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预制菜,在日本有多火

在日本,预制菜是消费者食用小龙虾最常见的方式。麻辣、蒜香、十三香等调味小龙虾,通过速冻锁鲜、真空包装成为冷冻食品。消费者从超市买回家后,先进行解冻,小龙虾也在这一过程中吸收调料...

在日本,预制菜是消费者食用小龙虾最常见的方式。

麻辣 、蒜香、十三香等调味小龙虾 ,通过速冻锁鲜、真空包装成为冷冻食品 。消费者从超市买回家后,先进行解冻,小龙虾也在这一过程中吸收调料入味 ,加热后即可食用。

时行株式会社的负责人王宏鑫,每年会出口6个货柜约150吨的预制小龙虾到日本,除了调味小龙虾 ,还有清水虾 、虾尾、纯虾肉等产品。产品主要供给东京、大阪等华人聚集城市的超市 。“以往主要给中华物产店供货 ,从去年开始,日系超市也开始采购我们的产品。”王宏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近几年 ,超市冷冻柜里“中华料理 ”类的预制菜也越来越丰富了,市场在增长。

小龙虾是中餐预制菜中率先实现即食化的“明星”产品,然而 ,在线下超市购买冷冻小龙虾对国内消费者来说仍比较小众 。国内有全球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基地,更易获得活小龙虾,出于对食材的“新鲜”要求 ,也更偏好活小龙虾 。

在日本,活虾养殖产业受限,预制菜崛起已有50多年的历史 ,当地消费者有更普遍的接受度,市场更成熟。相比国内,预制中餐在这里更“好卖 ”。

中餐预制菜	,在日本有多火

图/受访者提供


“日本的年轻人不剥虾壳”

王宏鑫做中日食品贸易业务已有十多年的经验 ,最初负责将日本海产品出口中国的业务 。2017年后,他成立公司并“反向操作”,在国内寻找有出口资质的工厂 ,贴牌后销往日本市场,产品则以海鲜类预制食品为主。

“日本人对于预制菜的接受度很高。无论是家庭 、便利店 、超市、连锁餐饮店,预制菜都随处可见 。 ”他表示 ,几乎所有的日系超市,冷链产品都能占比四成。以海虾为例,日本以售卖冷冻虾仁居多。

“日本的大部分年轻人都不会剥虾壳 。 ”王宏鑫表示 ,相比之下,国内消费者仍保留了去早市购买活虾、活鱼,自己清洗 、剥壳的饮食习惯 ,“90后”甚至一部分“00后”消费者都能接受这一习惯。

他认为,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食品工业化会将便利性做到极致 ,提升了商品的附加价值 ,也帮助消费者省去烦琐的人力工作。例如,将主料、酱包、配料等分开的“ABC包 ”,消费者购买后还需要另外找器皿放置材料 ,并考虑先后顺序,不够便利 。即食食品加热后就能直接吃,凭借技术 ,解冻过程中的入味效果往往也比现做入味更好。

据日本冷冻协会最新数据,日本2024年冷冻食品消费额达1.3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62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全球统计数据库Statista以即热 、即食类预制食品为统计口径 ,2022年,日本人均消费量为23.2千克,中国、美国和英国的人均消费量分别为9.1千克、16.1千克和16.8千克 。

华福证券研报分析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日本政府出台“冷藏链劝告”推动冷链建设,受学校供餐制度驱动 ,团餐标准化需求上升 ,冷冻产值快速提高 。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但因家庭小型化及便捷性需求 ,C端冷冻调理食品迎来拐点,接力产值增长。

日本消费者对中华料理的喜爱也推动了预制中餐市场的发展。王宏鑫表示,不少日本品牌已经研发了青椒肉丝 、麻婆豆腐等经典中华料理的预制食品 。用小龙虾产品打开销售渠道后 ,近几年,他也持续向日本市场引进其他预制技术成熟的产品,如虾饺以及烤鱼、剁椒鱼、酸菜鱼等调味鱼片。

“以鱼类食品为例 ,日本的终端个人消费者是吃不完一整条鱼的,要做一人食分量。我们需要将鱼切成鱼片,并将1/2或1/4的鱼片调味后制成产品 ,才能面向日本的零售市场 。”他解释。

食品安全优先

令王宏鑫印象深刻的,还有日本预制菜加工业的高门槛。

“预制菜加工企业要遵守严格的食品卫生法,法律明确规定了添加剂的使用场景及用量 ,相关部门对工厂的持续监管也非常严格 。 ”他说。

日本规定添加剂要遵循“合法 、必要、适量” ,认为非法添加或超范围地使用添加剂掩盖品质缺陷,会产生巨大的食品卫生风险。以防腐剂为例,日本一袋保质期为9个月的火锅底料 ,被允许的防腐剂添加量小于0.05%,100克火锅底料里面的防腐剂含量必须在0.05克以下 。

“食品安全是第一优先级。对于食品加工企业而言,需要更多研究如何通过低温或高温杀菌、密封包装 、冷链与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 ,在不依赖或减少添加剂的前提下,实现延长保质期,提升稳定性的效果。”他说 。

对于冷冻食品 ,日本的全链条品质管理体系由“食品卫生法+加工许可证及资质+HACCP管理制度+冷链温控+标签追溯 ”构成 。

北京玖玖一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沙铭,负责中日餐饮交流研学业务,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日本的中央厨房和食品加工行业会严格执行“中心温度检测”流程,使用一根长长的专业温度计探针,在食材入库时进行中心温度检测 ,以验证冷链运输环节是否达标。

“例如 ,冷藏蔬菜的中心温度规定为0—3度。一旦检测超出范围,则意味着食材新鲜度与安全风险已不可控,必须退货处理 。”她说。

此外 ,日本预制菜监管体系要求加工 、运输和储存流程都遵循“可记录,可追溯,可拒收 ”原则 ,一旦违规会严格追责。

王宏鑫解释,关键在于,监管部门收录了原材料产地或养殖场、供货商、加工企业 、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一系列中间环节信息 。消费者一旦反映问题 ,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产品标签向上追溯,控制住出问题的具体批次,并通过媒体通知主动召回 ,提供相应补偿,对问题厂家进行处罚。

记者:王诗涵

编辑:闵杰

本文来自作者[忆海]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ddy.com/cskp/202509-40995.html

(1)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忆海
    忆海 2025年09月22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忆海”!

  • 忆海
    忆海 2025年09月22日

    希望本篇文章《中餐预制菜,在日本有多火》能对你有所帮助!

  • 忆海
    忆海 2025年09月22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忆海
    忆海 2025年09月22日

    本文概览:在日本,预制菜是消费者食用小龙虾最常见的方式。麻辣、蒜香、十三香等调味小龙虾,通过速冻锁鲜、真空包装成为冷冻食品。消费者从超市买回家后,先进行解冻,小龙虾也在这一过程中吸收调料...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