我常想 ,像老周这样的沉默,可能不是冷,而是无措
人陷在巨大的悲伤里时 ,哪怕“谢谢 ”两个字,也可能一时找不到出口
然而我们处在一个速度很快的环境里,消息来往像地铁进站 ,下一条就把上一条顶走了
如果没有一个简短而明确的回应,善意在屏幕这头就会慢慢失温
那该怎么办?
我有几个朴素的想法,聊作抛砖
第一 ,单位里遇到红白事,能不能由一个同事牵头,把“随礼方式、统一话术 、代收代谢”的流程先定下来
让大家在“怎么表达”上少纠结 ,留出空间给“真正在意”
第二,如果当事人一时无暇或无力表达,就请家里人或亲近同事代发一句统一致谢,哪怕简单到“收到了 ,多谢大家挂念 ”
这就是把门打开了一条缝,光会进来
第三,别拿不同场景对比金额 ,婚礼和丧事、升职和生子,背景不同、关系不同 、阶段不同,硬对标只会把人情算薄
礼尚往来不是算术 ,是来来往往的心
至于“回10块、回5块”这件事,我到今天也没弄出答案
也许他有自己的理解,也许只是应激之下的动作 ,或许那一刻,他只是想表达“我收到了”,却不知道怎么说
我想 ,等他再平稳一点,我会找个合适的时间,递上一句迟来的关心,“之前的钱别在意 ,你要是需要帮忙,就告诉我 ”
有些话晚一点说,也比不说强
这两年我越来越笃定一件事:在职场里 ,把话说清和把事做好同等重要
把话说清,不是讲大道理,而是在关键节点给出明确的回应;
把事做好 ,不是把账目盘得滴水不漏,而是在别人伸出手时
你能接住,也让对方知道你接住了
当误解不可避免时 ,就把它当成一次补课,沿着误会的来路把话补齐,别让一次沉默变成长期的隔阂
回到那10块上 ,它最终可能只是一段对话里孤零零的逗号
真正的句号,是一句及时而笃定的回应
愿我们都能练习这点小小的勇气:把心意说出口,把善意接回去
本文来自作者[姿妮]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cskp/202511-6015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姿妮”!
希望本篇文章《同事父亲去世了,我微信转五百,同事马上收了,然后返了 10 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同事父亲离世那晚我微信转了500元,他立刻收下又回转10元,全程无一字回应,比金额更刺心的是那份沉默那天刚进家门,包还没放稳,工作群的提示音一连串响起,说老周的父亲突发离世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