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美元,撕开人类思维鸿沟,宾大教授警告AI隐形阶层战

AI的革命,不在算法,而在使用者。同样一台机器,有人只拿它写笑话,有人靠它写论文、跑模型、生成研究报告。20美元成了新的「知识分界线」,AI正在制造一种隐形的社会分层——技术平...

AI的革命,不在算法 ,而在使用者 。同样一台机器,有人只拿它写笑话,有人靠它写论文 、跑模型、生成研究报告。20美元成了新的「知识分界线」 ,AI正在制造一种隐形的社会分层——技术平权的时代,思维反而开始分级。真正的竞争,不是掌握工具 ,而是学会与它共思 。

十年前,人类还在讨论「AI会不会取代我们」;如今,它已经在重组人类本身。

宾大教授Ethan Mollick在最新文章中指出:

全球已有10%的人类每周使用AI。

20美元	,撕开人类思维鸿沟,宾大教授警告AI隐形阶层战

AI不再是实验工具,而是一种新的社会基础设施 。

更微妙的是,它正在制造人类内部的分层。

同样是用ChatGPT ,有人只是随口问天气、写个笑话;有人已经让GPT-5帮自己写研究报告 、编程、分析财报。

从免费账号,到20美元月费的「中产层」,再到200美元的「上流圈」  ,AI世界正在复制一套新的社会结构:

同样的工具,却映出不同的人 。

AI的隐形阶层:算法早就知道你的位置

当Ethan Mollick说「10%的人类每周使用AI」时,他并不是在炫耀数字 ,而是在提醒:AI已经形成了新的社会分层机制 。

在「我也用ChatGPT」这样普遍的认知背后,正悄然形成新的使用阶层。

20美元,撕开人类思维鸿沟	,宾大教授警告AI隐形阶层战

算法正在在偷偷划分人类

从使用数据来看,AI的普及速度惊人。

以ChatGPT为例,官方披露 ,其使用者中大约49%为「提问式」 ,40%为「任务执行型」 。

外部统计显示2025年其周活跃用户数已接近7–8 亿。

20美元,撕开人类思维鸿沟,宾大教授警告AI隐形阶层战

ChatGPT每周活跃用户数量的时间表。

然而 ,这种广泛覆盖并非意味着「人人平等使用」 。Mollick提到:

多数免费用户默认被分配到「Auto模式」,实际上常是较弱的模型版本。

20美元,撕开人类思维鸿沟	,宾大教授警告AI隐形阶层战

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两个人都说「我用AI了」,但一个用的是闪电响应、浅层回答,另一个用的是多步思考 、代码生成、报告制作。

这两者的差别 ,不在工具,而在模型与使用方式上 。

当你只在免费模式中「问一句、输出一个答案」,系统可能早已将你分流至「浅层用户」路径;而付费用户则进入「思考模式」「生成模式」 ,承担更多任务,也获得更多能力。

免费工具的隐形天花板

在同一平台上,免费账户与付费账户常常表现出不同的操作路径。

Mollick指出 ,很多人在免费模式下用AI做生成 、娱乐 、测试 ,而真正让AI介入产出与协作的,是那些愿意付费、选择高级模型、打开多模态输入 、连接个人数据的人 。

这就形成了一个隐形门槛:免费模式用户看似「自由」,但功能深度受限;付费模式用户虽形式相同 ,却拥有「生产性工具」与「赋能路径」。

你以为你是在用AI,但算法可能已把你归类为「目前只能娱乐/询问」的使用者。

真正的分层,不在功能 ,而在思维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使用差距的本质,不仅是工具能力不同,而是「认知方式不同」 。

当一个人长期在免费层面使用AI ,他习惯于「向AI提问,获取答案」;而在付费/高级模式下的用户,则习惯于「让AI参与流程、生成内容、协同决策」 。

20美元	,撕开人类思维鸿沟,宾大教授警告AI隐形阶层战

不同类型任务对模型复杂度的依赖差异——从「可免费完成」到「必须高级模型」,AI使用正在形成能力阶层。

这种差异 ,在时间里就可能演变成「谁在用AI」与「谁被AI用」的二元结构。

Mollick总结:

未来最重要的能力 ,不是写Prompt,而是培养对AI的直觉 。 也就是说,谁能跳出「问答」范式 ,谁就更接近「用AI思考」而不是「被AI回答」。

而当算法完成了这场无声的分层之后,真正的界线才出现——20美元。

20美元的分水岭:AI中产的诞生

当Ethan Mollick写下「认真使用AI,就得花钱」 ,他其实在描绘一种全新的社会现象——AI中产的出现 。

20美元,成了技术门槛

在以往的技术革命中,知识与硬件曾是区隔人群的壁垒;而在AI时代 ,这条线被一项订阅费取代。

Mollick将目前的主流AI生态划分为三层:

免费层:功能有限,以聊天 、生成图片、问答为主;

20美元/月层:解锁高级模型与更深推理;

200美元/月层:面向科研、工程 、编程等专业群体。

听起来像价格分级,但实质是认知结构的分层 。

20美元成了新的「入场券」 ,让使用者从体验AI进入与AI共事。

三大阵营:Claude、Gemini、ChatGPT的中产位次

Mollick建议大多数人从三款系统中挑选:

ChatGPT (OpenAI):功能最全,支持代码 、图像、语音、文档生成;

Claude (Anthropic):在文本 、表格 、报告等知识型任务上表现稳健;

Gemini (Google):依托搜索与图像理解,适合需要实时联网与多模态输入的用户。

这三者的「高级模型」表现各有侧重 ,但本质相同:都在为20 美元提供生产力红利 。

付费用户能让AI承担更完整的工作流 ,从调研、草稿、写作到编辑;而免费用户,往往只能获得零散的 、即时的输出。

这也解释了Mollick那句被广泛引用的评论:

同样是用ChatGPT,有人只是在聊天 ,有人在训练自己的副脑。

从「用AI做事」到「和AI一起思考」

更深层的分化在于思维方式 。

当AI从问答机器变成协作伙伴,人们对它的态度也在分化:

免费用户多把AI当作临时帮手;付费用户则逐渐建立「使用肌肉」,让AI嵌入工作结构 。

这种转变不仅带来效率差 ,更在重塑人的认知路径。

因为付费用户不断向AI输入材料、指令与反馈,他们在训练AI的同时,也在被AI训练——他们的提问更具体、目标更清晰 、思维更结构化。

这就是所谓的「AI中产阶层」:既懂工具 ,又懂协作,他们把AI当作自己的第二语言 。

200美元的上流实验场:AI精英的私人实验室

当大多数人还在为「要不要花20美元订ChatGPT Plus」纠结时,一部分人已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在Ethan Mollick的分类里 ,这个世界属于200美元/月的高端层级——一个被少数科研人员、工程师、独立开发者和创业者占据的圈层。

AI不再回答问题,而是开始接管流程

在这个层级中,AI已不再只是对话者 ,而是可以执行多步任务的代理系统(Agent Model) 。

用户可以让AI自主完成整条流程:搜集资料→运行代码→生成文件→输出报告。

典型的代理系统代表包括:

GPT-5 Thinking Extended / Heavy(OpenAI)

Gemini 2.5 Pro(Google)

Claude Sonnet 4.5 Extended Thinking(Anthropic)

这类模型不追求即时响应 ,而追求完整性与一致性。

同样的问题,GPT-5 Instant(免费版)「凭直觉」回答,而GPT-5 Thinking Extended在回答前进行了外部检索与推理 。

结果是后者更慢 ,但也更接近真实。

20美元,撕开人类思维鸿沟,宾大教授警告AI隐形阶层战

同一问题由不同模型回答:左为聊天模型 (GPT-5 Instant) ,右为代理模型 (GPT-5 Thinking Extended)。前者即兴生成,后者经外部研究与多步推理后得出 。

Wizard Models:AI的科研级算力

更高一层,是Mollic 所称的「Wizard Models(魔法师模型)」。它们是当下最昂贵 、也最接近独立研究员的模型类别。

目前仅有两款在这一层活跃:

Gemini 2.5 Deep Think(AI Ultra 计划)

GPT-5 Pro(OpenAI Pro 计划)

这些模型不只是推理更强 ,而是可以在内部运行复杂计算、调用代码执行环境,甚至生成跨模态结果(文本+图像+视频) 。

Mollick指出,Wizard级模型能承担学术论文写作、市场预测 、工程模拟等科研级任务 ,但其代价是更高延迟与更大算力消耗 。

这一层级的AI不再是个人助手,而是一种「租来的超级计算脑」。

20美元,撕开人类思维鸿沟	,宾大教授警告AI隐形阶层战

Claude、Gemini、ChatGPT三大系统在不同模型层级下的功能分布。Wizard 级模型仅出现在Gemini Deep Think与GPT-5 Pro中 。

在200美元这层 ,人们使用AI的方式已经接近研究合作。

他们不再追求一问一答,而是让AI执行完整研究链条:写出研究计划→搜索并汇总文献→建立假设与实验模型→自动生成数据可视化→最后输出论文或商业提案。

这类用户的AI使用习惯,也在反向塑造AI产品本身 。

20美元	,撕开人类思维鸿沟,宾大教授警告AI隐形阶层战

Gemini的Deep Think模式与ChatGPT Pro的Research Sandbox,正是这些「重度用户」测试出的需求。

他们是AI的早期共创者 ,也是未来AI生态的「上游生产者」。

Mollick 形容这种关系为:

不再是「使用」AI,而是在与它共事 。

分层的顶点:AI 思维的社会化

这些「AI精英」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模式:他们把AI当作外包的推理器 、自动化的项目助手,甚至是认知共创者。

这意味着:AI使用的分层不再是谁能访问 ,而是谁能思考到哪一步。

从免费层的即时回答,到20美元层的任务执行,再到200美元层的协作研究 ,AI世界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结构——思维的阶层化 。

而在这条由价格划出的通道上,人类的思维模式,也在被悄悄重塑。

而「深度研究」和「数据连接」功能的开放 ,让AI不再只是回答问题 ,而是开始理解你的世界。

20美元,撕开人类思维鸿沟,宾大教授警告AI隐形阶层战

上图展示如何开启「Deep Research」深度研究模式 ,以及如何将个人数据连接到Claude与ChatGPT,实现AI对邮箱 、文档、日程等信息的自动整合 。

这也是AI分层真正的分界线——谁能让AI参与思考,谁就离未来更近 。

人类的AI直觉正在分化

在Ethan Mollick的框架里 ,AI的分层不只是经济层级,更是认知结构的重组。

他在文章结尾写道:

目标不是成为AI专家,而是培养对这些系统的直觉——知道它能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

直觉,新的识字能力

过去十年,我们学习阅读、编程 、外语;未来十年 ,我们要学习AI直觉 。

这种直觉不是技巧,而是一种理解:当你与AI对话时,知道它在哪些领域可靠 ,在哪些场景容易出错; 明白什么时候该让AI思考 ,什么时候该自己判断。

Mollick指出,随着AI功能的提升,prompt技巧的重要性正在下降。

老一代用户还痴迷于「神提示」 ,新一代用户早已进入「共同思考」的阶段 。

不论你是恐吓AI,还是哄它好好答题,这些都不再起作用。

真正有效的能力 ,是能和AI形成节奏与分工的人。

分化的起点:谁在主动学习AI

这也是Mollick认为的「社会化差距」所在 。

同样是用AI,有人每天用它查问题,有人用它整理知识库、做科研笔记、撰写报告。

差距不是模型 ,而是使用频率与思维结构。

他在文章中提到,随着更多用户接入「Deep Research」与「连接数据」功能,AI正逐渐成为一种记忆外包与思维增强工具 。

这意味着 ,人类社会正在出现新的分界线:有人靠AI重塑工作方式;有人仍停留在让AI回答问题。

表面看,是谁付了钱;本质上却是谁主动去理解AI如何思考。

过去的「信息素养」是能辨别真假;新的「AI素养」,则是能判断AI的可靠边界 。

Mollick 总结:

那些学会与AI协作的人 ,将在未来获得真正的优势 。

这是也算是一种「教育再分配」:在同样的信息洪流中 ,有人学会与算法共生,有人被算法喂养。

AI让信息的门槛更低,却让思维的差距更高。

未来的分层 ,不在模型,而在人

当AI已能思考 、研究、生成、修正,人类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取决于谁能与AI协作 。

Mollick在结尾说的那句话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AI的未来 ,不只是更好的模型,而在于人类如何使用它。

或许这才是2025年最重要的事实。AI正在重塑的,不是生产力的边界 ,而是人类的学习方式 。

真正的竞争,不再是谁懂技术,而是谁更快建立起与AI协作的「第二直觉」。

当Claude 、Gemini、ChatGPT们竞相进化 ,我们也在被它们重新定义。

从免费层的即时回答,到20美元层的「任务执行」,再到200美元层的「协作研究」 ,这条技术曲线的背后 ,其实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分层曲线 。

Ethan Mollick在文末写道:

AI的未来,不在于模型更强,而在于人类学会拿它做什么。

未来 ,AI不再是工具,而是一面镜子。

它照见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使用习惯与好奇心,也照见我们与未来的距离 。

真正的分水岭 ,从来不是20美元 、也不是200美元,而是你是否开始,用AI去思考。

参考资料:

https://www.oneusefulthing.org/p/an-opinionated-guide-to-using-ai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 ,作者:新智元,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来自作者[之山]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cskp/202511-58679.html

(1)

文章推荐

  • 34岁金晨的“私人豪宅"火了,装饰奢华,没有一丝俗气,必须晒晒

    前两天网上爆火的女演员金晨家让我看愣了。她那个阳台真有意思,藤编椅旁边挂着香草叶,还有个自动喷水设备一直喷着雾气。这哪像普通人家阳台啊,简直是个活生生的小花园。很多人装修非得买大理石瓷砖跟进口家具,可她家不一样。阳台喷雾系统能自己定时喷水,绿植都不用天天手动浇。听说她研究这个都半年了,光配件就折腾了

    2025年06月21日
    114
  • 【郑州最新疫情,郑州最新疫情2024】

    河南郑州疫情到底有多严重?最新数据消息显示突然暴增原因是什〖壹〗、河南郑州疫情较为严重,但具体严重程度需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感染者突然暴增的原因主要是省外输入性病例引发,并通过多个重点场所扩散。疫情严重程度根据最新通报的疫情数据,11月1日0—24时,郑州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4例,新增本土无症状

    2025年07月07日
    99
  • 31省份新增境外12例(31省份新增境外输入确诊16例)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69例在哪几个省份〖壹〗、月15日0—24时,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的69例分布在以下省份:浙江省:56例,其中绍兴市48例、宁波市5例、杭州市3例。广东省:6例,均在东莞市。陕西省:4例,均在西安市。内蒙古自治区:2例,均在呼伦贝尔市。安徽省:1例,在宿州市。以上即为31省份新

    2025年08月03日
    97
  • 终于发现了“手机十三张外挂(专用辅牌神器免安装)

    神器口碑爆棚!微乐掼蛋怎么让系统发好牌(好友房怎么才能赢)“我们专注于各类软件定制开发,已成功研发高效实用的软件系统。软件定制开发服务用获取专业解决方案。”微乐掼蛋怎么让系统发好牌是一款可以让一直输的玩家,快速成为一个“必胜”的ai辅助神器,有

    2025年09月06日
    56
  • 实测结果“功夫麻将软挂神器(专用辅牌神器免安装)

    软件神器超燃!微乐锄大地辅助软件(怎样才能有好牌)“我们专注于各类软件定制开发,已成功研发高效实用的软件系统。软件定制开发服务用获取专业解决方案。”微乐锄大地辅助软件是一款可以让一直输的玩家,快速成为一个“必胜”的ai辅助神器,有需要的用户可以

    2025年09月09日
    60
  • 实测辅助“微信小程序麻将游戏修改器(专用辅牌神器免安装)

    软件神器超神!小程序雀神广东麻将攻略辅牌器(到底是不是有挂)“我们专注于各类软件定制开发,已成功研发高效实用的软件系统。软件定制开发服务用获取专业解决方案。”小程序雀神广东麻将攻略辅牌器是一款可以让一直输的玩家,快速成为一个“必胜”的ai辅助神

    2025年09月21日
    46
  • 硬抗72小时后,特朗普还是投降,关税战结局已定,北京推迟通电话

    面对中方出台的稀土相关技术管制措施,特朗普三天内态度发生了明显改变,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美方跟中方的通话申请被推迟,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公布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对于中方的这个举动,美国的反应非常激烈,特朗普在对华谴责的同时,还表示要从下月初开始向中国商品加征100

    2025年10月14日
    40
  • 米舒斯京返程莫斯科后,普京下令做一件事: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11月的莫斯科,天色暗得早。总理米舒斯京刚从北京返程,飞机轮子还未冷,克里姆林宫那头的传真机就响起。普京签署了一份命令——要求政府“加快制定稀土产业路线图”,要减少在关键领域对外依赖,尤其是对中国市场的集中依托。这一纸命令,引起国际媒体热议:这是对合作的修正,还是一场策略的自我平衡?北京的微笑与莫斯

    2025年11月08日
    18
  • 北京疫情死亡人数最新消息.北京疫情死亡病例详情?

    北京一天正常死亡人数平均每天390人去世。根据北京民政局数据,北京每年有15万人去世。北京人口2000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0分之1,每年死亡15万,算起来每天390人。这里边绝大多数是老人。也就是说,每天北京死亡300个老人,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事情。到500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中国经济数

    2025年06月26日
    104
  • 实测辅助“雀神麻将辅牌器(助赢神器通用版)

    软件神器超顶流!微乐内蒙麻将怎样设置好牌(开挂神器下载)“我们专注于各类软件定制开发,已成功研发高效实用的软件系统。软件定制开发服务用获取专业解决方案。”微乐内蒙麻将怎样设置好牌是一款可以让一直输的玩家,快速成为一个“必胜”的ai辅助神器,有需

    2025年09月14日
    45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之山
    之山 2025年11月18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之山”!

  • 之山
    之山 2025年11月18日

    希望本篇文章《20美元,撕开人类思维鸿沟,宾大教授警告AI隐形阶层战》能对你有所帮助!

  • 之山
    之山 2025年11月18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之山
    之山 2025年11月18日

    本文概览:AI的革命,不在算法,而在使用者。同样一台机器,有人只拿它写笑话,有人靠它写论文、跑模型、生成研究报告。20美元成了新的「知识分界线」,AI正在制造一种隐形的社会分层——技术平...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