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冬”两个字一上热搜,我妈4岁的儿子就问我:“妈妈 ,是不是可以天天打雪仗了?”我愣住——小时候真打雪仗,雪厚到膝盖,现在呢?去年冬天北京只飘了几片头皮屑似的雪花 ,朋友圈却一片欢呼。到底今年能不能痛快冷一回?还是又一场“狼来了 ”?
先说结论:大概率不会复制2008年那种南方雪灾,但“阶段性速冻”几乎跑不掉。国家气候中心给的最新口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正在滑向拉尼娜,今冬偏冷的概率确实比常年高 ,但别忘了,全球变暖像一床厚被子,正把拉尼娜的寒气捂得七零八落 。
翻译成人话:冷 ,但不一定是“整个冬天都冷”,更可能是“忽冷忽热,一哆嗦就进冰箱 ,一出太阳又穿短袖 ”。
我查了WMO刚更新的海温图,冷海水确实在攒劲儿,可攒得有点慢,大概率是个“弱拉尼娜”。弱到什么程度?大概就像你开暖气 ,开到22℃,屋里不冷,但脚脖子还是凉 。别小看这点凉意 ,它足够让冷空气“插队”——25号就有一股东路冷空气直扑东北,沈阳最低可能跌到-3℃,比常年早了一周。
真正要命的是节奏。拉尼娜年最怕“干冷+湿冷 ”轮番轰炸:前一阵一滴雨不下 ,土壤干到开裂;后一阵寒潮夹着雨雪,路面秒变滑冰场 。2018年1月那场南方雪,长沙城区积雪18厘米 ,就是拉尼娜+水汽输送突然增强的典型剧本。今年长江流域水汽通道依旧活跃,一旦撞上寒潮,南方朋友熟悉的“湿冷魔法”随时上线。
有朋友问:不是说全球变暖吗 ,怎么还会冷?打个比方,地球像一口正在升温的大锅,拉尼娜只是往锅里扔了几块冰,锅整体在变热 ,但冰周围那一圈还是会冒寒气 。更麻烦的是,北极放大效应让极地冷空气更容易“离家出走”,去年12月黑龙江漠河-53℃ ,破纪录,冷,可同月广州最高飙到29℃ ,短袖和羽绒服同框,谁受得了?
所以别纠结“冷冬 ”还是“暖冬”这俩学术词,盯紧7天以内的预报才是正经事。中央气象台现在能把寒潮路径提前3天画成动态图 ,误差不到100公里,,足够你提前把羽绒服和防滑链翻出来。至于整个冬天平均温度?那是给供暖公司算账用的 ,跟咱老百姓关系不大 。
说点实在的:1. 家里备个插电小暖风机,寒潮预警当晚提前开,电费比集中供暖便宜;2. 车里扔双雪地袜,万一高架桥结冰 ,堵车三小时不至于冻脚;3. 南方朋友记得得买除湿袋,回南天+低温,墙壁淌水比下雪还难受。
最后留个尾巴:气象中心10月底还有一次大会商 ,如果届时拉尼娜升级成中等强度,北方雪灾风险会再往上调一档。到时候我再写个“追雪地图”,专门标注哪片山区能堆雪人 ,哪条高速可能封路。毕竟,孩子想打雪仗的愿望,能圆还是尽量圆——哪怕只能堆个巴掌大的小雪人 ,也比对着手机里的雪景图发呆强 。
本文来自作者[苦卓尚]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cskp/202510-5331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苦卓尚”!
希望本篇文章《大雨暴雨大雪暴雪即将上线!今年冬天会更冷吗?国家气候中心回应》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冷冬”两个字一上热搜,我妈4岁的儿子就问我:“妈妈,是不是可以天天打雪仗了?”我愣住——小时候真打雪仗,雪厚到膝盖,现在呢?去年冬天北京只飘了几片头皮屑似的雪花,朋友圈却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